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开阳 » 前景目标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凝心聚力“强省会”,加快构建以现代化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以富硒品牌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以康养度假为路径的旅游产业化“四化协同”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加速资源转化、突破发展瓶颈、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硒养胜地”,努力建设黔中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昂首迈进。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奋进1000亿元,向西部百强县前20强进军。

围绕预期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五项重点任务:

一、突出资源优势,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打造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实施“工业奋进”计划,做大做强现代化工产业链。管好用好矿产资源,加强勘探、开发、利用全流程管理。做大基础磷化工,加快发展缓释肥、滴灌肥、水溶肥等高端肥料产品,提高磷肥附加值;积极扩大磷酸产能,推行磷酸梯级利用,加快磷铵产品从肥料级到工业级转型升级。做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加快布局一批、落地一批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等材料项目,新能源电池材料占全国三分之一,打造国内重要动力电池及储能材料供应基地。做深精细磷化工,加快推动无机磷化工产品多样化,纵深发展有机磷化工产品,配套发展氟硅碘伴生资源新材料产业。做优磷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快磷石膏、磷渣、黄磷尾气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加快构建共生耦合、绿色循环的新型现代化工生态体系。到2025年,磷矿石就地加工转化率达100%,新增培育百亿级企业5个以上、十亿级企业10个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统筹“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立足富硒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富硒品牌强农战略,聚焦打造“百亿级富硒农产品聚集区”,以“一标一街一园五基地”[18]为抓手,巩固提升茶、蔬、果、药、猪五大产业,全力打造“印象硒州”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发展富硒饮品、富硒休闲食品、富硒营养添加剂等精深加工。到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3万亩,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少于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

加快创建富硒康养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新业态发展,擦亮“爽爽贵阳·硒养开阳”旅游品牌,精准落实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低效项目提质“四大行动”,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积极推动“4个1”[19]旅游核心吸引物重构工程,大力实施“旅游+”,加速打造温泉度假、山地运动、银发养老、森林野趣等特色旅游产品,新增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构建“生态+温泉+硒养”的全时康养度假区。到202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以上,过夜游客数达62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800元。

二、突出产城互动,奋力打造魅力山水产业城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心两区三极”的城镇体系,重点做大做强县城核心区,大力发展西部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南部康养旅游度假区,积极建设楠木渡镇、龙岗镇、花梨镇3个区域中心集镇,形成强化极核、点轴联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按照“中部老城更新区、北部产城配套区、东湖宜居宜游新区、顶方延伸拓展区”的县城功能分区,突出“品貌品质品位”强化规划引领,着力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人口承载规模相匹配、布局相适宜,确保城镇化率达70%。

培育壮大城镇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多式联运、仓储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智能制造等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业链金融等现代金融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养老托幼、家政清洁等社区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健身、心理咨询、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产业,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高效协同。

提升城镇品质内涵。聚焦生态空间,依托特别用途地、弹性发展地和集中建设地,提升山体绿化,建设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县城生态廊道。聚焦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园区货物集疏运、产城通勤及县城综合发展需求,建设有效分流、快速通达的城市综合交通路网。聚焦“一圈两场三改”,细化25类配置要素服务半径和建设规模,实施城市更新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县城。

三、突出成效巩固,奋力建成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扎实抓好兜底救助、民生普惠、产业帮扶等政策常态化落实、发展类政策优化深化,落实返贫致贫风险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20]建设,大力推进稳岗促岗送岗,确保涉贫重点群体稳就业稳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高标准完成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任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促进农业优质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编制乡村振兴系列规划,科学指导村庄规划建设。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实施以农村“五治”[21]为重点的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建成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30个。

持续深化乡村治理。纵深推进以“三感”村寨创建为载体的乡村社会治理行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充分发挥“两书一约”[22]监督效能,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建好用好“五员”队伍,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发挥好新乡贤、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积极探索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拓宽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切实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到2025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

四、突出生态建设,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突出“三磷”治理。紧盯磷矿山开采、磷化工生产、磷石膏处置三大领域,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快磷石膏、磷渣、黄磷尾气等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强化精准施策,严格矿井水、生产废水达标排放,严控扬尘、固废污染。强化问题排查,持续推进存量问题整改,压实生产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确保磷石膏综合利用处置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保持100%。

突出“污垃”整治。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推进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城镇雨污分流系统建设、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噪音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等攻坚行动,确保城区、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8.5%、3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4%、85%以上。

突出“绿色”引领。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学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工程,严厉打击毁田毁林、违规采矿等行为,加快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五、突出民生保障,奋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规划,强化立德树人,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23],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优质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补齐卫生健康短板。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完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疾控中心迁建,推进医疗联合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深入推动全民参保计划,认真落实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和救助优抚。

