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信息公开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1-27 11:33 字体:[]

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文 件 之 三

  

  在开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开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仕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开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守“两条底线”﹝1﹞,坚持主基调主战略﹝2﹞,全面打响“三大升级战”﹝3﹞,大力推进“四大转型”﹝4﹞,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与贵阳市同步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这五年,是经济总量翻番、质量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的五年。我们牢牢把握开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稳增长、调结构、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八个翻番”。与“十一五”末相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7150元增加到51486元,年均增长17.56%,增长2倍;工业总产值从84.6亿元增加到253亿元,年均增长23.4%,增长2倍;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比“十一五”增加1116.36亿元,增长16.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5亿元增加到35.96亿元,年均增长16.17%,增长1.18倍;旅游总收入从20.01亿元增加到58.83亿元,年均增长24.06%,增长1.87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5.01亿元增加到11.69亿元,年均增长18.46%,增长1.33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5393元提高到11658元,年均增长16.49%,增长1.16倍;各项存款余额从47.57亿元提高到115.73亿元,年均增长19.46%,增长1.43倍。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活力迸发。私营企业从944户增至30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从121户增至523户,个体工商户从5800户增至15641户;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从28家增至62家;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94.3亿元,年均增长22%,占GDP比重从48.7%提升到50.37%。城市竞争力持续增强,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高。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5﹞,“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贵州省文明县”、“贵州省双拥模范县”等10余项省级荣誉称号﹝6﹞。成功承办全市旅发大会、布鲁塞尔烈酒节之中华情•硒乡开阳等重大活动,连续举办贵阳避暑季系列活动和旅游文化大型活动,发展内涵进一步丰富,人气不断聚集,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

  这五年,是平台优势彰显、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五年。我们坚持“快转高”并举,建好发展平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快速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从19.5:50.7:29.8调整为13.39:55.69:30.92。都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7个﹝7﹞,“粮、油、茶、蔬、果、猪、烟、蛋”等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建成农旅一体化项目10个﹝8﹞,成功将十里画廊农旅一体(扶贫)示范园区建成全省引领型重点园区,2个农业产业园﹝9﹞打造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区实现综合产值55.98亿元。全县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达95%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21%,“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代农业增加值提高到35%。新型工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贵阳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经开区﹝10﹞核心区、磷煤化工产业园,园区总产值达285.6亿元;建成投产开阳化工50万吨合成氨、安达公司5000吨磷酸铁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快推进开磷集团60万吨多功能磷复肥、鑫天合利用黄磷尾气制7万吨草酸等一批精细磷煤化工项目;成功引入并开工建设中国西部中药材产业链项目、普林鑫泰塑木研发生产等项目;磷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从56.8%提高到81.6%,磷化工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87.9%下降到67%。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白马峪获4A级景区称号,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成功跻身全省10强旅游县。实施农村电商“一十百千”﹝11﹞工程,建成县级运营中心和15个乡镇服务站。引入华创证券、邮政储蓄银行、富民村镇银行,安达公司在“新三板”﹝12﹞、硒味园公司在“四板市场”﹝13﹞成功挂牌。

  这五年,是空间迅速拓展、城乡再换新颜、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城建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县城建成区从9.18平方公里扩展到13.86平方公里,产城互动、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城乡布局不断优化。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科技大道、贵开大道等产城景观道路,提升改造开州大道、磷都大道、西绕线、红军路等城区骨干道路;实施9个县城棚户区改造﹝14﹞、县城道路“白改黑”和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成历史文化公园、启钤广场、环湖一期绿道;启动开州古城打造,完成南街、六块碑等老旧街巷环境整治,恢复东门老井,传承开阳历史文化,留住最美乡愁;高标准建成3.5公里环湖新区市政道路、贵开城际铁路站前广场等一批重要设施,开发房地产项目14个,县城形象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小城镇建设特色明显。重点实施龙岗镇省级示范小城镇、南江乡市级示范小城镇、城关镇和楠木渡镇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南江乡成功升级为省级示范小城镇,楠木渡镇升级为市级示范小城镇;完成花梨、南龙、毛云集镇棚户区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造城镇路网134.9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增至19.75平方公里。村寨面貌焕然一新。整合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21个,成功将南江乡龙广村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长官司等7个示范点﹝15﹞建成贵阳市美丽乡村度假区,形成“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并荣获贵州十佳农业旅游景区称号。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1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寨23个、小康路1968.2公里、小康房770户,小康电新(扩)建变电站2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大力开展“三创一办”、“两创建一提升”﹝17﹞,实施网格化管理,完成县城“场天”市场搬迁,推进环卫保洁“扫、收、转、运、处”一体化,开展打击违法建筑“一把手”工程,新增停车位800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被列入“贵州省环卫保洁试点城市”。

