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水乡不断强化乡村干部、农村党员、村民组长“三支队伍”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障。
建强乡村干部队伍,精心锻造“中坚力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推动干部敢干实干快干会干,乡村两级队伍逐步稳定,干事创业热情明显增强。一是紧盯源头储备“选”干部。结合届中分析研判和日常掌握了解,分别建好村支书、“两委”成员后备队伍台账,持续关注、掌握情况,有效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二是围绕能力培养“育”干部。举办龙水乡年轻干部读书班,由党委班子成员轮流牵头,每月开展1次多形式的分享交流活动,35岁以下的乡村两级年轻干部全部参与,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互助成长。三是树立鲜明导向“用”干部。始终坚持以实干实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运用好系列管理和考核办法、互评机制,对政治过硬、各方面历练较为成熟的优秀干部大胆使用。今年以来,调整中层干部8名,一般干部轮岗交流8人,择优选用6名35岁以下的年轻同志担任部门正、副职。
建强村民组长队伍,持续激活“神经末梢”。研究制定《村民组长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村民组长的选用标准、工作职责、测评考核、补贴奖励等,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是定选拔原则,优化队伍结构。按照政治可靠、遵纪守法、熟悉村情、热心公益、办事公道、村民信赖、长期在家、身体健康原则,优先从退休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中选用,配强村民组长力量。2023年,全乡优化调整3名村民组长。二是定工作职责,规范履职行为。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明确村民组长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抓好农村“五治”、防汛救灾等中心工作,协助落实各项民生工程,主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是定奖惩标准,激励发挥作用。严格执行《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由乡党委把关指导,村“两委”具体负责,对考核优秀、表现突出且符合条件的年轻村民组长,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充实乡村振兴基层力量。
建强农村党员队伍,不断激活“细胞肌体”。坚持把农村党员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引领农村党员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理顺组织关系,规范挂牌亮身份。一是积极动员在外有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工作生活所在地党组织。去年以来,党组织关系转出党员14名,转入党员9名。二是科学分级分类,建好台账助管理。根据农村党员特点,将其划分为A(在职党员)、B(长期在本村生活且有履职能力的党员)、C(长期在外工作或生活且有履职能力的党员)、D(因年龄或身体原因丧失履职能力的党员)四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分别建立台账,定人定岗定责,规范进行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