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信息公开

开阳县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1-08 09:29 字体:[]

(2022年1月7日在开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开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孙  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带来的严峻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践行使命中诠释忠诚、在克难奋进中彰显担当。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8.2%的增速,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万元,连续4年入选西部百强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省级平安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这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实现了从消除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943户998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开阳代表全省19个非贫困县高质量完成国家脱贫普查验收。围绕“五个一批”[1]“六个精准”[2],决战“四场硬仗”[3],“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建成“组组通”公路2764公里,提升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98处,脱贫户人均年纯收入达12415元,是2016年的2.48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00户5023人,蒋家寨获评“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118人、14个集体荣获国家、省市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这五年,产业发展取得关键性突破。我们坚持强实体、夯基础,三次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现代化工加速发展,立足磷、做强磷,基础磷化工产品产能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量达2.8万吨,占2021年全国市场交易量的5%。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农业总产值保持全市第一,成功创建样板坝区和达标坝区21个,富硒农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农业加工主体达323家。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商贸、旅游、金融等行业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

这五年,基础设施取得历史性跨越。我们大力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成网配套,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开放的发展格局。清水河大桥、乌江特大桥、开州湖特大桥跨越“天堑”,贵遵复线、贵瓮、开瓮、开息四条高速纵横交错,通车里程达119.8公里。贵开大道、遵义大道、致富大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0.96平方米。提升改造县乡公路558公里,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那卡河、白安河、马落桥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成投用,新增库容1800万立方米。贵阳港开阳港区“北上长江”黄金水道顺利通航。

这五年,深化改革取得成效。我们着力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效能,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撤城关镇设云开、紫兴、硒城3个街道办事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开投集团实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相继成立经产投、文旅投资、农投3家平台公司。深化“放管服”改革,45家审批服务单位集中进驻县政务大厅实现“一门办”,1695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网”“一窗”通办。完成产业用地弹性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土地全周期跟踪监管,制定出台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建房管理细则,推进土地集约化、高效化管理。创新推行“长短票”准运机制,推进矿产资源采掘、调配、运输、监督管理“四个统一”,磷矿石就地加工转化率提升至55%。

这五年,生态质量取得阶段性提升。我们深入践行“两山”[4]理念,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底色更加鲜明。第一轮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的51个环保问题整改完毕,126件信访转办件办结销号。狠抓县域重点流域保护和治理,完成贯城河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洋水河流域综合整治“九大治理工程”,洋水河从“牛奶河”变为清水河,整治成效得到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充分肯定。狠抓扬尘废气、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综合指数连续六年排全市第一。狠抓森林抚育、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9.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22%。

这五年,民生保障取得持续性改善。我们扎实做好“六稳”[5]工作,落实“六保”[6]任务,新增财力近八成用于民生事业,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23.5亿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持久战,保持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零病例”,交出大战大考优异答卷。完成“百校攻坚”“全面改薄”[7]工程,新增学位1.8万个,56人以上大班额全面消除,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7.4%。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新建县医院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新增医疗床位229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平安开阳、法治开阳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8%以上,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同时,民族、宗教、外事、国防动员、人防、气象、工青妇、红十字、双拥优抚、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扎实推进、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100%,办结率逐年上升。我们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坚持把法治思维贯穿履职全过程,政府作风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是重大转折之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省的发展重心从脱贫攻坚统揽向高质量发展统揽转变,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年是感恩奋进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贵州,为贵州发展提出了“四新”[8]总纲领。省委、省政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9],作出了“一二三四”[10]和“强省会”重大战略部署,李炳军省长两次莅临开阳调研指导,为我们凝心聚力抢“风口”,砥砺奋进抓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年是开局起步之年。“十四五”蓝图绘就,“四化”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双碳”[11]政策持续引领,“工业倍增”“工业强市”等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开阳迎来绝佳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自加压力、乘势而上,坚决扛起工业强市“主战场”的责任,于变局中开新局、走新路、出新绩。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质量导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县域经济韧性和活力不断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实现县本级税收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31%,非税占比大幅下降,财政收入质量趋于好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达47.67%,较上年提升9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671元、19590元,同比增长8%和9%。

