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4-34478 | 成文日期: | 2020-09-20 |
文 号: | 开府办函〔2020〕155号 | 发布时间: | 2020-09-20 11:47 |
发布机构: | 县政府办 | 文件有效性: | 是 |
各乡(镇)人民政府,云开、硒城、紫兴街道办事处,县直各有关部门:
《开阳县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10日
开阳县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
夏秋攻势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全省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启动部署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关于农产品“五个三”有关工作部署,充分融入贵阳大市场带动作用,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根据《贵阳(贵安新区)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动时间
2020年8月—11月共4个月
二、工作目标
充分融入贵阳省会城市的大市场带动作用和产业聚集优势,聚焦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环节,继续巩固深化本地市场,大力拓展抢占省外市场,促进县内农产品市场销售,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在夏秋攻势行动期间,充分发挥三个销售主力作用,实现县内农产品省内外销售达到1万吨以上。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0%以上,开阳县社会化市场采购体系年均占比提升到40%以上;培育一批市场销售主体,确保全县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达到1家以上,培育农村经纪人10人以上;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三化”水平,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主体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开阳青西农特商贸交易中心项目改造升级、阳光农贸市场信息化改造和北岭公园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项目,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完善交易功能,切实发挥好市场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县内农产品在本地市场的占比。(牵头单位:硒城街道、县商促局、县农投公司;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综合执法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
2.培育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国有平台向流通型主体转型,支持组建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国有平台与知名农产品产销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整合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及产地预冷、加工、仓储配送中心等资源,建立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体系。2020年,培育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1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商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县农投公司)
3.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育培训工作,在参加2018-2019年省、市培训的经纪人中挖掘培育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有实力对接省外市场的产地型和市场型经纪人,不断壮大我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开阳合力万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胡涛、贵州硒香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兰波等经纪人作用,将我县农特产品和省内外市场有效衔接。2020年底,全县挖掘培育农村经纪人10人以上。(牵头单位:县商促局、县供销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4.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1)做大做强平台经济。完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孵化、人员培训、包装设计、营销策划、产品展示、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电子结算等功能,突出富硒农产品文化,构建具备线下体验和线上渠道拓展为一体的全功能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京东、阿里集团等国内垂直电商平台的资源、渠道优势,按照“云仓+服务中心+站点+基地+农户”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联系省内外龙头电商企业与我县富硒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积极组织参加垂直电商平台“双11”“双12”等线上促销活动,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0%以上。(牵头单位:县商促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县供销社、县邮政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2)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积极引进企业入驻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配备电脑、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为入驻服务中心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包装设计、产品拍摄、图片处理、网络营销、品牌注册、平台对接、电商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实现“旅游+富硒农特产品+电商”闭环发展,带动全县“食住行游购娱”全面触网。有效整合各类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对优质电商站点进行提升改造、重点培育,着力打造一批崭新的全功能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不断提升农村电商上行规模。(牵头单位:县商促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县供销社、县邮政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3)大力推广“一码贵州”等平台。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大力宣传和推广“一码贵州”等平台,力争年内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以及大型骨干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等入驻“一码贵州”等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平台产品数据聚合功效,促进全县农产品销售。(牵头单位:县商促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县供销社、县邮政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二)优化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1.巩固和扩大本地市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地农产品县内销售渠道,积极引进县外采购商,深入推进“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助力完成贵阳市场销售本省农产品40万吨以上。(牵头单位:县商促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加快推动本地农产品进公共机构。夯实农产品“七进”工作,巩固全县“校农结合”成果,确保2020年全县各级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采购蔬菜等县内农产品的比例不低于90%;深入推进县内农产品进医院,力争全县医疗机构食堂采购县内蔬菜等农产品的比例达85%;鼓励推动机关食堂、国有企业等公共机构大力提高县内农产品的采购份额。助力全市公共机构直采直销本省农产品1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机关事务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促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县农投公司、各乡<镇、街道>)