筑牢风险防范底线。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强化防灾抗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始终保持“两严一降”[24]“禁毒人民战争”高压态势,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同时,我们要坚持发展为民,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办好一系列民生实事,全力提升群众“三感”。

全力以赴做好2022年工作

年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15.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

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狠抓第一工程,做大做强现代化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加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工业投资7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亿元以上。加速材料产业项目落地。坚持“一项目一专班”,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全流程保障服务,大力支持安达5万吨磷酸铁锂满产达产,全力推进时代思康2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磷化集团2万吨六氟磷酸锂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安达二期10万吨磷酸铁锂、中伟新材料20万吨磷酸铁锂、湖南邦盛20万吨磷酸铁锂、胜威5万吨磷酸铁等项目。加速基础化工项目建设。完成磷化集团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开阳化工60万吨合成氨等7个提质扩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胜威30万吨纳米级二氧化钛、磷化集团2×70万吨磷石膏制酸、国辰30万吨双氧水等7个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加速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深化地企合作共进,健全完善领导帮扶机制,积极营造安心放心的发展环境。努力争取省、市工业发展基金,助力实体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围绕“两图两库两池”[25],扎实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力争引进优强企业10家,实际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

(二)狠抓园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综合提升,推动园区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完善园区规划。围绕“一主一特”[26],加快修编《开阳县化工园区规划》,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开阳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推进园区环境影响、节能评价、水土保持等6项区域评估。规划建设现代化工物流园区,集成矿石仓储、交易、配给功能,加速矿产资源就地利用转化。突出园区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紧扣需求的原则,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项目建设。启动乡山大道、兖矿大道改扩建、硒州大道延伸段等路网建设,建成通车建材大道。推动高云、干河变至核心区供电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增量配电试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蒸气热电联产和园区供水等要素配套项目建设。完善“拿地即开工”审批流程,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收储工业用地不少于2000亩,建设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聚集能力。推进安全环保。加快编制园区安全、环保等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园区专项配套体系建设。紧盯危险化学品生产、磷矿山开采、道路运输三大风险点,全面完善“防、管、治、救”安全生产体系,有序推进园区医疗救护站、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事故应急池等配套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定量评估,确保安全等级达到C级以上。建设800万方工业园区公共渣场,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万立方米。

