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
《开阳县2020年农村产业革命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20年5月22日
开阳县2020年农村产业革命食用菌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的内在要求,牢牢把握“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的要求,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保增收”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抓、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方式,大力发展优势大宗食用菌和特色珍稀食用菌,积极发展野生食用菌;以产业扶贫为主要任务,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生态保护,循环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走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产业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我县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全县实现食用菌种植规模7000万棒(亩)、产量1.8万吨,产值2亿元的工作目标。其中:依托贵阳市农业农垦集团与开阳投资集团合作在楠木渡镇、龙岗镇建设珍稀食用菌产业园,完成年产2000万棒食用菌目标任务;培育壮大现有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大户等)26家,完成2700万棒生产任务;以毛云为中心,楠木渡镇、双流镇、禾丰乡等发展天麻种植2300亩(1亩=1万棒,天麻40m2=1亩)。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优势单品规模的突破。坚持“做优做强优势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发展方向,围绕良种引进繁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分拣冷链系统配套、菌渣循环利用,在羊肚菌、香菇、平菇、天麻等品种规模上实现突破。一是依托市农投集团,结合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菜+菌”高效栽培模式,以楠木渡镇为核心,建设2000亩羊肚菌(香菇)生产示范区,力争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羊肚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依托硒香菌公司、绿林公司、豫贵缘公司、蓝阿秧公司等,开展新品种引进、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建设300万棒香菇(夏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三是依托田冲合作社、毛云徐继刚、楠木渡胜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开展林下仿野生栽培,建设2300亩天麻及冬荪等珍稀菌生产示范区;
(二)加强加工示范区建设,实现产业链延长的突破。按照延长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引进“产+加+销”全产业链企业,大力扶持本地龙头企业,综合开发生产调味品、食品、深度开发饮料、保健品、药品等,促进食用菌加工产品多元化,实现延长加工链的突破,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是以现有食用菌粗加工企业为重点,依托市农投集团、硒香菌、绿林、盛丰等粗加工企业,引进精深加工技术生产线,开发、生产、销售香菇、羊肚菌等品种的系列多样化加工产品,推动全县食用菌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二是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与省农科院、贵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食用菌多糖提取、饮料开发等精深加工的研发研制。
(三)加强拳头产品打造,实现高端产品供应的突破。按照“稳定本地市场,做大域外市场”的发展思路,提升食用菌品牌效应,打造拳头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高端产品供应的突破。全面推广食用菌技术标准,开展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支持企业开展出口基地备案、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外延基地建设,在目标市场设立销售专区、专场,努力开拓域外市场,做大“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外市场。
(四)加强菌棒生产中心建设,实现良种供应能力的提升。依托贵阳市扶贫开发公司在楠木渡镇建设菌棒生产中心,占地面积140余亩,利用工厂化生产技术,年产能达3000万棒以上,满足开阳县及周边地区对食用菌菌棒的需求。
(五)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产销对接能力的提升。一是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经销商通过代理、投资合作等方式与生产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开展订单生产、专销专配。二是鼓励食用菌经营主体积极与合力超市、永辉超市、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中小学等市场终端开展合作,设立专柜,推动食用菌产品直销,推进食用菌产品进入百姓餐桌。
(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带动能力的提升。一是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在基地菌种研发、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劳务输出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收益,实现共赢,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三变”改革,充分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集体经济等资源,落实土地所有权固定分红、土地承包权保底分红、土地经营权阶梯分红、农户务工劳务分红、产业发展帮扶分红、返租倒包经营分红,完善利益联结,实现融合发展,全面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三是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运行机制,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大扶贫战略各种政策,提高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积极性,参与产业发展中来,形成“抱团式”产业发展思路,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奔小康。
(七)聚焦技术服务,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围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乡两级技术服务能力。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扎实做好“科技服务下乡”工作;组织好食用菌技术人员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现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到基地;支持科研机构、教学单位与企业合作,就地开展成果转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提供以生产托管和保姆式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八)聚焦蔬菜质量安全,提升食用菌产品品质。严格按照《贵州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工作。健全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坚持“零容忍”,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巩固消费者对开阳“干净菜、放心菜”的信心。支持企业参与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加强食用菌产品农残检验检测力度,提升我县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村产业革命领导小组蔬菜(含辣椒、食用菌)产业工作组统筹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县食用菌工作专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加大工作推动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实。各乡镇要认真落实“五步工作法”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机构保障,强化部门间协作联动,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支持资金。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建好项目库,争取中央预算资金、专项资金、省级资金、市级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二是采用“三变”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以股权为纽带形成投融资利益共同体。
(三)强化督查指导。一是强化职责。建立县统筹、乡镇主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工作计划纳入各乡(镇)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管理。二是强化调度。建立月调度机制,指挥部办公室要每月对各乡镇工作进展进行调度。各乡(镇)于每月定期形成调度报表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工作协调会,统筹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实行“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制度。对每月调度中工作开展不力,进度严重滞后的部门、乡(镇)进行通报。对连续两个月被通报的乡镇进行专项督查,督查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分。
附件:2020年开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
附 件
2020年开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分解表
乡镇 |
种植面积(万亩) |
产量(吨) |
产值(万元) |
城关镇 |
500 |
3700 |
2500 |
双流镇 |
400 |
170 |
900 |
金中镇 |
0 |
0 |
0 |
冯三镇 |
150 |
900 |
800 |
楠木渡镇 |
2500 |
600 |
3800 |
龙岗镇 |
50 |
300 |
300 |
南龙乡 |
100 |
600 |
600 |
永温镇 |
100 |
600 |
700 |
宅吉乡 |
270 |
1710 |
1400 |
花梨镇 |
0 |
0 |
0 |
禾丰乡 |
130 |
320 |
160 |
南江乡 |
700 |
4700 |
3940 |
高寨乡 |
600 |
3800 |
2500 |
毛云乡 |
1500 |
600 |
2400 |
合计 |
7000 |
18000 |
20000 |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