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开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压力不减、力度不减、热情不减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乘势而上,一以贯之将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做到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举全县之力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扛深扛实落实责任,上下一心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制度和组织保障。一是坚决扛起责任高位推动。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指挥长的乡村振兴指挥部,于6月11日成立乡村振兴局,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研究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任务分解、推动责任落实。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达60次以上,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谋划布局、协调推进。同时,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紧密结合开阳实际,制定《中共开阳县委  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共开阳县委  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中共开阳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县“三农”重点工作系列方案的通知》《开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开阳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开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开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开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开阳县2021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实绩评价指数”实施方案>的通知》《开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持续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共筑行动”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等指导文件,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二是资源整合保障工作力量。制定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联系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构建“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牵头抓、部门乡镇具体抓、指挥部办公室督查跟踪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将县扶贫开发中心更名为县乡村振兴局后,原工作人员继续承担巩固成果有关任务,全县调集35名事业编制,成立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总体稳定,有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有序衔接。三是扎实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对照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市督查反馈和举一反三对照排查发现问题,认真开展大排查,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精准到位,全县统筹各类渠道共认领发现问题39个,国家层面反馈的3大类30个问题,举一反三对照排查发现问题2个,省级层面反馈问题9个,市级层面点对点反馈问题16个,县级层面自查发现问题12个。针对各类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切实将问题分解到责任部门和乡镇,建立整改台账、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压紧压实“双台账、双责任、双销号”责任,统筹抓好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2021年,“乡村振兴云”中的各类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受理扶贫专线(“12317”热线)12起,办结12起,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100%。开展督查暗访、检查、审计83次,保证整改出实效。同时,强化结果运用,考核问效选拔8人、评先选优1人、追责问责2人,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二)坚持多措并举防返贫,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把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抓手,聚焦返贫致贫风险群体,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一是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走访、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1334”防贫长效机制,逐村逐户了解农户收入支出、产业就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情况,通过“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措施,共排查新增“三类户”21户73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4户4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户30人,针对主要致贫返贫风险,及时比对、核查,进行综合研判,分类落实住房帮扶措施8户、医疗帮扶12户,教育帮扶1户。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探索建立“财政+保险+农户”的防贫保障机制,投入资金103.25万元为10043人次脱贫人口购买防贫保险,实现脱贫人户参保率达到100%,累计受理脱贫户理赔件79起,赔付金额34.04万元。二是筑牢兜底保障坚固防线。强化农村低保制度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研究制定社会兜底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措施,印发《开阳县进一步做好兜底保障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工作方案》,按季度或按月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及时掌握监测对象中尚未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范围的人员信息,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持续加大保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退尽退,切实筑牢防贫返贫最后防线。截至目前,全县共纳入农村低保3615户、6982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对象1624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497.15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275人,累计发放农村特困人员生活补贴1497.1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048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21.43万元。三是夯实三保障一安全成果。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管理和七长责任制,健全动态监测对象台账,巩固拓展控辍保学成果;持续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发放学生资助资金649.59万元,惠及学生9809人次;发放营养改善资金1465.23万元,发放生源地贷款3837笔2913.2万元,认定各阶段困难学生9892名。稳步推进全民医保计划,持续抓好三类户“三重医疗保障”“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实,累计资助脱贫人口9635人、176.778万元,资助低保、特困等特殊人群8484人、233.901万元,医疗救助44933人次,救助金额776.61万元,111个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满足参保群众就医需求,按照“四定两加强”在册管理大病患者398人,全县符合慢性病标准的1531名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最大限度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就医负担。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脱贫户住房安全保障核验工作,摸排存在风险农房479栋,通过采取加固处理、搬离挂牌、拆除重建等方式,完成整治218栋。科学编制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持续紧盯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回头看”,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力度,(比如新建、完善、提升工程),有效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力保障脱贫群众供水安全,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4.39%、水质达标率100%。

