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石佳俊,是开阳县云开街道东山村村委副主任。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山人,我立志为东山村的发展作出一番贡献,因此在2014年,外出经商回来后,我来到东山村村委会任职。
我常常早出晚归,跑项目、访群众,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获得百姓的认可,被大家推选为东山村村委副主任,具体负责民政和脱贫攻坚工作,这也开启了我的脱贫攻坚历程。
东山村地处开阳县城郊接合部,一半在县城,一半在农村,全村4434人,其中4户贫困户,虽然脱贫任务基数少,但脱贫工作一样也不能落下。因此,从建档立卡户评选、上报、走访、建立帮扶清单、落实帮扶措施···所有流程我都主动参与,并为帮扶干部有针对性提出帮扶建议。
最初接触脱贫工作,我以为只要做好定期走访,建立台账,完成任务清单就行了,至于具体怎么帮、怎么扶,怎么实现脱贫摘帽,那是上级部门该考虑协调的事。
但是,当我走到程义顺家,看见满桌子已经发霉的饭菜,以及他那三岁小儿连续两天靠着水和牛奶充饥,我内心受到很大震撼,作为一名东山人,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亲友同胞过这样的生活而无动于衷。
程义顺夫妇都有智力残疾,照顾自己都成问题,又怎么能照顾好三岁小孩,于是我给他的邻居做工作,嘱咐他每天去程义顺家里看一看,有任何情况第一时间联系我,而我也三天两头去他家走访探望。
同时,我用自己的资源,联系了贵州地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第三支部,为程义顺等4户贫困户和其余困难群众捐赠了粮、油等价值总计1.3万余元的生活用品,暂时缓解他们的困境。
我深知这样的输血式扶贫不能长期的解决问题,必须变“输血”为“造血”。于是我又累计为程义顺家申请了8头扶贫猪,由邻居代为养殖。2019年年底,8头猪全部出栏,卖了50000多元,终是让他家过上了好日子。
2018年,我接手东山村组组通项目协调工作,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我必须保证东山村20公里组组通道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且惠及到实处。
从最初选路、申报,到后来督促施工进程、监管工程质量,每一项我都亲力亲为。占村民土地,我去沟通协商;工程进度慢,我半夜去拉施工方被子;为了工程保质保量,我拿着卷尺去一米米的量。
在修建中谷光组组通时,考虑到贫困户熊朝均出行不方便,我还与施工方协商帮助其硬化入户路,在得到施工方同意后,我立即协调砂石,为熊朝均家打通一条30余米的硬化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如今东山村住房、交通、饮水、民政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在2019年如期脱贫。
看着东山村的巨大变化,我心里由衷感到高兴,在村委的这些年,我收获了群众的认可和关注,他们的每一次微笑和肯定,都在坚定我为民谋利的决心,也燃起我作为一名村干部,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生活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