(二)统筹规划引领,发展路径更加明晰。锚定建设“黔中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深化研究、谋深谋实,加快《开阳新时期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转化,精准推动“四化”协同发展路径系统化、项目化、清单化。强化产业研究。围绕三次产业发展,完成《开阳县“十四五”产业布局与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开阳县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开阳南部旅游总体概念规划》《开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修编《开阳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围绕“四大产业链”[12]调整完善“1+3”[13]产业布局,成功获评首批省级化工园区。强化空间规划。优化城镇空间格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多规合一,初步预留新型工业化产业用地26平方公里,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24平方公里,旅游产业化建设用地3平方公里。强化城镇布局。深入开展以县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研究》,按照产业发展水平,科学测算总增量人口,以新增工业产值500亿元、600亿元、800亿元,分别带动县城人口新增8万、10万、13万人,合理规划县城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和建设内容。完成《开阳县城镇开发边界(2020-2035年)划定初步方案》,科学推进“一圈两场三改”[14]专项规划编制。

(三)全力招商引业,现代化工加速前行。突出现代化工首位产业,全力实施“工业奋进”计划,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6%。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至26.7%。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成功落地,中伟新材料、云南胜威等国内新能源材料行业领军企业相继入驻,江苏一夫、重庆国辰等4家产业链配套优强企业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达282亿元,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新能源材料协议产能分别达150万吨、100万吨、10万吨。累计供给工业用地1317亩,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新能源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完成安达2万吨磷酸铁锂、5万吨磷酸铁锂技改扩建项目,新建5万吨磷酸铁锂及其配套项目,磷酸铁锂产能从2万吨提升至9万吨。时代思康2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磷化集团2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顺利开工,填补了新能源材料电解质板块的“空白”。基础化工稳步提升。完成4万吨无水氟化氢、25万吨磷酸一铵等提质扩能项目7个。有序推进磷化集团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20万吨电池级磷酸一铵、20万吨滴灌肥等生产线建设,全力推动磷化集团2×70万吨磷石膏制酸、胜威50万吨磷石膏制酸、青利天盟3万吨甲酸钙等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主要磷化工产品量价齐涨,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巩固脱贫成效,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5]要求,用好用实扶贫政策五年“过渡期”,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贫机制持续巩固。强化监测预警,创新“1334”防贫长效机制,排查、帮扶“三类户”[16]31户100人。探索建立“财政+保险+农户”防贫保障机制,实现脱贫人员返贫保险全覆盖。扎实推进搬迁群众房屋产权办理,完成蒋家寨安置点1200户、水库移民1371户不动产权证办理发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95人,确保有劳动力家庭每户稳定就业1人以上,守牢了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产业带动持续发力。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97亿元,同比增长7%。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3.21万亩,整治撂荒地0.4万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43.86万亩、产量14.36万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优化“四带一园”[17]布局,新增特色产业基地3.26万亩,蔬、果、茶、药、生猪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67.4亿元。培育引进硒谷科技、大界农业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0%。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建成“美丽农村路”100公里,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8.43公里,5G网络实现“乡乡通”。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500户,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处,设置垃圾收集点1870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寨3个,省级文明村寨35个,申报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6个。

(五)塑造硒养生品牌,商贸服务质效提升。积极适应旅游产业需求变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水东硒州旅游度假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功盘活明德广场、白马峪景区2个低效旅游项目。完成大地艺术谷优化设计,启动10个果旅基地打造,提升猴耳天坑景区,推出精品旅游线路3条,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开阳阳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国家级非遗名录“零”的突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33亿元,同比增长27.7%,游客人均消费达1000元。服务品质不断提升。聚焦游客体验强化服务升级,新建精品主题酒店1个、乡村精品(特色)民宿2个,新增床位213张。新建旅游厕所2个,提升改造旅游停车场8个,新增停车位887个。建成“十里画廊”游客咨询服务中心,76家企业入驻“一码游贵州”平台。深入开展多彩贵州痛客行旅游环境整治活动,全面实行旅游行业“红黑榜”制度。商贸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推动消费结构再造,紧盯磷矿石、磷化工、富硒农产品加工等大宗商品贸易,狠抓消费促进和商贸振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1家。深入推进服务业创新十大工程,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孵化电商企业13家,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预计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11%。

