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民族乡村:盘活闲置资产激活民宿经济

进入
老年模式

无障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开阳县民族乡村:盘活闲置资产激活民宿经济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黔中大地的绿水青山间,开阳县民族乡村正上演着一场“美丽蜕变”。曾经无人问津的老旧农房变身雅致民宿,荒坡闲置地化为网红打卡点,沉睡的资源被唤醒、零散的要素被整合,一幅“颜值”变“产值”、“资源”变“资产”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高寨乡与双流镇的生动实践,为民族乡村盘活闲置资产、发展民宿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开阳经验”。

党建引领聚合力,激活乡村发展“主引擎”。将基层党建作为破题之钥,以组织优势破解“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发展困局,构建起四级联动、党群同心的发展格局。如,高寨乡牌坊村李冲组创新成立“邻里互助社”,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担任“领头雁”,组建理论宣讲队、民间艺术团等6支队伍,召开群众会60余次,让“人人都是股东”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双流镇建立“镇党委领导、村党总支负责、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通过专题会议谋方向、党员大会定框架、入户宣讲聚共识,让旅居产业成为干群共商共建的“心头事”。党建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不仅凝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合力,更催生出自发集资40余万元成立旅游公司、3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2余万元的生动实践,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激活闲置资源的“红色引擎”。

资源活化焕新颜,打造美丽经济“新样板”。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道,以创意为笔、以资源为墨,在盘活闲置资产中打造“美丽经济”新样板。高寨乡牌坊村李冲组巧施“变废为宝”之术,将10栋老房改造为特色民宿、2栋农房变身农家乐,荒坡蜕变为四季花海打卡地,200亩闲置土地规划成“城市农庄”,游客既可认领土地体验农耕,亦可在采收时感受采摘之乐,让“到此一游“变为“深度体验”;双流镇三合村则精耕“环境革命”,种植绣球花、向日葵等花卉2000余株扮靓村容,打造山寻露营基地,举办“摸鱼节”、篝火晚会等互动活动,今年已接待游客1000人次、收入25万元,让闲置资源在“颜值革命”中实现“价值跃升”。从老房到民宿、从荒坡到花海、从闲田到农庄,开阳县民族乡村正以资源活化之笔,书写着“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生动答卷。

多元共治强赋能,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跳出“政府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创新构建多元参与、互利共赢的发展共同体,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高寨乡“邻里互助社”下设6支队伍,形成“理论宣讲聚共识、艺术表演兴文化、志愿服务美环境”的治理闭环,群众投工投钱投物资参与家乡建设,民宿、露营基地等项目实现增收5万余元,农特产品通过旅游引流拓宽销路;双流镇成立民宿旅游自治协会,出台自治章程、纠纷调处等5项制度,新改造房屋13栋、游客预订民宿97间,预计收入77.6万元,实现“规范管理+品质提升”双促进。从“邻里互助社”到“自治协会”,从“人人参与”到“人人受益”,开阳县民族乡村通过机制创新,将分散的农户、闲置的资源、零散的需求有机整合,构建起“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参与者”成为“受益者”。

业态融合拓路径,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跳出“就民宿发展民宿”的单一思维,推动民宿经济与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生态圈”。高寨乡将民宿产业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相结合,民间艺术团展演民族风情,“逢八大扫除”志愿服务队守护绿水青山,城市农庄让游客体验农耕文明,实现“住民宿、赏文化、享生态”的深度融合;双流镇则以民宿为核心,配套医务服务点、快递代收点等基础设施,丰富露营、民俗活动等业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业态融合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让民宿经济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高寨乡通过业态融合带动30余名村民增收2万余元,双流镇山寻露营基地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开阳县民族乡村正以融合发展之策,培育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