  这五年,是交通瓶颈打破、水利重点突破、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飞跃提升的五年。我们以国发2号文件、全省高速公路“三年会战”﹝18﹞和水运建设“三年会战”﹝19﹞为契机,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成果丰硕。交通建设累计投入79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久永货运铁路、贵开城际快铁、贵瓮高速建成通车,开阳港码头全面建成,贵遵复线、开息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4311”大交通网络﹝20﹞基本形成。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806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全县通车里程达2733公里;开通县城内公交车,新建乡村客运站8个、招呼站100个,客运通车率达100%。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建设累计投入91.9亿元,是“十一五”的9倍。建成云湾、老堡河、鹿角坝和白安河4座水库,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项目,全面实施清龙河、毛坪河等9条﹝21﹞河道治理和293.41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三岔河、那卡河、毛竹林、马落桥等一批重点水库,有效解决10.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户以上集中居住村寨安全饮水率达100%。信息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县城区和集镇实现4G、3G网络全覆盖,建成县乡电子政务外网、“12316”﹝22﹞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信息化平台;新建7个乡镇邮政所,率先在全省实现乡乡通邮政;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全部建成,率先在全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这五年,是生态建设有效、环境保护有力、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的五年。我们重点围绕治山、治水、治气,全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加减法。林业绿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施中德合作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25.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3%。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突出。大力整治县域17条主要河流水环境,清龙河、洋水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完成蓊荫水库饮用水源综合整治,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水体功能区达标率均达100%;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强力开展扬尘、加油站油气回收、秸秆禁烧、饮食业油烟等专项治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38%。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全面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重点磷化工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100%,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率达4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930万吨,拆除7家企业11条落后产能生产线﹝2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辆70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从1.91吨标煤下降到1.51吨标煤;建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7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5%;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楠木渡镇、龙岗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3.9%;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目标值内。土地综合利用稳步推进。实施土地开发项目11个、土地整理项目18个,获批建设用地1023.8公顷,供应建设用地613.5公顷,批准农村个人建房4315户,出让土地82宗,土地资源得到节约集约利用。

  这五年,是改革全面落实、开放步伐加快、创新活力蓄积迸发的五年。我们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开放倒逼改革。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由181项核减为119项,乡级财政预算全部纳入县级预算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先照后证登记、“三证合一”﹝24﹞等制度,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完成黔能天和等5户企业﹝25﹞国有股权转让。成功组建和整合五大投融资平台公司,并顺利进行政企分离。完成农村水务体制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举措。开放水平大幅提高。成功与北京一轻集团、北京理工大学、海淀区信息产业协会、朝阳区工商联等建立合作关系,开阳旅游、富硒农产品走进北京。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项目169个,到位资金453.93亿元。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支持县内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和科技创新,引进博士、硕士、科研人员77人,建立企业工程中心5个、农业专家大院5个,申请发明专利112项,安达公司新能源材料技术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成功运用到产业发展中,形成产能。

  这五年,是民生投入最大、惠及民生最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的五年。我们坚持实施“民生十困”行动计划,财政投入累计达77.4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67%;为民办理实事115件,投入资金达34.38亿元。教育事业方面,新建开阳五中、开阳六小一期等6所学校校舍﹝26﹞,改扩建幼儿园13所、中小学26所﹝27﹞,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46套,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226个、义务教育学位3470个,全面实施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16%,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5.0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07%。创业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8053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844人,新增创业实体3562户、带动就业4672人,扶持小微企业825家、带动就业43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脱贫攻坚方面,实施精准扶贫和产业化扶贫,4个贫困乡、123个贫困村成功出列,贫困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超过7000元,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贫8.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社会保障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7.2万人;城镇居民医保累计参保1.3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累计达176.8万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修建公共租赁住房16.83万平方米,解决城镇特殊困难群体住房284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23户。医疗卫生方面,完成县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县人民医院、县中西医院成功创建“二甲”﹝28﹞,创新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机制和“康复通”群众诚信借款机制,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文化体育方面,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 安装“村村通”、“户户通”10.3万套,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农体工程全覆盖,“一百三千” ﹝29﹞成为开阳文体活动品牌。社会治理方面,加快“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探索出“三合工作法”﹝30﹞和穿洞“一二三四五”﹝31﹞治理模式。扎实开展“两严一降”、禁毒人民战争、反恐防恐、信访维稳“一号工程”,建立安全生产“五大网络”体系﹝32﹞,依法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刑事发案率下降40.32%,群众安全感从94.02%提升到98.21%,满意率从89.27%提升到98.78%。

  过去的五年,人武、国防、审计、司法、民族宗教、移民、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科协、供销、气象、老龄、工青妇、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会等事业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好的党风带政风带民风。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9件、政协委员提案563件,办结率达100%。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33﹞专题教育,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有力整治“四风”。着力“三找”、“三抓”﹝34﹞,提高政府执行力,并通过“百姓——书记县长交流台”、县政府门户网站群众信箱、开阳电视台曝光栏目等载体,畅通监督渠道,打造高效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严控“三公经费”,严查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上下坚持“快增”和“快转”有机结合,全面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17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5.63亿元,同比增长21.5%;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60.38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总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14.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316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658元,同比增长14%;在全省增比进位排名第14,比2014年提升9位。至此,开阳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胜利完成!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十分有效的,只要我们把心思、精力和智慧集中到发展上来,围绕既定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件一件抓落实,开阳的事、开阳人民期盼的事就能够办成办好,开阳发展升级版就能够如期实现。五年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在解放思想中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工作理念,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机制、创新的举措来谋划和推动工作;必须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真正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五年的巨大变化,几多挑战、几多艰辛、几多欣慰。记载着历届县领导班子的传承接力和全县干部群众的血汗拼搏,凝聚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和强大力量,饱含了驻县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全县干部职工,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和全县公安政法干警,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开阳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综合实力还不强;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资源依赖程度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三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就学、就医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并发期,财政偿债的高峰期,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较多;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与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和决胜时期。新的五年,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大势没有变,区域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没有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走势没有变,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站在新起点上的开阳,迎来了“两高时代”、“大数据时代”、“众筹时代”、“众创时代”的历史机遇,已经跨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提升阶段,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和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大力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精神,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心思和力量增强开阳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开阳发展升级。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35﹞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认真落实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围绕产业创优、城市创新、农村创美、群众创富、社会创合“五大创建”目标,以“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为总揽,纵深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平台、大项目“五大建设”,培植后发优势,实现弯道取直,奋力后发赶超,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新路。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是:坚持改革创新、精准发力,实施好“六大战略”,全面实现开阳发展升级版。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二是深入实施“城乡联动”战略,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三是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力推动外引内联取得新突破;四是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推动环境改善取得新突破;五是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动文化繁荣取得新突破;六是深入实施“全民共享”战略,全力推动民生社会事务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左右和13%左右;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500元;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城镇化率达62%;三次产业高端融合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基本建立,以县城为中心、示范小城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纽带、新型农村为基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全面形成,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品质更高,乡村面貌更美,群众生活更富,社会环境更和谐,建成全省一流山水园林生态文明县城、贵阳市经济圈卫星城市、黔中经济区与黔北经济圈极具影响力的节点城市、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新开阳。