(六)注重基础提升,城镇建设有力推进。聚焦城市建设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坚持补短提升同步并行,新增城镇人口1万人,城镇化率提升至60%。城市空间不断外延。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硒州大道建成通车,迎宾大道主线贯通,南江大道加速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新开工畔山华庭、开阳碧桂园等房开项目4个,试点推行新售商品房不动产登记改革,首批120户实现“交房即交证”。更新改造不断加快。大力推进“一圈两场三改”,有序开放各类公共体育场所76个,新增停车位1558个。完成城西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实行划行归市。启动遵义路至红军路(复烤厂)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改造棚户区210户。综合提升一中教师宿舍、粮食局宿舍等老旧小区12个525户。改造提升东山路、城东路、文庙巷等背街小巷15条。完成磷都大道平战结合工程主体建设。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设置分类收集点2609个,配备分类容器5363个,覆盖率、达标率、收集率均达100%。实施亮化绿化工程,修缮路灯2047盏,新增路灯233盏;补植城区公共绿化12万株,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公园。强化违法违章建筑管控,全面规范县城周边自建房建设,严格管控30万平方米、依法拆除16.8万平方米。成功创建“三感社区”市级试点3个。

(七)狠抓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底色更加靓丽。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白安河清洁治理,严格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强化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100%达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巩固,无新增污染地块。污染防治更加扎实。严格落实“以渣定产”,实现磷石膏年度产消平衡,480万吨磷石膏就地消纳。完成4家黄磷企业绿色化改造。整县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升建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8.5%。规范258个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85%。环境整治更加深入。综合运用专班督办、环保执法等手段,狠抓162个环保督察反馈和县级自查问题整改,整改完成131个。扎实推进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信访举报件核查办理。开展环境保护“利剑”和“森林督查”专项行动,查处违法案件66件,处罚金485万元。

(八)增强民生保障,社会事业持续改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做好民生实事。承办的市级实事和为民拟办的县级实事共8大类74件,已完成109公里县乡公路改造等69件,按进度有序推进5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引进优质民办学校1所,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440个,招录和引进各层次教育人才131人,完成教师培训1.4万人次。抓好卫生健康服务。新建和改扩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4个,县医院慢病管理、儿童口腔和老年康复“三中心”投入运行。提质改造县中心敬老院,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所,新增护理床位220张。

各位代表,随着2021年各项工作圆满收官,本届政府任期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为建党100周年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五年的艰辛历程令人难忘、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向发力、砥砺奋进的结果,汇集了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各级干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地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向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开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不佳。磷矿石就地转化率仅为55%左右,基础化工扩能升级较慢,本土企业生产消化能力弱,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园区基础配套不强。园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七通一平”和化工园区专项配套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整体承接能力较弱。三是公共服务供给不优。教育、医疗、养老等总体质量达不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城镇的公共空间、绿地覆盖不足,产业化、城镇化均存在“被动虹吸”现象。四是财政资金效益不高。项目建设管理不够到位,资金使用效率偏低,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不够明显。五是风险隐患应对不周。历史遗留问题和涉法涉诉案件较多,政府债务、生态环保、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领域各类风险隐患问题叠加。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发展的办法,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强省会发出最强音,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在党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时期,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担当使命、奋力作为,推动好、落实好今后五年的工作。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抢抓千载难逢的产业发展机遇。当前,虽然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但是,国家层面应对困难的宏观政策工具充足,调控有力,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驱动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磷系新能源材料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为我县现代化工产业发展释放了强劲动力。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外部环境影响,抢占发展风口,实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的新型工业化引领战略目标。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抢抓“强省会”的战略机遇。省委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的系列战略部署,着重提出“强省会”战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推动“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反复强调“工业强则省会强,工业兴则省会兴”。开阳作为贵阳市辖县,背靠省会城市的人才、科技、市场等强大支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驱动轮”的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完全有能力乘上“强省会”的“东风”,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抢抓优势资源引领的时代机遇。省委书记谌贻琴同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特别指出,“宁德时代之所以最终选择在我省投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省的资源禀赋”。开阳磷矿石品质优、储量大、含氟高,基础磷化工规模较大、工艺较精,具备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的坚实基础。开阳富硒资源突出、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空间较大,具备发展富硒产业的绝佳条件。我们要认清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优势与产业发展、目标企业、招商项目的结合点,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遵循化工园区的发展规律,突出“产城互动”,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协同农业现代化与旅游产业化,书写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开阳答卷。

