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贵阳市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开阳 » 文化旅游 » 开阳景点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贵阳市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情况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

开阳县,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位于黔中腹地,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8镇8乡,总人口43万(2013年)。南距贵阳市4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10公里,位于连接贵阳与遵义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毗邻贵开高等级公路及贵遵复线高速,地理位置条件优越,因进入贵阳市半小时经济圈而被誉为贵阳“后花园”。

开阳县“4311”立体交通网络,可进入性较强。4条高速公路:即贵阳至遵义高速公路复线、贵阳至翁贵高速公路、开阳至息烽高速公路、开阳至翁安高速公路;3条铁路:即贵阳至开阳城际快速铁路(贵开城际铁路使开阳纳入贵阳半小时经济圈)、久长至永温货运铁路、川滇铁路支线久长至开阳货运铁路(久开货运铁路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开阳的物流条件);1个港口:贵阳市通江达海的唯一通道——开阳港(港口已建设完成);1个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开阳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43公里)。

龙广村距离开阳县城19.5km,距贵阳市区仅46.8km,距离贵开快铁江南站10km,距离贵遵复线(十里画廊站)5km,贵开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生态环境优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开阳县森林覆盖率达57.33%,居黔中之冠。具有"中国散文诗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和"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的美誉,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龙广村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村内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优越的区位条件、是水东文化的发源地,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有“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贵阳市最佳乡村旅游避暑休闲度假区”等殊荣,且十里画廊游客接待量已突破400万人次/年,有一定的市场基础。随着贵州对外交通网络的不断升级建设,以及贵州省内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十里画廊的旅游产业发展将会迎来“高速快车道”。

(三)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基础坚实

水东文化是水东(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市,黔南州龙里、贵定、惠水、长顺、福泉和安顺市平坝县等地)各族人民成千上万年以来和谐共处,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水东人类文明发端距今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开阳打儿窝,水东文化则于唐宋元时期(620-1310)发源于开阳十里画廊马头古寨,元末明初(1311-1424)形成于贵阳,明代中后期(1425-1630)鼎盛并衰败于乌当。因此,贵阳是水东文化圈的核心区。水东文化以水东宋氏等土司文化为典型代表,以儒家文化和布依文化等互相融合为本质,以儒家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为核心。水东文化包括水东土司文化、制度文化、儒家文化、移民文化、布依文化、苗文化、生态文化、民间艺术技艺和傩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

开阳布依族一由南北盘江下迁,一由红水河上徙,汇集在土地肥沃、森林茂盛、水源富足、适宜开田种稻的大小坝区,早具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开阳布依族向来以自己是开阳的土著民族自居、自称“土家”,把汉族称为“客家”——外来人。布依“六月六”: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每年六月初六,布依村寨喜气洋洋,屋里屋外打扫干干净净,杀猪借酒、追念先祖。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汇集于旷野草坪,举行吹唢呐、跳花灯、斗画眉、情歌对唱等活动。民风浓郁,热闹非凡。其间,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最具情趣,他们三五成群聚集于幽静之处对歌,寻找意中情人,称之"相表",往往通宵达旦,三日不绝。

(四)乡村旅游成熟,服务集聚市场广阔

开阳县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21个,打造长官司等贵阳市美丽乡村度假区7个,龙广村获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全国美丽乡村”称号,十里画廊荣获“贵州十佳农业旅游景区”称号。建成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白马峪获4A级景区称号,十里画廊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点”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功承办全市旅发大会、农业嘉年华、布鲁塞尔烈酒节之中华情·硒乡开阳和贵阳避暑季系列活动,旅游日接待能力达2万人(次),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 成功跻身全省10强旅游县。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3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2亿元,年均增长23.56%。

二、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旅游发展规划

龙广村旅游发展依托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整体规划,其规划总平面如下:


(二)发展现状

龙广村近年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及招商引资力度,目前村内村有文化、旅游、农业等企业、合作社10余家,旅游项目有南江大峡谷(4A级景区)、水东乡舍(乡村民宿)、河湾小镇院子酒店(度假酒店)、贵州饭店河湾庄园(度假庄园)、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民族手工艺品展示销售)等,村内现有“农家乐”73户,其中党员创业致富示范户11户,枇杷种植面积达4800余亩,樱桃种植1200余亩,李子3200亩,猕猴桃种植500亩,葡萄种植500亩,茶叶种植2000亩,时令蔬菜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户21家。

