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及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开阳县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及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字体:

根据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黔农办发〔2021﹞14号文件《202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要求和筑农通〔2021〕17号文件(2021年贵阳贵安化肥减量增效及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种植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投入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肥药水利用效率,推广绿色种植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籍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秉承“创新、发展、绿色、共享”理念,紧紧围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贵州省202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有关要求,确立以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为前提,通过肥药精量投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用塑料废旧膜回收,以及严控工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城乡人民生活垃圾对土壤的污染,实现种植业的全域绿色发展,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种植业经营比较效益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力争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达9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5%。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化肥减量增效及耕地质量提升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确保化肥施用量零增长。 统筹利用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至少2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区, 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县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实施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70%以上。具体任务如下:

1、全面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化肥投入量零增长

(1)推广应用有机肥85万亩次,占全县种植业生产总面积的92%以上,其中:商品有机肥10万亩次。应用有机肥(厩肥)75万吨,商品有机肥3.0万吨。

(2)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2.79万亩次,其中:粮食作物38.93万亩、油菜9.53万亩、蔬菜33.55万亩、果树17.7万亩、茶叶5.62万亩,其它10.14万亩。

2、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五料化”利用,提高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五料化(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是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因焚烧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尤其是要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推广工作力度。

3、推广绿肥种植

本年度,计划推广绿肥种植4.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0万亩、果园2.0万亩。

(二)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1、推广“VIP+N”种植业技术模式,治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2021年,在我县耕地土壤重金属安全利用区域推广应用“VIP+N”种植技术。同时,组织实施好380亩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联合攻关示范点。

2、废旧农(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按照“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落实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收集回收义务。加大肥料包装废弃物无序弃置的危害和回收处理知识,提高肥料生产者、 销售者、使用者回收利用肥料包装废弃物的意思,引导肥料生产者、销售者在生产和经营场所设立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根据肥料包装物的功能、材质和再利用价值,采取适宜的回收方式,避免肥料包装使用后随意弃置、掩埋或焚烧。对于有再利用价值的,由使用者收集利用,或由相关企业(市场主体)进行回收二次利用;对于无再利用价值的,由使用者收集并作为农村垃圾进行处理。

开展废旧农(地)膜回收利用宣传活动,为废旧农(地)膜回收利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步提高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农膜后自觉回收耕地中的废旧农(地)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组财政专项资金,在农膜地膜使用集中区域,探索建立农膜地膜集中收储点和体制机制与模式。

(三)耕地质量监测与土壤墒情监测

1、耕地质量变更调查与评价

按照布设的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完成耕地质量变更调查样品采集10个,开展贵阳贵安耕地质量主要性状调查与数据更新工作,完成贵阳贵安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2、土壤埔情监测

做好禾丰乡、米坪乡等2个乡镇土壤墙情监测工作,监测不同层次土壤 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等指标,于每月中旬和下旬上报监测数据;做好开阳县2个自动墙情监测点监测工作,做好监测档案收集工作。

3、土肥基本调查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地膜使用及肥料使用调查,共计调查120户。

(四)肥料质量监管

1、肥料市场样品采集与质量监督。配合省土肥站做好肥料登记初审工作和做好肥料市场质量检查和抽样工作,在关键农时春、秋两季,开展生产企业、农资市场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和水溶肥料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生产企业抽查要达到已登记产品全覆盖,抽检肥料样品4个。

2、农业生产用肥基地调研

各乡镇须在春、秋开展1次用肥调研,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肥料产品监管力度,每个乡(镇)调研基地个数不少于1个。重点检查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所采购的肥料产品是否登记,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效养分及含量、适用作物等是否与登记证内容一致,肥料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建立肥料使用记录档案,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肥料现象,同时做好农用硝酸铵、硝酸钾检查和安全使用指导工作。

3、肥料经销商、使用者(尤其是特色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培训。

各乡镇要在春、秋两季开展1次对辖区内肥料经销商、使用者的培训,提高肥料经销商、肥料使用者 辨识标识规范、质量合格的肥料产品的能力和肥料经营者、肥料使用者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指导经销商、肥料使用者建立肥料 销售和使用台账,规范肥料销售和使用行为。同时指导肥料使用 者科学施肥。同时做好农用硝酸铉、硝酸钾检查和安全使用指导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创建示范点、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各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要根据本乡(镇、街道)实际情况、产业特点和布局,重点是紧扣粮油作物创建2-3个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一体的示范点,每一个示范点面积不低于100亩。年终需要撰写示范点示范情况及效果工作总结,并于11月底前报县农业农村局,作为年终目标考核依据。

(二)技术培训

拟采取印发技术培训资料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印发《开阳县主要粮油和经济作物推荐配肥方案》3万份,并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广泛宣传、培训,引导广大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广大农户利用智能手机的微信访问和学习,增加普及率。

(三)技术保障

县能源(土肥)办全部技术人员包片指导,周凯负责东部片区的南龙乡、花梨镇、米坪乡、龙水乡的技术指导;郑文才负责南部和中西部片区的城关镇、双流镇、永温镇、禾丰乡、龙岗镇、高寨乡、毛云乡的技术指导;周前艳负责北部片区的冯三镇、楠木渡镇和宅吉乡的技术业务指导。

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应指定专人负责示范点创建的技术指导和资料收集、示范工作总结等工作。

(四)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

2021年度,将化肥减施(测土配方施肥与有机肥替代化肥)、土肥基本调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基地化肥调查和农地膜田间调查)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办)的年终目标考核范围,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须指定专人负责,并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

(五)强化宣传,创造全民参与社会氛围

通过印发技术资料、网络媒体、宣传专栏、标语等手段,在全县广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地膜和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的回收利用、肥料市场监管的宣传和技术培训,把党中央的精神普及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入人心,逐步提高其自觉应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废旧农膜地膜和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