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开阳 » 文化旅游 » 主题旅游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开阳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开阳行辕”,简称“开阳行辕”,占地面积109.5亩,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刘育村,是1942年2月到1944年12月国民党军统当局幽禁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地方,是贵州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11月至1942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局长戴笠奉蒋介石之命指派开阳县长李毓桢和军统局黔站站长黄加特等专门为秘密幽禁张学良而建造,是张学良在大陆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而且也是大陆唯一专门为幽禁张学良而新修“行辕”的地方,现由开阳县文物管理所管理,有管理人员3人。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幽禁于大陆达8年多,直到1946年11月才被押往台湾幽禁。在大陆幽禁的8年多时间里,先后被秘密关押于江苏南京、浙江溪口、安徽黄山和江西萍乡、湖南郴州和沅陵等地,1939年10月起先后被幽禁于贵阳市的修文阳明洞,市郊黔灵山麒麟洞和开阳刘育,直至1944年12月因黔南事变而被转移到桐梓小西湖幽禁。张学良在贵阳幽禁时间达4年多,其中,仅在开阳刘育就幽禁二年零十个月(1942.2—1944.12)。

1939年9月,日寇调集10余万海陆空军逼近长沙,中国第九战区20万军队进行抵抗,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就在长沙战事吃紧时,蒋介石和戴笠决定将张学良转移到西南大后方的贵州幽禁。10月中旬,张学良一行从沅陵—辰溪—芷江—玉屏—黄平到达贵阳,在贵阳住下后,看管张学良的特务队长刘乙光立即请示戴笠并得到答复:将张学良押往修文阳明洞幽禁。

张学良幽禁在阳明洞期间, 1940年3月,于凤至因患病赴美国就医,赵一荻(赵四小姐)获准由香港赶赴阳明洞陪伴张学良共度幽禁生活。1941年5月,张学良突患急性阑尾炎,刘乙光急忙赶到贵阳向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做了汇报并经批准后,将张学良送往贵阳中央医院治疗。7月中旬,伤口已愈合的张学良给刘乙光说:“我想在贵阳再住段时间,暂不想回阳明洞”。刘乙光赶紧发电报向戴笠做了汇报,戴笠复电同意将张学良暂迁黔灵山麒麟洞。在麒麟洞幽禁期间,吴鼎昌还邀请张学良到花溪参加了一次诗会,与会者有《中央日报》社社长王亚明、《大公报》社社长毛健吴和贵州知名人士谢六逸、陈恒安等,张学良在会上赋诗一首:“犯上已是祸当头,作乱原非愿所求。心存广宇壮山河,意挽中流助君舟。春秋褒贬分内事,明史鞭策故所由。龙场愿学王阳明,权把贵州当荆州。”这是张学良被幽禁后第一次谈及西安事变,蒋介石得知后只说了三个字:“诗言志”。花溪诗会后,张学良幽禁在麒麟洞的消息很快传开,刘乙光深感不安,不断向戴笠请示把张学良转移他处幽禁,1941年11月,戴笠到麒麟洞看望张学良后,经过再三考虑,同意将张学良转移到开阳刘育幽禁。

刘育位于开阳县城西8公里处,古名刘衙,民国初期易名刘育,离贵阳80公里,地处贵阳到遵义、湖南的交通要道,明清时期又是乖西蛮夷长官司副长官刘氏土司衙门所在地,故名刘衙。而当地封建把头刘华清(外号刘三阎王,刘氏土司后代),是国民党贵州省参议会议员,刘育乡则是国民党全国治安模范乡,因此,戴笠等便选定刘育作为长期秘密幽禁张学良的最佳地点。为做到万无一失,戴笠调军统黔站站长李毓桢任开阳县长,调军统特务廖文钦和王尧分别任刘育乡长和副乡长,同时军统势力迅速渗入开阳和刘育。接着,戴笠又命军统黔站新任站长黄加特和李毓桢等在刘育秘密建造了开阳“行辕”,表面上是蒋介石执事之地,实际上不过是为长期秘密幽禁张学良而掩人耳目。同时刘华清又将行辕左前的刘家祠堂捐出作为关押看管张学良的宪兵队住室。