(三)发展成效

龙广村于2011年提前实现了“减贫摘帽”目标,全村人均年收入达4990元;2012年底实现整体脱贫,经过巩固提高,全村人均年收入达5980元;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8170元,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9120元。随着乡村旅游的提升,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0200元,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13080元,201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7200元, 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22413元。

龙广村内的南江大峡谷、水东乡舍、河湾小镇院子酒店、贵州饭店河湾庄园等项目已完成投资20余亿元,解决当地就业500余人,为当地增加税收2000万元/年,为当地百姓平均增收2万元/年/户。

三、旅游产品建设情况

(一)水东乡舍(乡村民宿)

1.基本情况:“水东乡舍”项目以城乡“三变”改革为指导思想,按照“三改一留”模式(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以农村宅基地、土地经营权为切入点,采用“622”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城市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并结合开阳水东文化、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乡村资源加以改造、利用,为游客提供居住品质高、可充分融入农家生活的休闲度假民宿。通过“i乡舍”城乡生活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实现共建三方公平共享的同时,为市民及游客构建丰富的城乡生活体验平台,规模化带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发展现状:该项目自2017年9月开始实施以来,在乡舍打造、运营及社会成果方面情况如下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发展情况

备注

1

农户入股

通过“三改一留”模式推广,在十里画廊累计房屋入股农户110余户。


2

打造情况

累计吸引投资人入股49个,吸引社会入股资金1800余万元,政府配套支持1500余万元,完成总投资3000余万元,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80余人。


3

投运情况

已投入运营23栋。

在建26栋

4

i乡舍大数据平台

1.0版本已于2018年6月份正式上线应用宝,2.0版本将于2019年6月上线。


5

效益情况

自投运的2018年5月—2019年4月间,运营情况较为良好,投资人收益单户高达4万元,农户收益单户超过12000元。

该项目辐射带动本村贫困户10户以上

6

社会成果

“水东乡舍”获贵州省委改革办2019年1月发起的“2018年度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网络投票第一名。

获786452票

《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9〕9号)文件中明确“推广开阳县“622”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模式”。


2019年4月11日,中国日报(海外版)第四版以“离开城市回归农村”为标题对“水东乡舍”项目进行专题报道。




(二)河湾小镇

河湾小镇项目总规划面积236亩,规划建筑面积37546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是集农业体验、旅游度假、温泉养生、商务接待为一体的旅游小镇。项目已建成院子酒店共22栋85间客房,温泉泡池18个,瑜伽馆1个,冷泉休闲区一个。


(三)贵州饭店·河湾庄园

贵州饭店河湾庄园建筑面积4075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包括客房43套、宴会厅、包房、KTV、会议室、民族文化展厅等,是专门针对度假旅游、同学聚会、公司培训等需求建设的度假酒店。本项目委托贵州饭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全权管理,于2015年5月1日投入运营。


(四)南江大峡谷

龙广村内的南江大峡谷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以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万千的瀑布群落为特色,风光旖旎,景象万千。

峡谷全长四十多公里,峭峰顶立,最深处达三百九十八米,经有关专家完成的科学考察结果显示:南江峡谷地层古老,河谷深切,为典型的低中山峡谷地貌景观,十分壮丽优美。峡谷内有自然景观80余处,各种姿态瀑布40多条,位于小南江的奢香瀑布,落差达一百五十余米。公园景区现已开发十八点四公里,旅游者可顺江在碧玉般的江水中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也可漫步于峭壁栈道,浓荫小路,还可穿越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峭壁上藏酋猴,猕猴在攀缘嬉戏,河中鸳鸯、野鸭畅游,鱼儿成群可见,江上鱼鹰白鹭小鸟飞翔,野趣盎然…… 南江大峡谷已具备了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每晚的民族歌舞文化让您流连忘返,别具特色的木桶植物精汽浴,天然泉水游泳池,惟妙惟肖的释牟尼佛,弥勒佛以及忽隐忽现众多佛像构成的万佛山,户外烧烤,跨江溜索更让您心旷神怡。