综合以上考量,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凝心聚力“强省会”,加快构建以现代化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以富硒品牌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以康养度假为路径的旅游产业化“四化协同”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加速资源转化、突破发展瓶颈、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硒养胜地”,努力建设黔中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昂首迈进。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奋进1000亿元,向西部百强县前20强进军。

围绕预期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五项重点任务:

一、突出资源优势,奋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打造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实施“工业奋进”计划,做大做强现代化加工产业链。管好用好矿产资源,加强勘探、开发、利用全流程管理。做大基础磷化工,加快发展缓释肥、滴灌肥、水溶肥等高端肥料产品,提高磷肥附加值;积极扩大磷酸产能,推行磷酸梯级利用,加快磷铵产品从肥料级到工业级转型升级。做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加快布局一批、落地一批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等材料项目,新能源电池材料占全国三分之一,打造国内重要动力电池及储能材料供应基地。做深精细磷化工,加快推动无机磷化工产品多样化,纵深发展有机磷化工产品,配套发展氟硅碘伴生资源新材料产业。做优磷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快磷石膏、磷渣、黄磷尾气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加快构建共生耦合、绿色循环的新型现代化工生态体系。到2025年,磷矿石就地加工转化率达100%,新增培育百亿级企业5个以上、十亿级企业10个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统筹“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立足富硒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富硒品牌强农战略,聚焦打造“百亿级富硒农产品聚集区”,以“一标一街一园五基地”[18]为抓手,巩固提升茶、蔬、果、药、猪五大产业,全力打造“印象硒州”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发展富硒饮品、富硒休闲食品、富硒营养添加剂等精深加工。到2025年,完成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13万亩,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少于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

加快创建富硒康养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新业态发展,擦亮“爽爽贵阳·硒养开阳”旅游品牌,精准落实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低效项目提质“四大行动”,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积极推动“4个1”[19]旅游核心吸引物重构工程,大力实施“旅游+”,加速打造温泉度假、山地运动、银发养老、森林野趣等特色旅游产品,新增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构建“生态+温泉+硒养”的全时康养度假区。到202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以上,过夜游客数达62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800元。

二、突出产城互动,奋力打造魅力山水产业城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心两区三极”的城镇体系,重点做大做强县城核心区,大力发展西部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南部康养旅游度假区,积极建设楠木渡镇、龙岗镇、花梨镇3个区域中心集镇,形成强化极核、点轴联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按照“中部老城更新区、北部产城配套区、东湖宜居宜游新区、顶方延伸拓展区”的县城功能分区,突出“品貌品质品位”强化规划引领,着力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人口承载规模相匹配、布局相适宜,确保城镇化率达70%。

培育壮大城镇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多式联运、仓储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智能制造等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业链金融等现代金融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养老托幼、家政清洁等社区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健身、心理咨询、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产业,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高效协同。

提升城镇品质内涵。聚焦生态空间,依托特别用途土地、弹性发展地和集中建设地,提升山体绿化,建设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县城生态廊道。聚焦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园区货物集疏运、产城通勤及县城综合发展需求,建设有效分流、快速通达的城市综合交通路网。聚焦“一圈两场三改”,细化25类配置要素服务半径和建设规模,实施城市更新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县城。

三、突出成效巩固,奋力建成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扎实抓好兜底救助、民生普惠、产业帮扶等政策常态化落实、发展类政策优化深化,落实返贫致贫风险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20]建设,大力推进稳岗促岗送岗,确保涉贫重点群体稳就业稳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高标准完成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任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促进农业优质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编制乡村振兴系列规划,科学指导村庄规划建设。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实施以农村“五治”[21]为重点的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建成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30个。

持续深化乡村治理。纵深推进以“三感”村寨创建为载体的乡村社会治理行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充分发挥“两书一约”[22]监督效能,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建好用好“五员”队伍,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发挥好新乡贤、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积极探索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拓宽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切实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到2025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

四、突出生态建设,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突出“三磷”治理。紧盯磷矿山开采、磷化工生产、磷石膏处置三大领域,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快磷石膏、磷渣、黄磷尾气等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强化精准施策,严格矿井水、生产废水达标排放,严控扬尘、固废污染。强化问题排查,持续推进存量问题整改,压实生产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确保磷石膏综合利用处置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保持100%。

