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开阳县南龙乡,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在中桥村45亩林下茯苓种植示范点的建设现场,村民们正俯身忙碌,开展种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离家近,活也干得顺手!我们种茯苓,每天每人有一百多块。一家人加起来也是有稳稳当当的收入了。”中桥村村民胡培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像胡培志这样,依托这片林下“聚宝盆”实现就近务工增收的脱贫户、监测户及群众已有15人。截至目前,示范点已累计发放务工工资超3.5万元,人均增收达2350元。
南龙乡林下生“金”的秘诀,在于向改革要活力、向林下空间要效益。近年来,该乡紧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释放的红利,通过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大胆探索林下空间综合利用,成功激活了“沉睡”的林下资源。以中桥村45亩示范点为关键撬动点,科学规划发展茯苓产业,精准利用茯苓既能适应砍伐后遗留的树桩或新采伐地块生长,又具备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让林下资源焕发出蓬勃的经济生机。
为充分激活山林潜能,南龙乡创新推出“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在中桥、东官两村率先成立股份制合作林场,农户以林地、林木等资源入股。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分散的林权资源,更让农户和村集体成为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通过规范运作,合作林场已完成首批科学规划的皆伐任务66亩,不仅为林下茯苓种植腾出了更优空间,更直接带动中桥、东官两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
林海苍茫,茯苓飘香。南龙乡以林下“方寸地”书写着增收“大文章”。随着45亩示范点的顺利推进,这片充满智慧的绿色试验田,正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