  围绕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项战略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城乡发展新架构。一是明晰板块功能布局。严格按照“一核心四区域”县域经济布局定位,以城关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南龙乡,打造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速形成中部核心区;以龙岗镇、南江乡、禾丰乡为中心,带动高寨乡、毛云乡,打造南部台湾农业示范区和连接贵阳市区的南部经济“桥头堡”,加速形成南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区;以楠木渡镇为中心,带动冯三镇、宅吉乡,打造北部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经济示范区和贵阳市“北大门”,加速形成北部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经济区;以花梨镇为中心,带动龙水乡、米坪乡,打造贵阳水运通道经济区,加速形成东部港口经济带动一三产互动发展区;以金中镇、永温镇、双流镇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加速形成西部新型建筑材料和磷煤化工发展区。二是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在工业产业上形成“一区两带七园”﹝36﹞的布局,在农业产业上形成“三区八园”﹝37﹞的布局,在山地旅游上形成“一核三带一城四线”﹝38﹞的布局,在现代物流上形成“一港一园”﹝39﹞的布局。三是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按照“一心三带五组团”﹝40﹞布局,加快老城改造提升、新区建设和示范小城镇、特色小镇打造,逐步形成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实现县城——经开区——双流镇集镇同城化。贯彻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行动计划﹝41﹞,把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自然搬迁与城镇发展结合起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就近城镇化。四是均衡公共资源布局。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等资源配置管理一体化,积极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同等的交通、就医、就业、教育等公共服务。

  二、加快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一是加速扩张总量。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十三五”末磷煤化工、新型建筑材料、都市现代特色农业、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分别实现销售370亿元、30亿元、35亿元、50亿元,超100亿企业3家、超50亿企业4家、超10亿企业5家,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二是快速调整结构。以大数据为引领,以“互联网+”行动计划﹝42﹞为路径,以三次产业高端融合发展为方向,以都市现代特色农业、现代制造业、山地旅游文化业、大健康产业为主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新体系。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加快发展都市现代特色农业,围绕打造“高原硒谷”,加强与台湾农业合作,做好“互联网+农业”和“保供”两篇文章,做大做强“粮、油、茶、蔬、果、猪、烟、蛋、药”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南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北部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带、354国道线景观农业示范带、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接二连三的农业新业态,力争到“十三五”末,一产增加值达41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磷及磷化工、煤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富硒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力争到“十三五”末,二产增加值达172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山地旅游业,加快推进旅游、文化、城市融合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拉长产业链,力争创建1个5A级景区,建成南江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区;突破大数据关联产业、大健康产业、电商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扶持社区服务业,繁荣商贸餐饮业,力争到“十三五”末,三产增加值达131亿元以上。

  三、提高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发展新体系。一是合理划分生态空间。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细化生态保护发展区空间布局,加快乌江、清水河、清龙河生态“三廊道”,北部生态协调区、城市优化发展区、西部生态协调区、南部生态保育区、东部生态保育区“五区域”,景区景点、水源保护区等“多节点”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加快建设生态屏障。大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项保护计划,实施好中德合作、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千园之城”﹝43﹞公园建设等项目,林业绿化水平大幅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全市前列。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44﹞,深入开展以洋水河、开洲湖、白安河水库等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水源保护能力和水生态环境水平。大力推进土壤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工程,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重点实施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项目,管好用好土地资源。三是全面建立绿色发展新模式。坚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着力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生态景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全面推行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餐饮,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市民生态文明素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严格控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城镇污水处理率力争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统筹城乡建设,打造诗画开阳新名片。一是提升基础支撑力。全力为建成贵遵复线、开息高速、开瓮高速和贵开城际铁路延伸段做好服务,加快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景区连接高速、连接城镇的重要道路,一批连接乡镇的干线公路和一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00公里;大力推进三岔河、罗家坡、山口河、王车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施好云上开阳、宽带开阳、三网融合等信息化工程和中低压农村配电网改造。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山水园林生态文明县城”目标,统筹“三大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45﹞,以老城区、阳明新区、顶方新区、北部新区和公园城市为重点,加快现代小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聚集人口18万人以上;积极推进双流、龙岗、南江、楠木渡、花梨五大集镇组团发展,着力打造新西兰小镇、中国数谷小镇和示范小城镇,建成一批绿色小镇、数字小镇、创客小镇、风情小镇、乡愁小镇;坚持“山、水、林、田、湖”融合,加大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实施好美丽乡村示范点50个,形成5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带﹝46﹞,推动魅力县城、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城市管理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构建网络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整治、常态化监督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五、深入改革创新,集聚持续发展新动能。一是提高创新能力。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点,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技术创新中心达到40家,全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二是深入推进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7﹞为突破口,进一步落实好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国有企业制度、商事制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加科学有效配置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力争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60%以上。三是加快开放步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深化与北京一轻集团、北京理工大学等的合作,强化对新型建材、精细磷煤化工、大数据关联产业、大健康、山地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招商,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0个,招商引资累计实际到位1400亿元以上。