突出“污垃”整治。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推进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城镇雨污分流系统建设、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噪音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等攻坚行动,确保城区、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8.5%、3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4%、85%以上。

突出“绿色”引领。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学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工程,严厉打击毁田毁林、违规采矿等行为,加快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五、突出民生保障,奋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规划,强化立德树人,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23],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优质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补齐卫生健康短板。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完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疾控中心迁建,推进医疗联合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深入推动全民参保计划,认真落实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和救助优抚。

筑牢风险防范底线。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强化防灾抗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始终保持“两严一降”[24]“禁毒人民战争”高压态势,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同时,我们要坚持发展为民,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办好一系列民生实事,全力提升群众“三感”。

全力以赴做好2022年工作

年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15.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

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狠抓第一工程,做大做强现代化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加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工业投资7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亿元以上。加速新材料产业项目落地。坚持“一项目一专班”,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全流程保障服务,大力支持安达5万吨磷酸铁锂满产达产,全力推进时代思康2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磷化集团2万吨六氟磷酸锂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安达二期10万吨磷酸铁锂、中伟新材料20万吨磷酸铁锂、湖南邦盛20万吨磷酸铁锂、胜威5万吨磷酸铁等项目。加速基础化工项目建设。完成磷化集团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开阳化工60万吨合成氨等7个提质扩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胜威30万吨纳米级二氧化钛、磷化集团2×70万吨磷石膏制酸、国辰30万吨双氧水等7个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加速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深化地企合作共进,健全完善领导帮扶机制,积极营造安心放心的发展环境。努力争取省、市工业发展基金,助力实体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围绕“两图两库两池”[25],扎实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力争引进优强企业10家,实际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

(二)狠抓园区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综合提升,推动园区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完善园区规划。围绕“一主一特”[26],加快修编《开阳县化工园区规划》,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开阳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推进园区环境影响、节能评价、水土保持等6项区域评估。规划建设现代化工业物流园区,集成矿石仓储、交易、配给功能,加速矿产资源就地利用转化。突出园区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紧扣需求的原则,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要素配套项目建设。启动乡山大道、兖矿大道改扩建、硒州大道延伸段等路网建设,建成通车建材大道。推动高云、干河变至核心区供电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增量配电试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蒸汽热电联产和园区供水等要素配套项目建设。完善“拿地即开工”审批流程,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收储工业用地不少于2000亩,建设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聚集能力。推进安全环保。加快编制园区安全、环保等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园区专项配套体系建设。紧盯危险化学品生产、磷矿山开采、道路运输三大风险点,全面完善“防、管、治、救”安全生产体系,有序推进园区医疗救护站、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事故应急池等配套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化工园区安全风险定量评估,确保安全等级达到C级以上。建设800万方工业园区公共渣场,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万立方米。

