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阳概况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隶属于贵州省会贵阳市,国土面积2023.34平方公里,辖7镇8乡3个街道办,全县总人口45.27万人。
开阳县致力于打造以磷化工为主导的先进制造城市,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9.0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6.85亿元。
二、产业概况
农业:主要围绕富硒资源,大力发展山地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持续构建以“开阳硒品”公共品牌为统领,特色品牌、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富硒产品及品牌集群。
工业:主要围绕优质磷矿资源,聚焦基础磷化工、精细磷氟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产业,加快打造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磷氟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旅游业:主要围绕凉爽的气候条件、秀美的山川河谷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做文章,以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居、特色民宿、康体养生、山地体育等业态,力争打造为全国知名的旅居康养目的地。
服务业:主要围绕服务磷氟化工基地建设,开展研发设计、数智赋能、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围绕商业综合体、城镇功能服务设施、餐饮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居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服务等,开展生活性服务业招商。
三、政策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重点加强磷、氟等矿产资源的高值利用,发展超净高纯氢氟酸,特种含氟单体,第四代含氟制冷剂等含氟化学品;磷系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含磷阻燃剂、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高附加值含磷化学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明确:按照全省“一核两区”布局,支持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玉屏(大龙)、兴义(义龙)等地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
·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优化“一核两区”产业布局。支持开阳—息烽、瓮安—福泉发挥磷化工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等电池材料,积极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集聚发展。”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有色冶金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建立健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减免出让收益和相关税收等激励机制;支持贵州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黔货出山”;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等。
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产业平台
(一)开阳经济开发区(现代化工园区)
贵州开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1年,规划面积为74.07平方公里,其中化工园区23.25平方公里。主要布局有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基础磷化工产业园、精细磷氟化工产业园、富硒农特产品加工园。
主要要素:水库10座、220KV变电站3座、园区道路12条、燃气供应站2个;在建热电联产项目,发电量可达7.2亿度、预计年产蒸汽500万吨......
主要产品:
上游有磷矿生产企业12家,年产磷矿石1530万吨。
中游有黄磷15.2万吨、磷酸153.2万吨、净化磷酸60万吨、无水氟化氢7万吨。
下游有硫酸498万吨、磷铵335万吨、合成氨50万吨、磷酸铁45万吨、磷酸铁锂15万吨、氢氧化钾10万吨、三聚磷酸钠5万吨、甲酸钾3万吨、焦磷酸钠2万吨、六氟磷酸锂1万吨、六偏磷酸钠0.5万吨、双氧水30万吨、钛白粉10万吨(在建)、甲酸钙12.5万吨(在建)、无卤阻燃剂3万吨(在建)、磷酸钾3万吨(在建)、四氟化硅1000吨(在建)等。
(二)富硒农特产品加工园
开阳县富硒农特产品加工园,规划面积6.14平方公里。已建成标准厂房9.2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剩余可用面积1.91万平方米。园区区位优势显著、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要素配套齐全,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求。
现已成功引进南方乳业、双壶堂药业、硒谷生物科技、山野农业、乐葵食品、山好美食品等20余家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富硒农特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