  六、共享发展成果,增进全县人民新福祉。一是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都吃得饱、穿得暖、能安居、有活干、有收入、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普遍得到关爱。二是认真落实《开阳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5年。三是大力弘扬阳明文化,着力实施社区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速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优质医疗,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创建一个三甲医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五是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增强就业、住房保障,累计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住房困难户保障率达100%。七是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增强“共治、善治、自治、法治、综治、德治”能力。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深化“平安开阳”、“法治开阳”建设,社会安全指数提高到95%以上。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以上口径)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口径)增长18%,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在六个方面下功夫,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全力稳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优化要素配置,激发新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增强投资拉动力。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8个,建成投用2个;25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5.09亿元以上;滚动完善“十三五”投资项目库,确保项目库规模动态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优化投资结构,激励民间投资意愿,民间投资达50亿元以上;提高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产业投资占比达60%以上。加大争取上级支持力度,主动上市、到省、进京跑要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建设债券和市级基金支持项目建设。提高融资能力,综合运用PPP﹝48﹞、政府购买服务、设立政府性投资基金、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合作等方式,为全县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激发消费潜动力。积极引导商业布局调整,做好划行规市工作,着力打造麒龙城市广场、万象君汇、云开国际等商圈。加快双赢环湖公馆、兖矿新城和9个旧城改造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把农村供需产品电商化作为扩大农村需求的突破口,推进“一十百千”工程,打造1-2个村淘创富示范村﹝49﹞,建设开阳富硒茶电商城、十里画廊生态馆、农业园区馆、高寨民族文化馆等一批特色农村电商馆,带动200家传统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培养200名农村电子商务推广员,建立县、乡、村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体系,探索“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快递到家”的农村购物新模式。三是培育市场增活力。认真实施“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双千培育”工程,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建立新型建材、茶产业、台湾产业园、大健康产业等发展基金,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要素,做好“百千万”和“双服务”﹝50﹞工作,及时高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51﹞工商登记制度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大力扶持各类企业发展,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激发大众创业活力。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4家,扶持小微企业200家。

  二、全力调结构,加快产业业态培育。围绕培育新产能,做好“传统”和“新兴”两篇文章,提升传统产业,盘活存量;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增量;推动产业高端融合发展,提高产业质量。一是加速提升传统工业。加快精细磷煤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物流站场建设,完善产业园基础配套功能。做好服务和要素配套,重点支持开磷集团全水溶性高浓度磷复肥填平补齐配套建设、安达公司1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技改扩建项目、司尔特36万吨复合肥、鑫天合公司7万吨草酸及1万吨乙二醇、双赢集团50万吨生态肥、立雅信5万吨棕刚玉节能技改等项目建设,加快精细磷煤化工发展,进一步提高磷资源就地加工转化率。二是加速提升传统农业水平。突出精致农业、休闲农业,以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为载体,开工建设台湾产业创业园,加强与台湾合作,引入先进发展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引进台资或台湾合资项目30个以上,带动十里画廊观光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突出“保供”任务,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稳定58万亩粮油种植面积;加快4个千亩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带动全县蔬菜种植32万亩;推进生猪、羊、特色渔业、奶牛、蛋鸡等养殖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保障贵阳市民菜篮子、肉案子的有效供给。突出富硒特色,加快推进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增茶叶面积1.5万亩,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家庭农场20个,新增50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5个。突出产业融合,着力打造茶旅一体化示范点4个,带动16个村寨一体化发展。三是加速提升旅游产业。继续推进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白马峪温泉小镇、七彩天坑、紫江地缝等景区开发建设,开工建设白马峪温泉别墅和云山茶海茶文化展示中心,扎实推进七彩天坑汽车露营基地、马岔河温泉度假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十里画廊提档升级,加快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和制造,逐步实现旅游产业既富民又增收。四是加速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经开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收储和开发力度,加快普林鑫泰塑木研发生产等落地项目建设,支持对磷石膏进行开发利用,大力引进卓达集团等大型企业入驻,积极承接先进地区新型建筑材料产业转移,力争引入3家新型建材企业入驻,新型建材产业园完成固定投资6亿元,加快形成产业新支柱。五是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按照文化产业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快“三月三”、“六月六”、斗牛节、晒鱼节等民族节日文化打造,引导民族文化开发;规划建设以总管府为核心的中国水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办好第二届贵州水东文化研讨会,加快研究成果向文化产品转化,打响水东文化品牌;大力建设中高端茶楼、茶舍和满足大众品茗的茶吧、茶馆,广泛开展品茗活动,打造“诗画开阳、硒茶飘香”茶文化品牌;大力实施阳明山文化项目,做好“开阳书院——阳明布道”文化发展大文章。六是加速发展大数据关联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开阳超星数字信息文化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开阳县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中国数谷小镇),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开阳港五大作业区建设,启动船舶修造基地规划建设,大力引进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入驻,在船舶修理、船舶制造、船舶配件生产上取得突破。七是加速发展中药材和大健康产业。加快现代医药食品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中国西部中药材产业链项目,实施5000亩种苗基地、2000亩展示基地和展示中心建设,带动2.4万亩中药材种植,开工建设15万平方米中药材交易中心(一期)和200亩仓储物流加工基地,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0个,实现中药材产值1.3亿元。启动南江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入和建设一批保健疗养中心、康体运动基地、养老服务中心,努力在大健康产业上取得新突破。

