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润沃土,农事催人忙。当前,正值水稻移栽的关键时期,花梨镇十字村1200余亩水稻机械移栽工作全面展开,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十字村旱改水示范田里,随着农机轰鸣声响起,农技员苏福昌熟练操控着水稻钵苗移栽机,沿着田垄匀速前行。秧苗从秧盘精准落入田中,株距行距整齐划一。“这台机器效率很高,但我们这大部分田块小而散,一天只能栽30多亩,但也相当于30多个劳动力呢!”苏福昌介绍道。隔天,60亩旱改水区域的秧田便换上了崭新的“绿装”。
“今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1250亩,我们从上周五开始移栽,截至目前,机械与人工协同作业已完成约200亩移栽,大部分靠插秧机完成。”十字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付沧海在秧田边一边指挥工人搬运秧盘,一边说道,“后面只要天气好,十来天左右就能全部移栽完。”
据了解,十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目前已配备水稻耕、种、管、收一整套机械化设备共16台(套),培养了6名持证农机手开展社会化服务。凭借出色的服务与技术水平,合作社在2024年荣获“贵州省优秀农业从业组织”荣誉称号。今年4月,十字村申请的“十字米”商标注册证正式签发,标志着十字村优质富硒大米正式开启从规模化走向品牌化的新征程。
另一边,在村委会大院里,村民们排起长队领取有机肥。“这是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的1000亩侧深施肥项目,种植农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充分享受到免费技术咨询服务、肥料补助等。”村委会副主任勾明垚一边忙着登记发放台账,一边介绍,“80吨有机肥按照每亩2袋的标准免费发放,目前,已有210户水稻种植户前来领取。”
下一步,花梨镇将紧紧锚定“农业强镇”目标,及时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分蘖期水肥管理等方面科学指导与培训,全力做好粮食生产保障工作,持续推动“十字米”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发展。
(王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