(三)坚持多策联动抓帮扶,精准发力带动群众致富。今年以来,我县积极探寻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发力点和突破点,多措并举,主动作为,打出系列“组合拳”,为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做精小额信贷。利用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帮助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正确理解和认识“贷给谁、找谁贷、怎么贷、怎么用、怎么结息、怎么还”等政策措施,拓宽了小额信贷政策覆盖面。按照“整村推进、分片包干、精准到户”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存量扶贫小额贷款使用的后续监管,同时注入5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对于有逾期风险的,落实续贷或展期政策或其他处置预案,妥善化解贷款逾期风险。今年以来,新增34笔132万元,历年累计贴息63.788万元,到期还款132笔,还款金额437.67万元,逾期金额为0元,展期1笔,展期金额5万元。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持续用好管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贵州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全力统筹调度好脱贫劳动力就业工作,坚持县内、县外双向发力,通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点对点、一站式”精准出行服务,确保就业稳定、收入不减。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4792人,稳定就业的发放求职创业补贴50.55万元,惠及635人。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管水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093人。三是优化利益联结。支持引进茶叶、辣椒、食用菌、中药材、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网络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7194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加工、销售、服务等方式增收,享受产业增值收益,实现户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

(四)坚持合力攻坚成果,确保巩固脱贫取得实效。2021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全力谋划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主动仗”。一是紧盯产业链条协同发展。坚决守住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重点围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3.86万亩、产量13.3万吨,谋划秋冬种油菜种植13万亩,马铃薯7万亩,杂粮0.39万亩,生猪出栏45.2万头,“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5.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0%。同时,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实施主体200余个,拟建林下养殖示范基地3个、林下种植示范基地3个、林下采集(野生菌、森林野菜保育)基地3个,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4亿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拼多多、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个人店铺410家,企业店铺190家,孵化电商企业13家,拉动富硒农特产品扩面提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申请8个富硒农特产品商标,以品牌促发展,以品质促增收。强力推进龙头引领工程,培育壮大328户家庭农场、3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2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二是规范扶贫资产提质增效。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抓好已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资产管理。特别是经营性扶贫项目,根据实际运行现状分类管理。从“是否排查到位、是否整改到位、是否监管到位”等方面对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当前产权明晰、运行良好、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扶贫资产,保持现有经营模式,重点做好后期的风险防控;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经营性扶贫资产,采取承包、租赁、托管、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盘活利用,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综合评估,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全县整体布局,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建好项目库,今年以来,共批复巩固提升项目27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08个、投资3437.7X万元,占比64%。三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制定《开阳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回头看”工作方案》《关于持续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共筑行动”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及时落实扶助政策,全面完成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200户房屋产权办理。积极拓宽“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岗就业”“劳务就业”等增收渠道,不断完善社会帮扶措施。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推荐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产业发展、代为耕种等方式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户12775.91亩迁出地土地进行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利用好713.26万元后续衔接资金,采取投资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与23个共筑行动临时党支部联建共建“1+N”平台,深入实施共筑行动。以居委会划分10个网格管理,每栋楼选聘1名楼栋长,真正实现活动有阵地、事情有人管、后续有保障。科学规划后续扶持项目,精心谋划“十四五”期间项目4个,总投资713.26万元,不断提升安置点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扎实抓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五)坚持稳步推进提成色,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样板。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打造示范、串点成线、点面结合、有序推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一是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结合5年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统筹完成县域村庄规划居住信息摸底调查,结合开阳文化和民族特色,启动开阳县农房建设图集编制,统筹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组织和文化建设等领域的涉农资金。坚持把农村“路、水、电、气、讯、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厚植民生福祉。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全面完成111个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源资产清核,不断健全收益分配制度。探索“租改股、返租倒包”模式,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村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带头,成立乡村风貌提升改造理事会,带动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的形式积极参与“七改一增两处理两保护”工作,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是实施农村环境提质工程。以“田园美、生态美、家园美、生活美”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年,重点打造6个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型村寨和5个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试点,以区域性打造带动整体性发展。加大“三清一改”力度,着力推动“七改一增两保护两处理”工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实现农村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摸排问题厕所4500户,立行立改3850户,剩余问题厕所已纳入“十四五”长效整改,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得到有效改善。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着力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三是实施乡村治理提效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实现应挑尽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降低5.4岁、高中以上学历提高13.44%,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制定《开阳县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办法(试行)》《开阳县2022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组织26个村申报2022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项目,完成全县111个村级换届在任(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摸清集体资产底数,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规范村集体资产管理。将乡村文化振兴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把抓典型、树典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牢抓实,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县共获得国家级文明村寨3个,省级文明村寨35个,县级文明村寨73个,省、市文明乡镇占比100%。