(三)狠抓以产兴城,全面优化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开阳县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开阳县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加快县城扩容提质。突出综合交通、生态廊道、综合管网、民生保障、产业服务五大重点,全力推动东湖宜居宜游新区建设,建成通车南江大道、环湖东路等市政道路;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县级综合客运枢纽,配套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汽车美容等业态。有序推进北部产城新区建设,开通县城至经开区公交专线,新建产业配套住房2000套、保障性住房1000套、人才公寓200套,合理引导产业人口向县城聚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有序推进中部老城更新区建设,聚焦15分钟生活圈打造,编制《开阳县城镇社区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3)》,新建停车位900个、新划停车位400个,提升改造农贸市场1个,新建惠民生鲜超市2家。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启动文明巷邻里中心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240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646户,综合提升背街小巷30条,更新改造城镇管网10公里。加快提升管理效能。聚焦交通“治堵”,加快打通世纪佳苑至七小、磷都北路等“断头路”,系统解决东街、城南路等重点区域“堵点”,畅通城市交通“内循环”。聚焦市容市貌,大力实施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四大工程”,一体化推进城镇“污垃”治理,扎实开展秩序专项整治,强化社区、小区、楼栋分级管理,不断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四)狠抓富硒产业,推进农业高效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抓好稳粮保供优种,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增富硒粮油生产基地15个,稳定粮食种植40万亩、产量13万吨;实现生猪出栏60万头,新增生态渔业产能300吨、鱼苗种源2000万尾;新建西兰花种植标准基地2000亩,完成蔬菜种植36万亩次;新建硒资源二号油菜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建成投用种苗繁育中心1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加快省级富硒产品研究中心建设,建成高温蔬菜冷库及配套分拣中心3个、精品水果气调库4个。全面推广“印象硒州”区域公共品牌,新发布富硒产品标准5个,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育强农业经营主体。扎实开展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认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成投产南方乳业日产奶制品300吨、硒谷科技硒蛋白提取、云硒油茶等加工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新增培育家庭农场35家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290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以上。大力实施农村“五治”。以“一户一宅”为基础,完成26个村庄规划修编,强化农房管控,实施农房风貌整治700户;推广“厌氧池+人工湿地”等生态污水处理工艺,整治农村黑臭水体1条,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0%以上;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新配置分类垃圾箱900组,实现村庄外运垃圾减量50%;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6万户,打造农村“五治”示范村寨6个。加快推动乡村建设。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6个。创建“美丽农村路”100公里,开工X135龙水至花梨段、楠木渡至宅吉段等改扩建工程。完成三岔河、三口河、杉木林等6个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管网工程建设,实施老山、冷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五)狠抓旅游提质,丰富商贸服务业态。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丰富“爽爽贵阳、硒养开阳”品牌内涵。打造旅游核心吸引体系。完成大地艺术谷改造提升,提升改造果旅采摘基地3个,推动猴耳天坑、南江大峡谷等体旅户外运动“微改造、精提升”,启动特色温泉度假酒店群建设,推出汽车露营、丛林探险等新项目,力争新增3A级景区1个,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增强景区吸引力和游客聚集度。提升旅游业态品质。综合提升改造十里画廊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底窝八寨”沿线乡村旅游点建设。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强化鲜果、时蔬、茶叶等富硒农特产品供给,打造品牌文化旅游商品示范店1家。新建特色民宿示范点2个,培育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寨1个,新开通旅游专线2条,包装推出3条体验游和研学游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旅游总收入123亿元以上,人均消费力争突破1200元。提振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四转”工程[27],全面落实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和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市场主体3500户。围绕产业需求,重点培育交通物流、信息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结合社区“邻里中心”打造,科学布局品牌连锁店、特色餐饮等消费业态,新建加油站3个,新增培育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六)狠抓污染防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厚植生态优势,积蓄生态红利。紧盯问题整改。高标准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任务,强化核查回访,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让群众拥有更多生态获得感。全力抓好龙井湾渣场、黔能天和等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按照“一问题一方案”原则,邀请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按时保质整改到位。紧盯重点攻坚。“一案一策”攻坚“三磷”“三废”领域问题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光洞河“降磷”行动,有序推进露天矿场、破损山体、地质灾害等生态修复,加快推进300万吨超细硫酸钙、190万吨磷石膏制酸和180万吨磷石膏新型建材项目建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狠抓大气、水、土壤污染专项治理,加大餐饮油烟、建筑扬尘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系统治理,守护绿水青山。紧盯质量提升。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实施“林长制”,完成2.2万亩国储林、0.3万亩营造林建设,发展林下种植4万亩,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全面排查县城建成区水体水质,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厂3座,推进15个乡镇污水配套管网改造提升,新建和改扩建污水管网13.4公里。新建垃圾分拣中心1个、分类收集站40个,深化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新建充电桩300个。

(七)狠抓风险管控,全面夯实发展基础。紧盯关键领域,强化全方位防控,做好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坚持外防输入,落实“人物同防”“闭环管理”要求,持之以恒打好常态化防控持久战,有序做好加强针和儿童疫苗接种,提升公共卫生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牢牢守住“零病例、零感染、零输入”底线。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和三年整治专项行动,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风险分级管控,推进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强化全周期各环节安全监管。积极搭建“大数据+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打造“放心药店”8家,坚决保障好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守牢债务风险底线。抓实“旱改水”、林地“占一补一”及土地出让等基金预算收入组织,认真落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各项措施,打好“守橙”保卫战。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基础上,用好用足上级各类资金,建好产业扶持资金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向主导产业聚集。动态储备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社会投资、产业投资占比均超过50%。

