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检查单位 |
|||||||||||
检查时间 |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编号 |
|||||||||||
现场抽查品种(不少于三个品种) |
|||||||||||
抽查品种名称: |
|||||||||||
供货单位 |
生产厂家 |
||||||||||
批准文号 |
生产日期 |
||||||||||
该品种进 |
该品种销 |
该品种存 |
是否一致 |
||||||||
抽查品种名称: |
|||||||||||
供货单位 |
生产厂家 |
||||||||||
批准文号 |
生产日期 |
||||||||||
该品种进 |
该品种销 |
该品种存 |
是否一致 |
||||||||
抽查品种名称: |
|||||||||||
供货单位 |
生产厂家 |
||||||||||
批准文号 |
生产日期 |
||||||||||
该品种进 |
该品种销 |
该品种存 |
是否一致 |
||||||||
检查类型 |
□日常监督检查 □农村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 □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专项 □其他专项 |
||||||||||
项目 |
检查内容 |
检查情况 |
|||||||||
一、机构与人员 |
1、医疗机构应设立与其规模相适应药品质量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监督和指导药品管理。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培训,并建立健康、培训档案。 |
||||||||||
二、管理制度 |
2、医疗机构是否建立药品采购验收;药品保管养护;处方审核调配;医院制剂的配制、保管和使用;药品质量问题报告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等制度,是否落实,记录是否完整; |
||||||||||
三、药品购进与验收 |
3、医疗机构必须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由专门部门统一采购;购进药品时是否逐批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验收结论,并经验收人签字;药品验收记录保存不得少于3年,药品有效期超过3年的,验收记录保存时间为药品有效期届满后1年。 |
||||||||||
4、医疗机构购进中药材每件包装上应标明品名、供货单位名称、产地、数量、供货单位名称。购进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每件包装上应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其包装上还应当标明批准文号;逐批留存检验报告书。 |
|||||||||||
四、药品储存和保管 |
5、医疗机构设置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药品仓库,药品储存场所周围环境整洁,储存操作区、生活区应分开或有隔离措施。 |
||||||||||
6、在库药品按照剂型和用途、批号等分区、分类、分批存放,实行操作区色标管理。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特殊药品按规定存放。库存药品定期养护。 |
|||||||||||
7、医疗机构应具备符合药品特性的常温、阴凉和冷藏存放的场所和条件,根据要求在常温(10℃-30℃)、阴凉(20℃以下)及冷藏(2-10℃)条件下储存,相对湿度控制在35%-75%。 |
|||||||||||
五、药品调配和使用 |
8、医疗机构应建立最小包装药品拆零调配管理制度,保证药品质量可追溯。 |
||||||||||
9、医疗机构应建立覆盖药品购进、储存、使用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电子管理系统,实现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 |
|||||||||||
10、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只能供本单位使用,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
|||||||||||
六、医用氧管理情况 |
11、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管理医用氧 |
||||||||||
七、用于血缘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情况 |
12、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管理药品类体外诊断试剂 |
||||||||||
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情况 |
13、是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组织机构及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
||||||||||
14、是否按要求完成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任务;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上报比例是否合理(30%) |
|||||||||||
九、年度报告提交情况 |
15、是否按照规定每年提交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年度自查报告;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
||||||||||
十、延伸检查科室情况 |
16、临床科室用药是否符合要求; |
||||||||||
检查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