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保持高度6米,沿果树行距匀速飞行……”近日,在米坪乡雷公田,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腾空而起,灵活穿梭在果园上空,精准完成果品调运任务。
这是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阳市农业局与米坪乡联合开展无人机飞防技术培训现场,来自米坪乡7个村的50余名种植户、合作社骨干围在果园空地里,一边紧盯无人机作业轨迹,一边拿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热闹的学习氛围让秋日的果园充满科技活力。
“米坪乡山地多,传统的人工搬运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伤果品。像无人机这样的‘空中新农人’是破解山地农业用工难、作业量大的关键力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笑着说道。
培训现场,技术人员采用“理论拆解+真机演示+手把手教学”的模式,从电池安装、航线规划,到应急降落、故障排查等,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实操指南。
在分组练习环节,种植户程安伟第一个上手:“以前只见过无人机采黄桃,没想到自己使用也这么容易!刚才试了一次就会了,以后再也不用雇人背黄桃了!”
据了解,种植户口中的“无人机采黄桃”正是米坪乡的“科技先例”——今年7月,当地1500多亩黄桃种植基地首次引入无人机辅助采收,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定位成熟果实、测算产量,再配合人工精准采摘,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减少了果实碰损率。而此次飞防培训,标志着无人机技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全面应用,从“采收环节单点突破”向“植保、施肥、监测全链条覆盖”升级。
下一步,米坪乡将组建“无人机技术服务小队”,在全乡推广“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场景应用”的农业科技落地模式,让更多“空中新农具”扎根乡村,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科技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