  三、全力转方式,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创新放在开阳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引领发展,用合作注入潜力,用开放倒逼改革,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力量。一是深入推进万众创新。加强与“一站一台”、“一部一院”﹝52﹞的科技合作,强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组织方式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项行动,新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个,专利申请16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着力培育“万众创新”新引擎。二是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深化与北京一轻集团、海淀区信息服务业协会、朝阳区工商联、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完善招商项目库,优质项目比重达到50%以上。借助省市开放平台,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重大招商活动,通过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对大数据关联产业、新型建材、都市特色农业、山地旅游、大健康等产业进行重点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9%。全面落实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县级领导包保服务制度,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组建并完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设立涉台服务一站式窗口,促进项目早审批、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三是深入落实改革举措。按照“十个更加注重”﹝53﹞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双退出”行动计划﹝54﹞,适度压减磷矿石产量,运用市场、经济、法律手段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建立企业退出机制,鼓励企业间开展兼并重组,引导严重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企业依法破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结合解决安置房、企业总部办公用房、农民工和外来人员购房等,统筹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工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措施办法,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潜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城发、恒华等平台公司实体转型发展,提高国有平台公司融资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四、全力扩优势,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决守好生态底线,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目标,深入开展“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五大计划,进一步扩大开阳生态优势。一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力实施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石漠化工程治理,完成营造林60871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促高速公路、建筑工地和工矿企业实施迹地生态修复工程,确保“青山常在”。继续抓好蓊荫水库、白安河水库等饮用水源治理保护,切实保护好县城市民的“水缸”;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制”﹝55﹞,全力抓好洋水河、光洞河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阳明湖清淤工程,确保“碧水长流”。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 开展大气污染预警预控和联防联控,抓好扬尘治理、秸秆禁烧、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 加快城市燃气建设,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全市前列,确保“蓝天常现”。积极推广第三方污染治理等市场化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境设施建设和环保产业。二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继续推进国华天鑫、开磷矿肥公司等企业按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和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资源消耗强度,推广绿色建筑、绿色照明等新产品和新技术。完成龙岗镇、南江乡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填埋场及配套设施等项目,积极探索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力争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三是抓好生态文明制度执行。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贵州省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和《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暨奖惩办法(试行)》,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落实产业投资负面清单、规划环评、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环境信用评价和失信黑名单管理等制度,大力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扎实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56﹞、环境保护“六个一律”﹝57﹞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广泛开展生态乡镇、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

  五、全力抓统筹,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坚持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建管并举,围绕建设“诗画开阳”,加快产城景融合发展,不断补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全域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形成新型城镇体系。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围绕大交通、大产业、大服务,完善城市功能定位,注重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林业规划、产业规划的衔接,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开阳县“十三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和“三规合一”﹝58﹞工作,进一步修编2个中心城镇、4个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完成10个重点村寨发展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统筹基础设施。完成科技大道、水东大道路基工程,加快“4311”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争取贵开城际铁路延伸至郑州、开瓮高速建设项目,启动354国道开阳——开阳港——花梨肖家坳段建设,敞亮县城四大出入口;实施好50公里县内连接道路、农村公路建设,打好“毛细血管”疏通战;加快那卡河、三岔河、毛竹林、马落桥等重点水库建设,实施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小南江、黄木河二期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城乡宽带提速改造和3G、4G网络建设,推进景区景点和公园免费WIFI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三是统筹特色风貌。完成县城四大出入口大道景观工程,加快推进财富大道、水东公园、阳明湖公园、白安河水厂二期、硐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建设,稳步推进9个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阳明湖新区开发,继续实施好绿化、亮化、美化和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和形象。坚持“山、水、林、田、湖”融合,以“活力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8+X”工程、六项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完成龙岗镇、南江乡省级示范小城镇和楠木渡镇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双流镇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实施12个集镇棚户区环境综合整治﹝59﹞,集中力量打造好354廊道和十里画廊、贵遵复线、贵瓮高速等连片美丽乡村;大力实施“公园城市”建设,建成县城公园5个以上、乡镇公园13个以上。积极申报实施一批“5个100工程”﹝60﹞,启动建设汽车城、数谷小镇、新西兰小镇等城镇经济业态项目,加快县城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四是统筹城乡管理。坚持建管并重,以智慧开阳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三创建一行动”﹝61﹞,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纵深推进“网格化”管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村延伸,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六、全力惠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抓好民生解困,大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打牢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基础。一是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抓好基础扶贫,将扶贫开发与生态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六个小康建设” ﹝62﹞相结合,实施好778户3796人生态移民搬迁工程、1个乡村旅游扶贫小康寨建设、1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63﹞建设;抓好产业扶贫,新增精品水果1万亩;抓好财政金融扶贫,建立财政、金融等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的新型扶贫模式,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实施低保线和脱贫线“两线合一”,确保2万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300元标准线。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开阳一小、龙岗镇水口小学、花梨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楠木渡镇第二幼儿园和教师周转宿舍、职校实训综合楼、开阳二中运动场建设,加快开阳五中、开阳六小二期等改扩建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教育“新两基”﹝64﹞攻坚,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确保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有新提升。三是增强政策兜底功能。巩固新农保和城居保全覆盖成果,确保未领取待遇人员续保率达85%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城乡60岁以上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提升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启动政府购买小户型存量住房用于住房保障,实施好1937户农村危房改造、450户小康房建设等工程,全面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四是提高卫计服务水平。建优建强县级综合医院,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建设,完成卫监大楼主体工程和金中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支持县内医院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合作,指导规范乡村医疗行为,提升医疗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重大疾病报销制度,建立困难群众救助新机制,让群众“看得起病、住得起院”。认真落实二孩政策,强化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五是强化文化服务功能。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达标验收工作,完成县体育场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文化兴县——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办好各类专题文化活动、品牌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阳明文化。加大县、乡、村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下乡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六是推进“平安开阳”建设。大力推广以穿洞村为示范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社会和云”建设。健全公共安全责任体系,完善“两严一降”、隐患排查治理、公共安全形势分析、领导接访包案等制度,强基固本,控“增量”、消“存量”。认真落实“一二四十”﹝65﹞工作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完善禁毒工作系列制度,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确保社会和谐。七是为民办好“十件实事”。(见附件)