四、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一)自然生态环境

开阳县森林覆盖率达54.33%,居黔中之冠,具有绿色喀斯特、绿色开阳之称。空气中富养离子含量极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天然氧吧”、“养老长寿圣地”的美誉,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县99.91%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动植物硒含量在0.05-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开发出的富硒米、油、肉、茶等荣获“中国绿色食品称号”,“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龙广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无霜期长,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多云雾,湿度大。年平均气温介于10.6~15.30℃之间。


(二)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


目前,龙广村主要以布依族为主,其村寨大多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其民族风情浓郁。每年六月初六,布依村寨喜气洋洋,屋里屋外打扫干干净净,杀猪祭酒、追念先祖。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汇集于旷野草坪,举行吹唢呐、跳花灯、斗画眉、情歌对唱等活动。

位于龙广村河湾的南江民族文化园,主要包括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及民族文化培训中心。民族文化展示中心主要针对周边蜡染、刺绣、剪纸、银饰、竹编等手工艺品进行展示及销售;民族文化培训中心主要针对周边少数民族同胞的定期及不定期培训。


(三)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目前,龙广村境内的青龙河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禁项目开发破坏,青龙河沿线设立水质监测设备,沿河村寨已建成生态型污水处理站。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村规民约及党员带动等方式,禁止村民乱丢垃圾、禁渔期捕鱼、砍伐树木等违法行为。目前,通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级环保资金上亿元,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增设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环保设施,效果较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交通设施

目前从贵阳市、遵义市、开阳县城到龙广村交通方式包括贵遵复线高速(国道)、云开二级公路及贵开城际快铁,村内已建成沿河骑行绿道约7.6公里。目前已开通贵阳至龙广(南江大峡谷)旅游专线客运,已实现全村旅游标识标牌全覆盖,计划在2019年—2020年完成村内景区路线公交运营。

(二)水电设施

目前,龙广村已实现强弱电全覆盖,饮水全覆盖,天鹅抱蛋饮水提升工程计划在2019年8月完工,届时将进一步提升村寨饮水品质。

(三)邮电通信设施

目前,本村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移动、连通、电信通讯全覆盖。

(四)环保设施

已建成污水处理站5个,建成室外公共厕所6座、室内公共卫生间4个,户外停车场13个、垃圾集中收运池8个,2018年新增地埋式垃圾收集箱20余个,核心村寨均配备垃圾箱。


六、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建成游客服务中心4处,包括原十里画廊服务中心、南江峡谷服务中心、河湾小镇服务中心、水东乡舍服务站等。村内停车场13个,停车位567余个,建成休闲长廊、凉亭10余处,村内旅游区实现标牌全覆盖,旅游厕所全覆盖(6个),建成富硒农产品交易中心2个。

七、旅游发展带动效益

(一)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龙广村依托优越的区位及自然条件,截至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已实现投资20余亿元,2018年实现经济收入34178.6万元,其中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的经济收入为26714.1万元。

(二)带动村民增收情况

龙广村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及产业联动,带动本村农户通过开办农家乐、种植富硒水果、参与旅游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并解决就业700余人。目前本村农家乐73家,富硒精品果园万余亩,旅游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平均增收16768元/人。

八、可推广复制经验做法

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融合发展之水东乡舍项目“三改一留”模式:

(一)项目介绍

发端于贵州继而成为全国农村改革重要经验的“三变”改革,核心要义是“资源变股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水东乡舍”公司因地制宜采取了进一步的深化举措,该公司在2016年以来,在龙广村以“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的“三改一留”开发模式,将市民资金变股金、农村闲置房屋及土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探索乡村旅游“三变”扶贫模式。“水东乡舍”按照“622”模式运营,即由企业搭建平台,农户以闲置房屋和土地入股,平台负责引入城市投资,并负责对房屋、土地统一改造并经营,经营后按城市投资方占股60%、“水东乡舍”平台占股20%、农户占股20%的比例分红。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一方经济得以发展、文化得以传承、文明得以融合、百姓得以致富。

目前,该项目吸引少数民族同胞累计入股110余户,投资人入股70余个,吸引社会入股资金2800余万元,政府配套支持1500余万元,完成总投资5300余万元,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160余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户61户187人)。自投运的2018年6月—2019年4月间,运营情况较为良好,农户收益超过12000元。

(二)“三改一留”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1.闲置房改经营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资源闲置日趋增多,农房资产闲置已成为常态,“三权分离”为盘活这些“沉睡”资源提供了政策引导,“水东乡舍”以宅基地经营权为切入点,充分融入“三变”模式,鼓励农民以宅基地经营权入股乡村民宿项目建设,大大提升闲置农房的市场价值,农民也因此成为乡村民宿的股东,成为乡村旅游的主人翁,增加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三变”收益。

