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失地农民因各种原因造成返贫及生活困难的建议》收悉。根据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县失地农民数量持续增加。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基本权益,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人社、卫健、街道(社区)等部门力量,通过强化就业保障、完善培训体系、健全民生服务等举措,助力失地农民融入新生活。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就业帮扶,兜牢民生底线
1.健全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失地农民动态就业台账,实施“一对一”岗位推荐服务,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岗位信息4582个,帮助62名失地农民实现稳定就业。
2.优化就业服务模式。设立就业服务专窗,推行“政策咨询、岗位对接、技能培训”一站式服务,实现就业帮扶全流程闭环管理。
(二)深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1.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将失地农民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对象,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培训4场次,培训失地农民21人次。
2.创新培训合作机制。联合本地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共建培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升级智慧就业服务体系
1.拓展线上服务功能。依托“互联网+就业”平台,将就业登记、补贴申领等高频事项纳入网上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业务办理环节,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机制,提升网办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二)精准开展技能培训
1.实施靶向培训计划。定期对接县域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目录,重点开展电工、焊工等紧缺工种培训,提升失地农民就业适配度。
2.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培训课程设计、实训指导,建立“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确保培训成果高效转化。
(三)同步进行心理疏导
根据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实际需求,由辖区医疗机构指派具有心理咨询资质且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失地农民开展心理疏导,同时在相应社区开展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聚焦失地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强化政策落实和资源整合,全力保障失地农民群体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202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