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依托磷矿资源优势,推进建设“矿肥结合、矿化结合”的多元化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质优量足的矿产资源,大力推动磷化工企业链条向精深化延伸,保障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县磷矿资源储量15.45亿吨,已有磷矿石1050万吨、黄磷15.2万吨、磷铵335万吨、合成氨50万吨、无水氟化氢4万吨、磷酸153.2万吨、净化磷酸40万吨、硫酸458万吨、双氧水10万吨、工业一铵20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前驱体磷酸铁37万吨等丰富产能。
二是抢抓产业项目建设。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助推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已进入调试阶段且年内拟投产重点项目4个,完成总投资额21.31亿元。拟开工重点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97亿元。目前在谈企业1个,拟在开阳县建设年产100万套高性能摩托车用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三是聚焦产业链条搭建。在补链强链延链上发力,健全磷化工产业上中下游“三条链”,推动磷化工企业全链条发展。目前,开阳县磷化工产业上游基本完善,磷矿、黄磷、硫酸、磷酸、合成氨、磷铵、无水氟化氢、双氧水、氢氧化钾(在建)、硫酸亚铁(在建)、磷酸铁等基础化工原料均已具备。产业中游逐渐补齐,现新增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在建),碳酸酯类电解液(拟建),引入导电剂等中游产品,已拥有磷酸铁锂9万吨、六氟磷酸锂1万吨产能。产业下游逐步发展,紧盯电池材料应用场景及回收利用端,现已有锂电池模组及小家电项目、储能电池项目入驻,在谈车用锂电池生产项目,下游产业逐步延伸成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