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人防为先,构建“宣传+巡查”双保险。坚持“教育在前、预防为主”,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学校、各村,通过发放《防溺水安全告知书》、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向未成年人及家长讲解“七不准”“四知道”等安全要点,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利用视频号、村(社区)工作群、村村响大喇叭等方式推送防溺水警示案例和安全提示,扩大宣传覆盖面。组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的联防巡查队伍,明确“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巡查清单,在午后、傍晚等溺水高发时段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巡查,对在河塘边玩耍、野泳的未成年人及时劝离,真正做到“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
二是物防为基,夯实“硬件+细节”硬支撑。积极开展“拉网式”风险排查行动,组织水利、应急等部门对辖区内4条主要河道、6条河道支流、19条支沟、22座山塘水库进行全面“体检”,建立“一水域一档”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集中力量推进整改,新安装防溺水警示标牌35块,完善“四个一”(一个警示标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安全防护设施建设13处,修复加固破损的防护栏,消除“无防护、弱防护”盲区。
三是技防为要,打造“智能+预警”新防线。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模式,在重点水域(光洞河流域白马村河段、大山水库、卫星水库、杉木林水库、蚌壳井)安装高清视频监控6套,实时监测水域动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调度,巡查人员现场处置。针对地形复杂的水域,启用无人机“空中巡查”,定期开展全覆盖航拍,弥补人工巡查的盲区。依托“村村响”应急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天气预警、水位变化等信息,确保风险提示“声”入人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