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开阳县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
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2-542372 成文日期: 2022-02-14
文 号: 开府办函〔2022〕9号 发布时间: 2022-02-15 14:47
发布机构: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件有效性: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开阳县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2-15 字体:[ ]

涉及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

为切实加强开阳县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通知》(建办规函〔2017〕270号)相关要求,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确定开阳县金中镇洋水影剧院、高寨乡平寨村斗牛场、南江乡龙广大桥、禾丰乡王车大桥、禾丰乡塘上营大桥、楠木渡镇峰子岩渡槽、楠木渡镇母猪笼渡槽、楠木渡镇鸡公桥和楠木渡镇政府大门9个建筑为开阳县第二批历史建筑,现予以公布。

一、涉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对确定公布的第二批历史建筑及时予以挂牌保护。

二、涉及乡(镇)人民政府,经开区、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宣传,积极研究制定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措施,共同做好我县历史建筑保护有关工作。

附件:开阳县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2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开阳县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编号

乡(镇)名称

建筑名称

(门牌号)

所在位置

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年代

历史建筑简介(包括历史建筑位置、历史沿革、价值特色,200字以内)

1

金中镇

金中镇洋水影剧院

金中镇中心村小寨组

4700

80年代

洋水影剧院位于开阳县金中镇中心村小寨组矿区三号桥中心地段,1982年10月18日开工,1984年10月24日竣工,属于矿区重点建设工程。建设耗资125万元,影剧院建成后有1527个座位,该影剧院的建筑、设备当时在西南地区来说都是一流的,并由全国著名书法家吴作人亲笔题名为“洋水影剧院”。该影剧院的修建,极大地丰富了矿区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2

高寨乡

高寨乡平寨村斗牛场

平寨村风情街背后

3500

明朝

高寨乡平寨村斗牛历史悠久,平寨斗牛场作为平寨斗牛文化的依托,该斗牛场始于明朝时期,由现在的杠寨村奇申组迁移到平寨,因苗族同胞爱好斗牛、杀鱼,加上平寨地方江河水源好,为方便宜居就迁徙平寨,该场地就因地建立而传承至今。2000年3月改建后增加了看台、门头和围墙等设施。

3

南江乡

南江乡乡龙广大桥

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原贵开公路枇杷哨渡口)

桥梁全长80米,共2孔,净跨各32米,宽8米,高11米

1981年

龙广大桥位于原贵开公路枇杷哨渡口。该渡口系筑坝蓄水,单车渡船;后坝跨船坏,交通断绝。民国期间,官府曾集资准备修复未果。1981年4月,省交通厅派技术员勘测,省交通设计院设计,省桥梁工程队施工,当年7月动工修建,于1983年11月25日竣工通车。该桥为双曲拱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端引桥为混凝土块镶边细料石砌成,总投资55万元。

4

禾丰乡

禾丰乡王车大桥

开阳县禾丰乡王车村芭蕉组

两孔净跨各25米,宽7.5米,高15米,全长82米

1980年

王车大桥位于开阳、修文、贵阳市乌当区马场镇交界处,原河上架有简易木桥,以便行人往通,而每遇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时,桥梁都会被冲毁,交通中断。1976年开阳县交通局对王车大桥处进行详细勘察,提出建桥方案,1977年开工建设,王车、红星动员150余名群众参加建设,交通局负责技术指导,采取人工建勤办法修建,于1980年10月6日竣工通车。王车大桥为乱石拱桥,两孔净跨各25米,宽7.5米,高15米,全长82米。当时每米造价975元,与省建桥每米6000元相比,降低费用3.6倍,是当时安顺地区最大的乱石拱桥。

5

禾丰乡

禾丰乡塘上营桥

开阳县禾丰乡长虹村塘上营组

桥高13米,长44米,宽5米

1990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开阳县人民政府、机关团体、党政军知名人士捐资建设,贵州省交通设计院设计,开阳县水电局技术指导,云南省镇雄县牛场工程队承建,历时7个月零16天建成通车,建成后桥高13米,长44米,宽5米。实现了禾丰乡和南江乡交通连接,了却了塘上营群众数百年建桥愿望。

6

楠木渡镇

楠木渡镇峰子岩渡槽

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

渡槽长49米,宽1.5米,高3.7米

1973年

峰子岩渡槽建于1973年,当时有2800人口的胜利村良田干旱,无水灌溉,牲畜饮水困难,造成胜利村稻谷欠收,无法保障温饱,在马场区公所号召下,全村人民自发组织,历经1年的时间,建造了峰子岩渡槽,建成后将元丰水库的水引导到胜利村,灌溉良田3000余亩,解决了全村2800人的温饱和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7

楠木渡镇

楠木渡镇母猪笼渡槽

开阳县楠木渡镇临江村

渡槽长60余米,宽1.5米,高4.3米

1972年

母猪笼渡槽建于1972年,该渡槽建设主要用于解决临江村龙塘组、石板组、堰塘组、湾子组、子元组农田灌溉,当时在常年干旱粮食欠收背景下,马场区公所号召群民组自发组织修建,历经11个月时间建成了渡槽,建成后解决农田灌溉2800余亩,解决了2000余人口的口粮。

8

楠木渡镇

楠木渡镇鸡公桥

开阳县楠木渡镇临江村

桥面宽6米,长22米,高15米

1930年

鸡公桥又名蜈蚣桥,长22米,高15米,宽6米,是开阳县内最早的大跨度单孔石拱桥,桥右侧有一石雕公鸡,姿态雄俊矫健,昔儿童多喜攀其上。后石雕公鸡毁于“文革”年代,鸡公桥是该镇通往宅吉、宝兴的唯一公路桥。

9

楠木渡镇

楠木渡镇政府大门

开阳县楠木渡镇政府

门高6.5米,宽12米

1962年

1962年1月全国恢复区建制,开阳县设7个区。以区公所驻地冠名,马场区公所修建区公所大门,大门以36块条石为原料建设,建成后在三拱门上篆刻3颗五角星,象征着全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搞生产,共建全新马场区的美好愿望。建成后的大门左面篆刻“中共马场区委员会”,右面篆刻“开阳县马场区公所”,是显著的异域风情构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