(三)狠抓以产兴城,全面优化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开阳县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开阳县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加快县城扩容提质。突出综合交通、生态廊道、综合管网、民生保障、产业服务五大重点,全力推动东湖宜居宜游新区建设,建成通车南江大道、环湖东路等市政道路;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县级综合客运枢纽,配套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汽车美容等业态。有序推进北部产城新区建设,开通县城至经开区公交专线,新建产业配套住房2000套、保障性住房1000套、人才公寓200套,合理引导产业人口向县城聚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有序推进中部老城更新区建设,聚焦15分钟生活圈打造,编制《开阳县城镇社区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3)》,新建停车位900个、新划停车位400个,提升改造农贸市场1个,新建惠民生鲜超市2家。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启动文明巷邻里中心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240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646户,综合提升背街小巷30条,更新改造城镇管网10公里。加快提升管理效能。聚焦交通“治堵”,加快打通世纪佳苑至七小、磷都北路等“断头路”,系统解决东街、城南路等重点区域“堵点”,畅通城市交通“内循环”。聚焦市容市貌,大力实施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四大工程”,一体化推进城镇“污垃”治理,扎实开展秩序专项整治,强化社区、小区、楼栋分级管理,不断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四)狠抓富硒产业,推进农业高效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抓好稳粮保供优种,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增富硒粮油生产基地15个,稳定粮食种植40万亩、产量13万吨;实现生猪出栏60万头,新增生态渔业产能300吨、鱼苗种源2000万尾;新建西兰花种植标准基地2000亩,完成蔬菜种植36万亩次;新建硒资源二号油菜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建成投用种苗繁育中心1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加快省级富硒产品研究中心建设,建成高温蔬菜冷库及配套分拣中心3个、精品水果气调库4个。全面推广“印象硒州”区域公共品牌,新发布富硒产品标准5个,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育强农业经营主体。扎实开展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认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成投产南方乳业日产奶制品300吨、硒谷科技硒蛋白提取、云硒油茶等加工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新增培育家庭农场35家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290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以上。大力实施农村“五治”。以“一户一宅”为基础,完成26个村庄规划修编,强化农房管控,实施农房风貌整治700户;推广“厌氧池+人工湿地”等生态污水处理工艺,整治农村黑臭水体1条,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0%以上;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新配置分类垃圾箱900组,实现村庄外运垃圾减量50%;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6万户,打造农村“五治”示范村寨6个。加快推动乡村建设。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6个。创建“美丽农村路”100公里,开工X135龙水至花梨段、楠木渡至宅吉段等改扩建工程。完成三岔河、三口河、杉木林等6个中小型水库及输配管网工程建设,实施老山、冷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五)狠抓旅游提质,丰富商贸服务业态。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丰富“爽爽贵阳、硒养开阳”品牌内涵。打造旅游核心吸引体系。完成大地艺术谷改造提升,提升改造果旅采摘基地3个,推动猴耳天坑、南江大峡谷等体旅户外运动“微改造、精提升”,启动特色温泉度假酒店群建设,推出汽车露营、丛林探险等新项目,力争新增3A级景区1个,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增强景区吸引力和游客聚集度。提升旅游业态品质。综合提升改造十里画廊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底窝八寨”沿线乡村旅游点建设。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强化鲜果、时蔬、茶叶等富硒农特产品供给,打造品牌文化旅游商品示范店1家。新建特色民宿示范点2个,培育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寨1个,新开通旅游专线2条,包装推出3条体验游和研学游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旅游总收入123亿元以上,人均消费力争突破1200元。提振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四转”工程[27],全面落实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和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市场主体3500户。围绕产业需求,重点培育交通物流、信息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结合社区“邻里中心”打造,科学布局品牌连锁店、特色餐饮等消费业态,新建加油站3个,新增培育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六)狠抓污染防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厚植生态优势,积蓄生态红利。紧盯问题整改。高标准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任务,强化核查回访,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让群众拥有更多生态获得感。全力抓好龙井湾渣场、黔能天和等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按照“一问题一方案”原则,邀请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按时保质整改到位。紧盯重点攻坚。“一案一策”攻坚“三磷”“三废”领域问题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光洞河“降磷”行动,有序推进露天矿场、破损山体、地质灾害等生态修复,加快推进300万吨超细硫酸钙、190万吨磷石膏制酸和180万吨磷石膏新型建材项目建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狠抓大气、水、土壤污染专项治理,加大餐饮油烟、建筑扬尘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系统治理,守护绿水青山。紧盯质量提升。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实施“林长制”,完成2.2万亩国储林、0.3万亩营造林建设,发展林下种植4万亩,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全面排查县城建成区水体水质,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厂3座,推进15个乡镇污水配套管网改造提升,新建和改扩建污水管网13.4公里。新建垃圾分拣中心1个、分类收集站40个,深化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新建充电桩300个。

(七)狠抓风险管控,全面夯实发展基础。紧盯关键领域,强化全方位防控,做好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坚持外防输入,落实“人物同防”“闭环管理”要求,持之以恒打好常态化防控持久战,有序做好加强针和儿童疫苗接种,提升公共卫生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牢牢守住“零病例、零感染、零输入”底线。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和三年整治专项行动,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风险分级管控,推进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强化全周期各环节安全监管。积极搭建“大数据+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打造“放心药店”8家,坚决保障好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守牢债务风险底线。抓实“旱改水”、林地“占一补一”及土地出让等基金预算收入组织,认真落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各项措施,打好“守橙”保卫战。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基础上,用好用足上级各类资金,建好产业扶持资金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向主导产业聚集。动态储备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社会投资、产业投资占比均超过50%。

(八)狠抓民生保障,着力提升“三感”指数。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化教育改革。落实“双减”[28]任务,开展教师队伍专项整治和素能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开阳八小、一幼分园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深化就业促进。持续完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成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230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6000人以上。深化医养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健全分级诊疗、医防融合和卫生应急机制。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倡导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推进南江老年养护楼投入营运。深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建设,筑牢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重点打好反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等主动仗。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巩固社会稳定态势。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新一届政府新气象。

突出环境优化,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刚性的法律制度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力推进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法治环境。从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向一切影响发展的深层次“堵点”“痛点”宣战,积极打造一流的“贵人服务”[29]环境,确保把发展的事办好、把企业的事办成、把群众的事办优。

突出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贯彻“项目为王”理念,把各项工作项目化分解、项目化推进、项目化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归零”心态,切实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精钻细研专业知识、经济知识,不断锤炼提升“七种能力”[30],使自身素质与岗位职责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全面加强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

突出能力提升,坚持把担当实干作为第一准则。大力发扬“马上就办、事不过夜”的优良传统,以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从“做了”向“做好了”彻底转变。坚持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谋事干事、担当担责蔚然成风,事不避难、排难而上,勇毅前行、勇立潮头。

突出作风建设,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决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身”入基层、“心”系群众,及时兑现对群众的实事承诺,切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摘自2021年开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