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清乱清残焕新颜。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卫生大扫除”整治活动,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引导群众自觉开展“三个乱堆”“三个乱放”整治,实现物放有序、庭院整洁、村庄清洁。对残垣断壁、危房、乱搭乱建等进行分类施策,建立危旧房“一户一档”动态台账。目前,已实施危房改造2户,拆除违法建设2200平方米,完成宜居农房提升改造56户。
二是改厕改圈促宜居。以“小厕所大民生、小圈舍大生态”为目标,2024年争取到21.3万元上级改厕资金启动71户厕所改造,推行“三格式户厕”并实行“验收-跟踪-整改”全链条监管。目前,已完成52户卫生厕所建设。全面摸底排查圈舍粪污排放不规范等情况,逐一整改、重点整治。按照“能分、能治、能养”要求,统筹畜圈、禽圈、废弃圈“三圈同改”,推行“人畜分离+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减少农业污染。
三是治污治水筑根基。通过“人工+机械”协同作业,聚焦重点区域对排水沟等隐蔽区域开展36次“拉网式”清理,清运垃圾超30吨。构建完善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在9村2社区修建垃圾分类亭10个、收集点35个,实现全镇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全覆盖。健全河长制及“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河道治理与监督方案,常态化开展清淤、排污口排查等工作,实现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河流水质总磷检测全合格、黑臭水体“零存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