开阳“行辕”为一座“凸”字形中西合璧青瓦顶夹灰壁正房和两座侧房,此外还有周围山头上的4座碉堡和数个哨位以及前面的刘家祠堂等,都被纳入“行辕”管理体系。

“行辕”正房共六间,中间较大为礼堂,礼堂后为洗浴间,右侧后间为张学良与赵一荻居室,前间为张学良会客室兼书房,左侧前间为军政部少将专员、特务警备组长、军统局秘书兼特务队长刘乙光办公室,后间为特务队办公室。正房左侧及左前各有测试两间,分别为厨房和特务队警卫室。正房前有十余级石梯坎,梯坎左侧有一眼井泉。“行辕”正房后有花园,当年张学良为赏花而叫特务在正房后开凿了石梯坎数级。刘家祠堂位于“行辕”左前不远处,为清式建筑,是由飨堂、对厅(戏楼)和两厢组成的封闭四合院,悬山青瓦顶,木雕精致,为刘氏土司供奉祖先牌位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张学良到刘育后成为看守张学良的宪兵队居室。

为加强对“行辕”的封锁和控制,军统当局还在刘育街上及刘育附近的永亨(今永温)、两流泉(今双流)和开阳县城分别驻有特务队和宪兵队,并在刘育设有专用短波电台一部,架有从刘育经息烽集中营15号信箱直达重庆罗家湾138号和19号军统局长戴笠办公室和军统局甲室专用电话线路;在开阳与息烽交界处的狼鸡岭上设有息烽集中营与开阳“行辕”的军事警戒会哨点。张学良将军在开阳期间,除贵州省主席吴鼎昌1943年12月23日前往开阳参加贵(阳)开(阳)公路通车典礼时顺便前往刘育看望过他之外,几乎很少与外界联系,甚至连报纸也看不上。在如此严密监视下,张学良只有经批准并在特务严密监视下才可以偶尔到开阳县城走走,其间,他拜访过从抗日前线回乡养病的开阳籍爱国将领傅砚农,还想方设法解决了开阳县城吃盐难的一时之急,并与开阳县长李毓桢在校场坝跑过马。

1943年,张学良将军幽禁在开阳的情况引起了中共地下组织的注意,当时任开阳中学教务主任的宋学芬(地下党员)曾打算利用带学生到张学良将军钓鱼的白安营游玩的机会与张将军接触,引起军统特务注意,中共贵州地下组织即将宋学芬转移至贵阳。1944年12月初,黔南事变爆发后,戴笠突然飞抵息烽进行紧急训话后,于12月7日将张学良匆忙转移到桐梓小西湖幽禁。

开阳“行辕”及刘家祠堂、岗哨等建筑解放后陆续拆毁,仅存基址、井泉、石梯坎和古树等,所幸解放初期开阳县首任县委书记张悦斋拍摄的“行辕”刘家祠堂和白安营张学良休息室等建筑老照片仍完整保存下来。

2002年至2004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和开阳县人民政府陆续拨款按原样修复“行辕”和刘家祠堂等建筑,新修了连接公路500多米,新塑了张学良将军石雕像。雕像为花岗岩石质,矗立于“行辕”右侧一小山顶上,高大雄壮,为张学良披军大衣站立像,基座高2.8米,像高3.6米,象征张学良将军1928年“东北易帜”和1936年“西安事变”的丰功伟绩,基座上部7.4×1.4米,下部2.12×2.12米,肩宽1米。基座正面上部楷书阴刻“张学良将军(1901-2001)”。现刘家祠堂一楼辟有国内唯一大中国古建筑学奠基人朱启钤先生生平事迹图片展,二楼辟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张学良将军生平事迹图片展,“行辕”内辟有张学良将军在开阳文物图片展,2004年10月对外免费开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