2.自留地改体验地;依托乡村旅游市场资源,以水东乡舍为平台载体,将农民自留地打造为水东乡舍“五园一地”(果园、菜园、茶园、药草园、花园、体验地),将农事体验、赏花品果、采摘游乐、农耕文化有机结合,作为乡村旅游的要素之一,为乡村旅游提供配套服务,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彻底颠覆了土地在农民心中的传统认知,每年为农民增收超过以前土地收入的十倍以上。

3.老百姓改服务员;近年来,因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引起的“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建设只留下老弱病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客观阻力。水东乡舍以乡村旅游民宿、新乡村旅游目的地为载体,充分考虑了本土文化、乡风文明的服务标准,优先招聘本地村民,通过公司统一培训后上岗,为游客提供乡村旅游服务,不仅能为大批当地百姓解决就业,增加经济收入,还能够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幸福、富裕的农村环境坚实基础。

4.保青山留乡愁;水东乡舍“三改一留”的开发模式,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绿水青山,为游客打造留得住乡愁的富美乡村环境,进一步吸引游客的旅游度假,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多乡村旅游配套服务的空间和机会,为当地农户在特色小吃、农家乐接待、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增加经济收入。

(三)“622”利益链接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

1.城市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水东乡舍依托十里画廊的绿水青山资源优势,按照“622”利益链接机制(经营收益投资人占 60%,农户占 20%,平台公司占 20%)进行分红,实现城市资金方、房主农户、平台企业三方利益公平共享。通过60%旅游红利不仅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建设,拓宽了乡村旅游项目融资渠道,还吸引了大批对乡村开发具有目标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的有专业、有技术、有特长的“投资人”成为股东,让更多高素质、高资市民涌入民宿行业及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特产品开发、生产和消费,从而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农村,走向城市。

2.农村资源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按照“622”利益链接机制,通过20%旅游收益吸引闲置农房、闲置土地的踊跃入股,形成乡村旅游开发的强大资源库,为打造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乡村要素资源的策划设计及升级改造,逐步挖掘乡村资源潜力,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为当地百姓创造资源优势的红利分配空间。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平台务工、创业就业、教育培训等方式,将能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3.平台公司为城乡要素流动提供“桥梁”;根据“622”利益链接机制,通过20%的旅游收益,吸引平台公司入住乡村,负责乡村旅游项目的统一实施,负责城乡要素资源共建、共享的“桥梁”嫁接,负责项目开发涉及的策划、设计、改造及运营等工作,负责引进城市精英和先进的城市理念建设乡村,为乡村经济发展充当“总会计师”和“总规划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平台保障。

(四)“i乡舍”旅游共享平台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1.“i乡舍”实现公平共享;“i乡舍”大数据平台包括游客端、投资人端和农户端,通过游客端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手机一键掌控在乡村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各类需求,投资人端及农户端主要满足游客订房信息实时共享,收益实时分配等公平、透明的需求,通过三方App的数据实时共享,保障各方利益,构建“三变”各方“亲兄弟,明算账”的公平、透明空间,为农户创造“放心入股,开心分红”的美好局面。

2.“i乡舍”实现城乡融合;“i乡舍”大数据平台的“找乡愁”及“乡舍小铺”功能,为城市人提供乡愁的无限想象,通过乡愁定制功能,满足市民乡愁的无限需求,同时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人力、物力、智力等发展空间,通过该平台构建城乡生活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红利共享的大数据平台,缩短供应链,透明供应途径,打造多方受益的共享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添砖加瓦。

(五)“1+N”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为了辐射更多的贫困户,水东乡舍公司提出了“1+N”扶贫模式,每一栋乡舍提取1%的营业额用于帮扶N户贫困户,帮扶名单由属地村委会根据贫困户情况进行分配,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已辐射带动50余户贫困户经济增收。

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紧密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结合精准扶贫,品牌化、规模化、公平化精心打造乡舍产品,并加大品质提升、服务提升、形象提升等工作推进,做精做深乡舍产业,做优做强乡村旅游,做实作响农旅品牌,奋力构建农旅一体、多产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形成一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圆满完成任务,树立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