  统筹推进武装、国防、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移民、物价、气象、消防、邮政、通讯、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妇、关工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形成服务人民的强大合力。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要求必须有一个组织信任放心、人民依赖满意的政府,一支忠诚、干事、担当、干净的队伍做保障,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围着既定目标苦干实干。我们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用心用情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树立好形象。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严格落实权力和责任清单,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机制和风险评估程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二是坚持为民施政。始终牢记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倾听群众声音,顺应群众期盼,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村级一窗受理,县、乡两级全程办理”的“阳光政务”平台,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三是坚持高效执政。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政府的工作标准,充分发扬“钉钉子”、“扣扣子”、“担担子”精神,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真正做到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绩在一线创造、成绩在一线检验。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不断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四是坚持从严治政。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基础,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运用大数据手段监督权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加强对财政资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监察,切实管好公务人员、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公共资金,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守好廉政底线,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坚定不移守底线,脚踏实地走新路,全面打造开阳发展升级版,为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6年为民拟办实事

  (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阳明湖白鹭湾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2.完成开阳县阳明湖绿道建设;

  3.完成阳明湖音乐广场建设;

  4.完成开阳县南门大桥改造工程;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新建7个垃圾中转站;

  6.完成冯三镇、高寨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三)公共文体设施

  7.升级改造开阳县公共体育场;

  (四)社会民生工程

  8.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800户;

  9.完成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10.完成小康路建设80公里,新建太阳能路灯700盏;

  11.完成开阳县棚户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五)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12.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600人;

  (六)水利基础设施

  13.启动山口河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建设;

  14.完成阳明湖清淤工程;

  15.完成2015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七)交通基础设施

  16.完成道路交通黑点治理10处;

  17.完成2个乡镇客车站建设;

  18.完成村级公路建设50公里;

  (八)医疗卫生事业

  19.完成金中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建设;

  (九)教育事业

  20.完成南兴幼儿园改扩建及附属工程建设;

  21.完成龙岗镇水口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

  (十)社会公益事业

  22.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60件。

  

注释:

  1.“两条底线”:即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

  2.“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即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战略。

  3.“三大升级战”:即着力打响产业发展升级战、城市发展升级战及环境建设升级战。

  4.“四大转型”:即工业转型、农业转型、旅游转型、城市转型。

  5.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西部百强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南江乡龙广村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禾丰乡获“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双流镇三合村“三合工作法”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奖”。

  6.10余项省级荣誉称号:即“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贵州省文明县”、“贵州省双拥模范县”、 “贵州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贵州省居务公开民主管理达标单位”、“贵州省和谐社区建设达标单位”、“中国最美风景县贵州十佳”、“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贵州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管理合格县”、久事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及“云山茶海”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南江大峡谷景区获“贵州十佳漂流景区”、南江国际生态旅游综合体景区荣获“贵州十佳农业旅游景区”、城关镇及双流镇三合村分获“2014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荣誉称号、楠木渡镇及南江乡双塘村分获“2015年第六批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禾丰底窝坝、南江大峡谷入选省旅游局联合《中国国家地理》评选“最美观景拍摄点”。

  7.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7个:即开阳县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开阳十里画廊农旅一体(扶贫)示范园区、开阳县特色水产养殖业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开阳黔茗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开阳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开阳县生态高效富硒茶产业园区、开阳县现代高效湖羊养殖示范园区。

  8.农旅一体化项目10个:即云山茶海、兰芝茶庄、南贡河茶园、久事生态休闲观光园、硒味园、长官司、三合庄园、禾锋霖葡萄基地、米坪苹果桃基地、河湾庄园。

  9.2个农业产业园:即开阳县“云山茶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开阳久事生态农业示范园。

  10.经开区:即贵州省开阳县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1.农村电商“一十百千”:即一个农村电商产业园, 15个乡(镇)农村电商服务站,120家村(寨)电商服务点,1000家农村电商示范店。

  12.“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继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之外的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俗称北京交易所),接受中国证监会监管。主要解决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是上市资源的孵化器、蓄水池,实行主办券商制度。