(八)狠抓民生保障,着力提升“三感”指数。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化教育改革。落实“双减”[28]任务,开展教师队伍专项整治和素能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开阳八小、一幼分园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深化就业促进。持续完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成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230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6000人以上。深化医养保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健全分级诊疗、医防融合和卫生应急机制。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倡导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推进南江老年养护楼投入营运。深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建设,筑牢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重点打好反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等主动仗。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巩固社会稳定态势。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新一届政府新气象。

突出环境优化,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刚性的法律制度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力推进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法治环境。从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向一切影响发展的深层次“堵点”“痛点”宣战,积极打造一流的“贵人服务”[29]环境,确保把发展的事办好、把企业的事办成、把群众的事办优。

突出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贯彻“项目为王”理念,把各项工作项目化分解、项目化推进、项目化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归零”心态,切实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精钻细研专业知识、经济知识,不断锤炼提升“七种能力”[30],使自身素质与岗位职责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全面加强财政预算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

突出能力提升,坚持把担当实干作为第一准则。大力发扬“马上就办、事不过夜”的优良传统,以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从“做了”向“做好了”彻底转变。坚持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谋事干事、担当担责蔚然成风,事不避难、排难而上,勇毅前行、勇立潮头。

突出作风建设,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决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身”入基层、“心”系群众,及时兑现对群众的实事承诺,切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信心凝聚力量、以实干铸就辉煌,一往无前、一抓到底,为谱写开阳黔中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  件

2022年为民办实事

一、文化教育

1.新建幼儿园1所(县第一幼儿园分园)

2.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楠木渡第二幼儿园)

二、医疗卫生

3.成功创建“放心药店”8家

4.改扩建中西医院儿科、妇幼保健院优生优育指导中心

5.完成县人民医院“四级”标准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建设

三、就业创业

6.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230人

7.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

四、乡村振兴

8.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6个

五、生态建设

9.配置分类垃圾箱900组

10.整县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升

11.完成城区污水管网提质增效(一期)工程

六、交通出行

12.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7.6公里

13.新建停车位900个,新增规划停车位500个

七、公共安全

14.完成禾丰乡数字化(一期)建设

八、城镇建设

15.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

16.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条

九、便民服务

17.完成农贸市场提升改造1个

18.新设生鲜超市1个

19.打造省级社工服务站1个

十、社会公益

20.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

21.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200件

注释

1.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四场硬仗:即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保障。

4.“两山”: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6.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7.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8.四新:即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9.四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10.一二三四:即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全省发展总体思路。“一”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二”指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三”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四”指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11.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2.四大产业链条:即磷系新材料、铝基新材料、动力电池、富硒生态食品产业链条。

13.“1+3”产业园:即开阳工业园区按照产业链进行分组团布局,“1”指核心区主要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3”指在其他组团分别布局磷系新材料、铝及铝加工、富硒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

14.一圈两场三改:“一圈”即15分钟生活圈,“两场”即停车场、农贸市场,“三改”即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

15.“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16.三类户:即脱贫易致贫返贫户(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非建档立卡脱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17.四带一园:即永温(县道)—冯三—楠木渡—宅吉蔬菜产业带、县城—南龙—毛云—龙岗茶叶产业带、县城—花梨—龙水—米坪精品水果产业带、南江—龙岗—高寨—毛云中药材产业带,以及龙岗—高寨—毛云现代生猪产业园。

18.一标一街一园五基地:“一标”即富硒标准体系;“一园”即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一街”即富硒商业街;“五基地”即富硒粮油基地、富硒茶叶基地、蔬菜保供基地、精品水果基地、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

19.“4个1”工程:即一个大地艺术谷、一个温泉度假酒店群、一条花廊果廊、一批山地运动基地。

20.五个体系:即公共服务、培训就业、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

21.五治:即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

22.两书一约: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移风易俗倡议书、村规民约。

23.七大工程: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工程、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工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工程、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工程、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

24.两严一降:即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严密防范两抢一盗犯罪、降低刑事发案率。

25.两图两库两池:两图即全景图、现状图,两库即项目库、企业库,两池即人才池、资金池。

26.一主一特:“一主”即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产业;“一特”即富硒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27.“四转”工程:即贵州省2019年提出的“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商”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28.双减: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9.贵人服务:即由贵州省打造的营商环境品牌,以最优质的服务抓招商,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30.七种能力:即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