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情概况

进入
老年模式

无障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招商引资 » 营商环境
开阳县情概况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开阳地处黔中腹地,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8镇8乡,总人口43万。森林覆盖率达54%,居黔中之冠。享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中国散文诗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旗)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开阳县的资源禀赋和交通优势可概括为“5+1”:

  ——区位优势。开阳县南距贵阳66公里、距贵阳龙洞堡机场74公里,北距遵义110公里,是省会贵阳与黔北中心城市遵义的重要节点。建成投用的贵开二级路、久铜公路、川黔铁路中心支线,正在建设的贵阳至开阳城际铁路、久长至永温货运铁路、贵阳市水运通道开阳港,规划建设的贵遵高速公路复线和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凭借便捷的交通优势,开阳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人文资源。唐朝贞观四年,贵州于开阳置蛮州,自明代以来就被称为“水东”地区,“水东”文化底蕴深厚,有距今上万年的打儿窝古人类遗址和秦汉时代的顶跋画马崖遗存,历史文化悠远。是近代名人、中国古建筑学创始人、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抗日名将付砚农的桑梓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在开阳白安营幽禁达两年之久,是在国内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民间书画、诗文活动活跃,创作和研究成效显著,惊动了国内散文诗界,被喻为“开阳散文诗现象”,有“中国散文诗之乡”美誉。县内“六月六”歌会、“杀鱼节”、“斗牛节”等民族风情活动浓郁。

  ——磷矿资源。磷矿资源探明储量达19亿吨,产地达24处,主要分布于金中、双流、永温、冯三、花梨及龙水等6个乡镇,其中P205含量高于32%的富矿储量占全国8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磷矿产区。依托资源优势,磷化工已成为我县龙头产业。

  ——旅游资源。县内喀斯特地貌在良好的水热条件下充分发育,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的喀斯特生态景观。著名的开阳生态旅游区地处贵阳喀斯特中心的精华部位,以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香火岩为主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45平方公里,以景观独特、雄奇、瑰丽著称。几乎涵盖了省内全部绿色喀斯特景观类型,有峡谷、天生桥、洼地、漏斗、盲谷、峰丛、瀑布、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汇奇、险、雄、秀、幽、野于一体。南江大峡谷景区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和全国4A级景区。

  ——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3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35.3万千瓦的大花水电站、格里桥电站、南江电站、紫江电站已建成投运;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脚渡河电站以及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蓄能电站正在作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相继开发的各大水电站将使开阳成为黔中能源基地。

  ——富硒资源。全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动植物硒含量在0.05—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已建立69个无公害富硒农产品基地、56个农村种养殖专业协会,发展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涉及大米、茶叶、菜籽油、肉食制品等数十个品种。开洋牌富硒米、二级精炼菜籽油荣获“A级绿色食品”、全国首批“放心食品”和“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金福喜”系列肉食制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清和”牌富硒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和“有机茶”认证,“铜鼓坡”牌富硒碧芽获200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金奖。

  ——经济指标。2013年1-4月,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金融、财政、税收稳步增长。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6040万元,同比增长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0332万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6.2%,其中,县属投资完成587655万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9.2%;我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3个,实际到位资金401010万元;财政总收入956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08万元。财政支出12108万元,同比增长70.5%;税收收入完成68408万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国税收入完成25549万元,同比增长73.0%;地税收入完成42854万元,同比增长5.4%;全县金融机构期未各项存款余额70.49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