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阳县花梨镇十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一派繁忙景象。空中,一架满载钾肥的无人机在操作员的精准操控下缓缓掠过,雾状的肥料随着气流均匀洒落,为即将进入关键生长期的水稻“加餐”。
“现在水稻刚进入孕穗期,这遍钾肥得施得及时、匀透,才能让稻粒长得饱满结实。”十字村党总支书记付沧海站在田埂上,看着无人机按预设航线有序作业,语气中透着自信,“换成以前人工撒肥,一亩地至少得两个人忙活大半天,还容易撒得厚此薄彼。现在用无人机,一台机器一天能轻松完成300来亩地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近三成,今年亩产冲击700斤很有把握!”
在十字村,无人机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村民们回忆,早在几年前,村里就开始尝试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后来逐步推广到施肥等环节。“从春天耕地用大型旋耕机,到插秧用高速插秧机,再到现在施肥、打药用无人机,秋收用联合收割机,我们种地基本不用‘弯腰弓背’了。”种粮大户王忠志笑着说,全程机械化让他家20亩稻田的管理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操作现场,操作员小李正通过遥控器微调飞行参数,屏幕上清晰显示着作业面积、肥料用量等数据。“我们提前用卫星定位规划好航线,无人机能保持30厘米的超低空飞行,肥料雾化后能精准附着在稻叶上,既不损伤作物,又能减少浪费。”他介绍,仅当天上午,就完成了50多亩稻田的钾肥喷施,相当于10个劳动力的单日工作量。
据了解,近年来花梨镇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化与科技化深度融合,积极引进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技术,并广泛应用犁土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类农机具,让传统种植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此次钾肥喷施作业,正是该镇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践,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更通过精准施肥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花梨镇将继续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业现代化服务为抓手,持续优化高标准农田耕作条件,提升农机普及率和智能化水平。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加强田间巡查,针对水稻生长不同阶段提供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精准指导,全方位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让科技红利真正转化为田间地头的丰收希望。
(王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