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谋划发展。坚持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德技并修”为着力点,多层面构建“党建+教学”“党建+教研”“党建+德育”的党建引领模式,努力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持,积极开创“人人职教、个个就业、家家致富”的新局面。
二是立足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建设。紧紧围绕“1000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百亿级富硒产业集聚区”等目标任务,整合县职校传统优势专业,增设与县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核心”专业。一方面保留传统优势专业。按《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建设要求,保留化学工艺、数控技术应用、药品食品检验、护理、幼儿保育、服装设计与工艺等7个专业。另一方面优化专业结构设置。2025年4月,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采矿技术和矿山机电三个专业,更好适应县域经济社会产业链发展需求。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产教融合。一方面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县职校以“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和建设开阳现代化工安全生产实训基地为契机,加强与县域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校企共育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推进人才共育、联动培养。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学校、企业积极探索“3+3”“3+4”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学校、学生签订人才培养三方协议,学生从中职进入高职院校,其间,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补助,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使“联动培养、人才共育”的模式落到实处。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三教改革”。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2024年,县职校师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化学实验技术”,获省级一等奖2人次,“化工生产技术”,获省级二等奖3人次,“药品食品检验”,获省级三等奖2人次。同时,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85人,获证384人,获证率达79.1%。近三年,县职校共毕业学生1794人,升学1399人,直接就业306人,就业率达95.04%。学校连续13年承办贵阳市轻纺食品类技能大赛,连续5年承办贵阳市加工制造类技能大赛。
(廖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