  13.四板市场:即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14.9个县城棚户区改造:即教育局地块棚户区、一中鱼塘地块棚户区、环城北路至西绕线地块棚户区、环城北路至西绕线地块棚户区(二期)、城东路两侧地块棚户区、煤炭市场地块棚户区、环保局地块棚户区、环保局地块棚户区(二期)及农机厂南侧地块棚户区9个改造项目。

  15.7个示范点:即长官司、水头寨、杉木冲、平寨、马坝、苗寨及王车7个示范点。

  16.“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即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及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

  17.“三创一办”、“两创建一提升”:“三创一办”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两创建一提升”指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8.全省高速公路“三年会战”:2013年至2015年底,全省88个县(市、区)全部实现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19.水运建设“三年会战”:2014年至2016年,全省完成水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到2016年,全省高等级航道达到700公里以上,水运能力达2000万吨以上,港口码头吞吐能力突破3000万吨,充分发挥乌江、红水河连接长三角、珠三角水运大通道优势,扎实推进乌江、红水河航道规划等级由四级提升为三级,努力打通贵州“北进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

  20.“4311”大交通网络:四条高速公路即贵瓮高速、贵遵复线、开息高速、开瓮高速;三条铁路指贵开城际快速铁路、川黔铁路金中支线、久长至永温货运铁路;一空为依托龙洞堡机场;一港指建设开阳港。

  21.9条河道治理:即对洋水河、鱼梁河清龙河、翁昭河流、大石板河、官沟毛坪河、黄木河、谷撒河翁荫那卡河段、谷撒河茶山沟河段及小南江9条河流进行综合治理。

  22.“12316”:即“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部重点农业信息化项目,包括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门户、12316语音平台、12316短彩信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双向视频诊断系统、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监管平台等应用系统,是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12316中央平台。

  23.拆除7家企业11条落后产能生产线:2011年拆除贵州开阳紫江水泥有限公司Ф2.5×10m机立窑生产线、贵州省开阳安达磷化工有限公司6300KVA黄磷生产线、贵州丰泰磷化工有限公司2条7200KVA黄磷生产线、贵州开阳新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条6300KVA黄磷生产线及贵州开阳磷城磷化工有限公司6300KVA黄磷生产线;2012年拆除开阳宜宏股份合作公司6万吨水泥生产线;2013年拆除贵州开阳紫江水泥有限公司2条Ф3.2×11m机立窑生产线共计24万吨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拆除开阳白马磷肥有限公司2万吨硫酸生产线。

  24.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先照后证登记、“三证合一”: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即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先照后证登记指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娱乐场所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等31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工商部门不再将其作为登记前置,申请人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三证合一”即企业登记时,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合并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25.黔能天和等5户企业:即贵州黔能天和磷业有限公司、贵州开阳白马磷肥有限公司、开阳新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磷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贵州开阳金河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6. 6所学校校舍:即新建的开阳五中、开阳六小一期、龙水幼儿园、城关镇第一幼儿园、紫兴幼儿园及南兴幼儿园。

  27.改扩建幼儿园13所、中小学26所:改扩建13所幼儿园即龙岗镇幼儿园、高寨乡幼儿园、毛云乡幼儿园、南龙乡幼儿园、永温镇幼儿园、金中镇幼儿园、禾丰乡幼儿园、南江乡幼儿园、楠木渡镇幼儿园、宅吉乡幼儿园、冯三镇幼儿园、花梨镇幼儿园、米坪乡幼儿园;改扩建26所中小学指楠木渡镇中学、毛云乡中心学校、双流镇中学、金中镇中学、永温镇中学、龙岗镇中学、龙岗镇水口小学、高寨乡中心学校、开阳县民族学校、南江乡中心学校、花梨镇中学、冯三镇中心小学、宅吉乡中心学校、南江乡龙广小学、米坪乡中心学校、龙水乡中心小学、花梨镇中心小学、开阳一小、开阳三小、开阳四小、开阳五小、开阳一中、开阳二中、开阳三中、开阳四中、开阳职校。

  28.“二甲”医院:即二级甲等医院。二级医院的基本标准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具有一百至五百张病床规模的医院可以申报二级医院,又根据技术力量、设备条件、人员结构、科研水平等划分为甲、乙、丙三等。

  29.“一百三千”:即百狮闹元宵、千人农民书法大赛、千人农民象棋大赛、千人农民民乐大赛。

  30.“三合工作法”:即“合力富民、合群惠民、合心聚民”。

  31.“一二三四五”:即建强社会治理“一个核心”,突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两个重点”,搭建便民服务、电商服务及社会服务“三个平台”,着力平安村寨、文明村寨、生态村寨、活力村寨“四个创建”,实现组织有力量、环境有美化、服务有提升、经济有发展、民生有改善“五有”目标。

  32.安全生产“五大网络”体系:即工作责任网络体系、宣传培训网络体系、监督网络体系、专业巡查网络体系、信息平台网络体系。

  33.“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4.“三找”、“三抓”:“三找”即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三抓”即抓统筹、抓落实、抓提升。

  35.“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6.“一区两带七园”:一区指经济开发区;两带即开息高速经济带、贵瓮高速经济带;七园为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磷煤化工产业园、城关轻工业园、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龙岗现代医药食品产业园、开阳港物流园。

