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2024年第四季度民族工作“六个一批”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政府信息公开

开阳县2024年第四季度民族工作“六个一批”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25-02-28 字体:[]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做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新示范项目”方面。以互嵌式发展试点社区建设为抓手,在紫兴街道东湖社区打造互嵌式社区,不断深化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交流交往交融,构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以文娱活动为媒介,在高寨乡、南江乡、禾丰乡、紫兴街道、云开街道等地,举办“群众大联欢”“水东狂欢夜”“风车音乐节”等大型群体性文艺活动,丰富了各族群众文化生活,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三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在禾丰乡、南江乡、高寨乡举办“三月三”“六月六”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芦笙、斗牛、山歌等活动表演架起了各族群众心灵相通的桥梁,促进了各民族文化、情感、生活互鉴融通。

(二)在“建设一批民族特色小城镇”方面。将民族特色小城镇建设与旅居示范点建设深度融合,立足民族村寨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利用闲置农房在南江乡龙广村、苗寨村,禾丰乡马头村等14个省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力发展旅居经济,拓展了广大群众的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300户,设置垃圾中转站4座,配备垃圾转运车4辆,垃圾清运车18辆,配置垃圾收集点348个,垃圾收集箱(斗)452个,分类垃圾桶3218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保持在99%以上,切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在“发展一批民族医药企业”方面。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林下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为民族医药企业做好原材料供应保障。截至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含野生抚育)7.2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19751亩(基地种植10580亩,林下种植9171亩),主要品种有黄柏、天门冬、黄精等20余个,全年预计产量达2.29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

(四)在“提升一批民族传统手工艺”方面。以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民间人才挖掘,注重非遗人才培训,推动传统手工艺传承发扬。全年共培育省级非遗传承人3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4名(今年新增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38名,传承人总数名列全市各区县市前列。

(五)在“挖掘一批民族非遗产品”方面。培育“开阳县小花苗手工艺品作坊”、“贵州技承黔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阳县崖嵯崖左农机专业合作社”3家非遗作坊,开发出围巾、箱包、服饰等旅游商品40余种,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和创新转化。在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核心区明德广场打造开阳县小花苗非物质文化体验馆、银领驿栈和蓝阿秧富硒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非遗文创体验基地,积极开展非遗研学,向游客出售苗绣、蜡染等非遗旅游商品,助力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全年累计接待培训游客、学生1100余人次。

(六)在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精品方面。深入挖掘全县14个省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生态、气候、自然等方面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十里画廊”为重点,以“玉水金盆”为核心,串通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香火岩、水东乡舍、云中君滑翔伞基地等农旅融合景点。催生了一批以水东乡舍、玉水金盆大地艺术谷、白马峪温泉、猴耳天坑、云中君滑翔伞基地、云山茶海、水东农耕文化体验园、明德广场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形成了以赏花打卡、富硒美食、避暑度假、极限运动、非遗体验等为特点的旅游产业业态。初步形成以双流三合村为核心,禾丰、南江、高寨旅居示范为带的“一核一带多点”避暑旅居空间格局。“十里画廊”被评为2024中国避暑消夏好去处,蝉联入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百强县。南江大峡谷-南江龙广村-禾丰水东乡舍“探访生态峡谷 开启清凉避暑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禾丰乡马头村成功申报2024年贵州省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截至目前,累计开放旅游产品835个,建成“农家乐”380余家、避暑民宿280余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5%。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挖掘不够,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方面还需进一步发力。二是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创建不力,氛围不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还需进一步发力。三是民族传统手工艺培育扶持力度不够,“苗绣”、“蜡染”品牌意识不强,在与市场深度融合,转化为致富增收渠道上还需发力。四是部门、乡镇(街道)沟通协同不力、沟通不畅、合力不足,在体制机制完善、工作调度、信息互通上还需发力。

三、2025年民族工作“六个一批”安排

(一)强化统筹、定期调度。充分发挥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每季度召开一次民族“六个一批”工作调度会,会议由县委统战部长或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主持,定期听取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民族工作“六个一批”各项工作顺利、稳步、高效开展。

(二)强化对接、争取支持。按照《中共开阳县委 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民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开阳县深入推进民族工作“六个一批”实施方案》及县委常委会工作要求,各部门、乡镇(街道)要紧扣本行业、本领域工作短板弱项,加强向上对接,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助力民族工作“六个一批”,切实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强指导、务求实效。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尤其是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督促指导,切实帮助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履行属地责任,立足工作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勤汇报、多沟通、常联系,务求工作实效。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将每季度工作推进情况送县民宗局进行一次汇总,为县委、县政府、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领导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