3.大力开拓县外、省外市场。重点依托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等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销售力度。夏秋攻势行动期间,由县农业农村局和县商促局共同牵头,积极鼓励本县龙头企业参与省市举办的“黔货出山·风行天下”贵州优质特色农产品促销活动,积极参加各项产销对接活动,通过省市平台,将本县农产品销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等周边市场;支持县内经营主体与市农投集团等企业加强对接,在深圳、广州、上海、重庆、长沙等地各大市场开设农产品销售档口,全力推广开阳富硒农产品,助力黔货通天下。在东部沿海及省外周边市场完成农产品销售1万吨以上。(牵头单位:县商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县农投公司;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三)多种方式推动消费扶贫
鼓励公共机构、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鼓励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贫困地区产品,结合“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有平台渠道,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促进扶贫产品销售。(责任单位:县扶贫办)
(四)提升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1.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标准化水平。以打造台湾产业园抠晃┨夭芳庸な痉肚鴶为载体,引导加工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构建富硒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改善储藏、保鲜、清洗分级、包装等设备设施,推动食用菌、黄花菜、中药材、马铃薯初加工业提档升级。提升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重点支持三联乳业、茶投公司、健康农业、苗修堂、山野、台今、粉龙王、馋解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10万吨乳品生产加工、名优绿茶、红茶、抹茶、名优特种茶、中药材饮片厂、果酒、果脯(膏)等农产品加工项目,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制生产富硒果酒、果茶、果酒、富硒酵母等高科技富硒产品。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台产办;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规模化水平。围绕大交通布局,依托贵遵复线、开瓮高速、贵瓮高速,重点布局茶叶、精品水果、蔬菜和中药材产业,打造生产产业走廊;立足开阳立体气候特点,结合全县产业现状和区位、海拔、土壤、气候等特点,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富硒资源,按照区域产业布局,通过2-3年的努力,着力打造“四带一园”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四带”,一是依托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按照坝区要求打造集示范种植、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市农垦集团与县内的蔬菜企业、合作社,打造以永温、冯三、楠木渡、宅吉为重点的40万亩蔬菜产业带;二是依托原有茶园,围绕十里画廊景区、贵遵复线、贵瓮高速,重点在硒城、紫兴、禾丰、南龙、毛云、高寨打造10万亩富硒茶叶产业带;三是与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中药制药企业签订中药材销售协议,形成订单式生产模式,打造以南江、龙岗、高寨、毛云为重点的8万亩中药材产业带;四是聚焦已建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精品水果产业,围绕“一三产业互动经济区域及农旅一体”发展定位,沿贵开二级公路、354国道、青龙河、开州湖沿线以禾丰、南江、云开、花梨、龙水、米坪为重点打造10万亩精品水果产业带。“一园”,推动正邦集团、市农垦集团、罗牛山集团等企业的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加快向标准养殖、智慧养殖、绿色养殖转变,着力打造以龙岗、高寨规模化养殖为核心的100万头现代生猪产业园。集中精力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构建聚点成带、连带成片的农产品基地,迅速扩大供应量,占领市场的“话语权”。同时,坚持把“绿色、有机、高端、富硒”作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旅一体化发展,打造“富硒+康养”的“产品链、食品链、品牌链”,擦亮开阳“硒”字招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大力培育农产品自有品牌,提升品牌化水平。一是围绕“茶、药、菜、果”,打造富硒特色品牌,为打响富硒地区标志筑牢基础,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设贵州省硒研究中心,建立硒研究专家库,加快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富硒产品科技含量,积极筹建具有资质的省级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富硒产业提供科技成果。二是开展产品溯源认证,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产品公信力,实现开阳富硒产品的统一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打响“中国硒州”品牌影响力,擦亮开阳“硒”字招牌。三是做好“富硒”品牌宣传,大力推广富硒特色商业步行街的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富硒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引富硒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四是依托县农投组建一支专业负责跑市场订单的销售专班,建立以农投公司为主的“1+N”农产品产销机制,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指导生产。创新完善“农校对接”“农超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深入推进“超市+基地+农户”模式,持续推进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培育电商产业,网红带货,加大网络宣传,推进硒货出山。(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硒产业发展中心、县商促局、县农投公司;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行业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开阳县2020年“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农业农村局、县商促局、县教育局等部门抽调专人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全脱产集中办公,县直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建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部门、乡(镇、街道)、政企之间通力配合的统筹推动机制,充分调动利用各类资源,强力推进“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二)强化政策保障。按照《关于推动贵阳市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若干政策措施》《贵阳市学校团餐运营企业与省内农产品生产基地直采直销奖补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措施,匹配好县级应拨付资金,确保市场主体相应的扶持资金及时兑现到位。
(三)强化宣传引导。以“贵州绿色农产品、吃出健康好味道”为主题,深入抓好消费扶贫行动的宣传推广工作,主动用好中央、省、市和县级媒体资源,加大产业支持政策宣传,梳理夏秋攻势中的工作亮点、典型案例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及时发布工作动态,积极对接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对我县“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行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强化量化统计。各乡(镇、街道)及相关市场主体要加强并规范数据信息统计报送,行动期间要定期统计汇总本辖区产销对接的场次、农产品销售量及金额、销售品种及价格、销售终端等情况,每月1日前向县促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商促局)报送上月工作开展情况(如遇周末及节假日则提前报送);活动结束后,及时报送本辖区夏秋攻势行动总体情况及量化成效。
(五)强化督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夏秋攻势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推进迅速,成效明显的单位要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推进滞后的责任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各相关单位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专人专门负责夏秋攻势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