  37.“三区八园”:三区即以南龙、南江、禾丰、龙岗、高寨、毛云等乡镇为主的南部农旅一体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以冯三、楠木渡、宅吉等乡镇为主的北部种养结合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以城关、双流、永温、金中、花梨、龙水、米坪等乡镇为主的东中西部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区;八园指十里画廊农旅一体(扶贫)示范园、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黔茗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特色水产休闲农业示范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高效富硒茶产业园、现代高效湖羊养殖示范园、开阳富硒蔬菜产业示范园。

  38.“一核三带一城四线”:一核即南江大峡谷景区、香火岩景区、清龙河十里画廊整合创建的南江大5A景区;三带指开阳北部以开洲湖的清水江和马岔河、猴耳天坑、白马峪温泉带形成的清水温泉黄金旅游带,南部以清龙河沿线美丽村寨、十万溪和高寨乡特色苗族村寨形成的乡村旅游带,中部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部旅游服务中心;一城即开阳县城;四线指贵遵高速复线、贵瓮高速、开息高速、开瓮高速4条旅游线。

  39.“一港一园”:即开阳港、西部物流园。

  40.“一心三带五组团”:一心即以县城为核心;三带指遵贵高速、贵瓮高速、开息高速经济带;五组团为花梨、楠木渡、双流、南江、龙岗集镇发展组团。

  41.“三个1亿人”行动计划:即促进约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42.“互联网+”行动计划:即为了更快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领域深度融合,贵州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其中涵盖“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便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精准扶贫等专项行动。

  43.“千园之城”:即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建设1000个左右的各类公园,构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公园体系。

  44.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45.“三大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即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把握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抓住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形成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46.5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带:即十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古开州文化长廊美丽乡村示范带、龙岗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台湾产业园)美丽乡村示范带、环开州湖美丽乡村示范带、贵遵复线美丽乡村示范带。

  4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隐含因素包括主体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等。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消费、要素投入、排放、增长动力、收入分配等结构性问题。

  48.PPP模式:指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新的电信系统、机场和电厂)的一个资助模式。公共合作伙伴的代表是地方和国家政府。私营合作伙伴可以是私营企业、国营公司或特定专业领域的企业财团。

  49.村淘创富示范村:即依托美丽乡村、“富硒”农产品等现有资源,指导农民利用互联网创业,鼓励农村电商能人带头创富,到2017年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带动力的“村淘创富”示范村。

  50.“百千万”和“双服务”:“百千万”即按“帮一个、上一个、招一个”的要求,省级抓“百”立标杆、市级抓“千”强骨干,县级抓“万”夯基础,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双服务”即服务企业、服务项目。

  51.“一照一码”:即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由工商、质检、税务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52.“一站一台”、“一部一院”:“一站一台”即“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一部一院”即“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

  53.“十个更加注重”:即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54.“双退出”行动计划:即聚焦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存在的企业,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让“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55.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即县域内河段由县长担任“河长”,各乡(镇)长、村委会主任担任本行政辖区内河段“河长”,分级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河段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56.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即严禁盗伐林木、严禁掘根剥皮等毁林活动、严禁非法采集野生植物、严禁烧荒野炊等容易引发林区火灾行为、严禁擅自破坏植被从事采石采砂取土等活动、严禁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造成生态系统逆向演替。

  57.环境保护“六个一律”:即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以及未按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建、停产;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私设暗管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 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一律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排污单位严重违法导致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造成严重后果且社会影响恶劣,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一律追究行政责任;对污染饮用水水源,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私设暗管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等严重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涉及国有企业的,一律追究国有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

  58.“三规合一”:即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协调统一。

  59.12个集镇棚户区环境综合整治:即城中巷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中山塘片区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南龙乡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花梨镇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毛云乡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龙岗镇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楠木渡镇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米坪乡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南龙乡(二期)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花梨镇(二期)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毛云乡(二期)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杠寨林场棚户区综合整治项目。

  60.“5个100工程”:即100个产业园区、100个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旅游景区。

  61.“三创建一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多彩贵州文明行动。

  62.“六个小康建设”:即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

  63.1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即双流镇白马御温泉新村、双流镇凉水井花厂田、双流镇三合村双马、双流镇三合村田坝、双流镇双永村毛力山、双流镇刘育村刘衙、城关镇温泉村龙元、城关镇温泉村街上、禾丰乡马头村云山茶海、禾丰乡长红村营盘寨。

  64.教育“新两基”:即教育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65.“一二四十”:即陈刚书记在2014年全市禁毒动员大会上提出,明确一个方针,转变两个路径,筑好四张网,做好十项工作。明确一个方针,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方针。转变两个路径,就是要实现打击毒品犯罪从重“缴毒量、破案数”向“打源头、控环节”转变;控制吸毒群体从“专业戒管”向“科学戒管、长期联动”的管控模式转变。筑好四张网,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居(村)委会为网底的党、政、警、群工作网;构建以公安民政为主体牵头的大社会戒毒网;完善打击毒品犯罪的“打、控、管”立体管控网;建立禁毒专业情报信息网和社会管控信息网。做好十项工作,就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各级领导禁毒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批由公安司法和民政牵头管理的戒毒康复场所;形成一个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跟踪、服务、管理体系;开展一个严打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吸贩毒行为的专项行动;突出一套向上追源、严打毒品贩运渠道的措施;推动一个大数据网络的建设,加强情报信息和社会管理;推动一批社会化的康复站建设;建设一个禁毒展览馆;深入开展一批禁毒宣传“七进”活动;全面开展一个禁毒宣传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