二、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产值稳步提升。与“十三五”末相比,县域农渔业总产值从70亿元预计增加至74.97亿元,增长6.7%,年均增速7,全年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入30亿元,同比增加31%,农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二)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8172元预计增至2021年的19608元,增幅9%;其中,预计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2038元,增幅2.5%。

(三)农业产业长足发展。全县坚持以“茶叶、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生猪”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21万亩,新增特色产业基地3.21万余亩,培育国家、省级、市级龙头企业22家。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服务站点115个,覆盖率100%,乡村农文体旅、产业基地、林下经济、主体培育等加快发展、融合共兴,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脱贫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

(四)粮食任务超额完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43.86万亩、产量14.36万吨,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的128.44%。

(五)农村面貌变化巨大。完成100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任务,10个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主体已完工。农村电网水平进一步提升,自然村通电率达100%,4G信号和光纤网络有效覆盖率100%,5G网络实现乡乡通,“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风气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六)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完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机制,推动干部在农村积累阅历、在农村深化认识、在农村锻炼能力、在农村增长才智,选优配强乡、村书记129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57人,到村任职选调生79人,党群干群关系空前密切,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巩固脱贫成果的“开阳探索”

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引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全县上下铆足干劲、全力攻坚,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农村群众的“自信力”和“内动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且具有一定借鉴的好经验。

(一)党建引领易地搬迁后扶工作,聚力提升群众“三感”指数。深入实施“筑固工程”,全面加强安置点社区党组织建设,搭建党建“1+N”平台,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纽带,与100个共筑行动临时党支部及工青妇组织、毗邻村、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联建共建,有效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文化资源,构建立体化、多层面、全覆盖的党群服务空间。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大力开展“双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组建“新市民·追梦桥”青年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帮联工作,全面排查化解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架起党群“连心桥”,有效凝聚群众,汇聚推动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探索“借地反领”模式,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禾丰乡田冲村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作为试点,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整合扶贫资金申报项目,借用群众土地建设果园,由群众“领回去”进行后期管护,没有群众“认领”的由两委干部示范园、党员认领园、退役军人园、创业先锋园、青少年园等分别进行管护。同时,采用“733”分红模式(自管农户占果园总产值的70%,村集体占30%,村集体收益拿出30%进行按股分红),在减轻土地流转费、工人工资等压力的同时,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工作活力,破解乡村医生留不住难题。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积极开展药品零差率“以奖代补”,采取“村卫生室基础性补助+季度考核性补助+奖励性补助+边远乡村补助”模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奖补。同时,以“政府组织引导+卫生院具体负责+乡村医生自愿”为原则,将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补助经费纳入每年预算,改变少数乡村医生“一边行医,一边务农”的现状,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试点开展以来,平均每个村医年收入稳定在5万余元,较2015年增长39.82%;最低收入达2.5万元,较2015年增长80%以上;最高年收入可达50万元,较2015年增长125%,乡村医生收入明显提升。

(四)探索实施“五乡工程”,全力激活农村发展动力。依托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聚焦产业、组织、文化等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干部驻乡、市民下乡、民工返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五乡工程”,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有效盘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架起城乡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绘就了一幅干部队伍“强”、农村产业“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干部驻乡更有干头、市民下乡更有盼头、农民挣钱更有甜头、能人回乡更有劲头、企业兴乡更有奔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得更加紧密。

四、下步思考及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苦干实干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突出“巩固”,狠抓机制完善。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围绕“三保障”、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政策落实等方面,常态化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确保各类资产保值增值,各项设施长效稳定运行。

(二)突出“拓展”,全面做好衔接。对标对表,全面衔接工作机制、政策举措和机构队伍。以5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三)突出“增收”,多措并举推进。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五年行动,加快推进与正大集团、硒谷科技、大界农业的合作,全产业链推进生猪、果蔬等富硒农特产业突破发展。坚持就业创业、主体带动、消费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力,促进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四)突出“治理”,营造宜居环境。以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巩固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升级改造农村水、电、讯、厕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治理,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开创美好生活。

(五)突出“保障”,从严监督执纪。紧盯中央、省、市关于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执纪,严查盲目乐观、松劲歇脚和不担当、不落实等问题,为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护航。

开阳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2021年11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