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 开阳县人民政府公报
返回上一级

《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一、《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背景是什么?

答:为全面落实国家和贵州省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为顺应新形势新环境,以开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积极应对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各类现实问题,统筹协调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保障生态安全,强化生态功能,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守住生态底线。本次工作由自然资源局牵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林业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参与,特组织编制了《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是什么?

答:本《规划》实施范围为开阳县行政辖区范围,包含双流镇、金中镇、冯三镇、楠木渡镇、龙岗镇、永温镇、花梨镇、南龙乡、宅吉乡、龙水乡、米坪乡、禾丰乡、南江乡、高寨乡、毛云乡、紫兴街道、硒城街道、云开街道,共7个镇,8个乡,3个街道。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近期为2021—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5年。

三、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本《规划》结合开阳县生态现状,将开阳县划分为5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分别是城镇生态功能修复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石漠化、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旅游环境综合提升区,农业生态重点提升区。

(一)城镇生态功能修复区,该区包含县城区及双流镇,涉及云开街道、紫兴街道、硒城街道、双永村、用沙村、凉水井村、白马村、三合村。

(二)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该区包含金中镇、永温镇,涉及大坝村、双合村、坤建村、安大村、永亨村、茶园村、大水村、丰厚村、沙坝村、茅坡村、岩脚村、中心村、金华村、寨子村。

(三)石漠化、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该区包含楠木渡镇、冯三镇、花梨镇、宅吉乡、米坪乡、龙水乡,涉及黄木村、胜利村、谷阳村、中合村、临江村、新凤村、两路村、红星村、三联村、保星村、官庄村、堰塘村、潘桐村、毛力村、安坪村、四坪村、马江村、堕秧村、新华村、金龙村、毛坪村、辉黔村、双山村、伍寨村、大坝村、新南村、米坪村、泥池村、大坪村、云湾村、龙溪村、花山村、龙江村、和坪村、新场村、建中村、高坪村、新山村、花梨村、清江村、十字村、翁昭村。

(四)旅游环境综合提升区,该区包含禾丰乡、南江乡、南龙乡。涉及穿洞村、田冲村、长红村、龙广村、马头村、王车村、典寨村、南江村、双塘村、苗寨村、毛家院村、新隆村、田坎村、佘家营村、翁朵村、东官村、中桥村、土香村。

(五)农业生态重点提升区,该区包含龙岗镇、高寨乡、毛云乡。涉及毛栗庄村、黄孔村、鲁底村、簸箕村、石头村、久场村、大冲村、平寨村、谷丰村、高寨村、牌坊村、杠寨村、一村、二村、大荆村、坝子村、大石板村、大鸭村、大水塘村、卡比村、格林村、立京村。

四、规划目标是什么?

答:(一)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修复,全县、森林、草地、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持续良好,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生态廊道保持畅通,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全县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生态产业良性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二)阶段目标

“十四五”期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要求,优先开展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城镇生态功能修复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工作,同时推进其他区域治理工程建设。到“十四五”末,完成境内12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涉及图斑20个,修复治理面积26.55公顷;完成6个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完成洋水河、谷撒河、光洞河、马岔河、黄木河5条约100公里河流岸线保护修复工作;完成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面积约5000公顷;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约5000公顷;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约6000公顷,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约3000公顷。

至2035年,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8720公顷,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2800公顷,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200公顷,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16000公顷,完成洋水河、老堡河、谷撒河、光洞河、马岔河、贯城河、鱼梁河、罗广河、黄木河9条河流约230公里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完成生态廊道构建,完成开阳风景名胜区及云顶山省级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原文:开府办发〔2024〕1号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 扫一扫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