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 政策解读

进入
老年模式

无障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 政策解读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出台背景及目的是什么?

答: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干旱作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保障构成严峻挑战。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贵州省农村供水条例》及《开阳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要求,建立健全我县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抗旱保供水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干旱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工作目标有哪些?

答:本预案旨在通过建立清晰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的分级响应机制和具体的应对措施,实现以下目标:

1.体系化应对: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灵敏、协调联动的县、乡两级抗旱供水应急指挥体系。

2.科学化调度: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原则,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

3.高效化处置:规范干旱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救援处置及后期恢复等工作流程,提升处置效率。

4.最小化影响:通过提前预防和有效干预,努力确保在发生不同等级干旱时,全县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基本保障。

三、《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本预案的核心举措体现在构建一个全链条、多维度的应急保障体系:

1.构建明晰的组织指挥体系: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抗旱供水应急指挥部,明确县政府办、水务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宣传部、各乡镇(街道)及水务公司、供电、通讯等超过25个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形成抗旱救灾合力。

2.确立分级的应急响应机制:根据干旱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干旱灾害划分为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四个等级,并对应设立Ⅳ级(一般/蓝色)至I级(特别重大/红色)四个应急响应级别,明确各等级的启动条件和响应措施,确保响应精准、措施得当。

3.强化预防与准备的结合: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事前监测预警、风险识别、物资队伍准备,到非工程性措施(如节水宣传、计划供水、储水备水)和工程性措施(如建设应急水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多方面做好准备,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御。

4.细化应急保障与处置措施:详细规定了发生干旱缺水时的具体应急处置方式,包括启用备用水源、应急调水、分时分片供水、组织拉水送水等,并对信息报送、通信电力保障、物资调配、技术支撑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有效。

四、《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预案主要内容涵盖十个部分:

1.总则:阐明编制目的、依据、工作原则及预案适用范围。

2.组织机构及体系:明确指挥部组成、办公室设置及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3.干旱灾害等级:界定轻度、中度、严重、特大干旱的划分标准(以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比例为指标)。

4.预防机制:建立风险识别、监测预报、信息共享机制,并详细规定了预案、队伍、物资、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预警信息发布与传递的工作提示机制。

5.应急响应:这是预案的核心操作部分,详细说明了响应分级、启动条件与程序、不同层级的响应措施(先期处置、应急调水、分时供水、拉水送水等)、响应结束条件以及信息报送机制。

6.后期处置:明确应急响应结束后需进行的复盘检视、善后处置(包括水质持续监测、宣传教育)和损毁设施修复等工作。

7.保障措施:从制度、通信、队伍、物资、技术五个方面规定保障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条件。

8.附则:说明预案的评估、修订、施行日期。

五、《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一)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抗旱保供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预案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确保各项职责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同,形成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严格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加强部门间、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各成员单位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确保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三)强化演练,提升能力:结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实战能力。特别是要对拉水送水、分片供水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演练。

(四)广泛宣传,群防群控:加大预案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干旱风险的认知和节水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抗旱减灾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的良好氛围。

六、关键词诠释

抗旱保供水应急:指为应对因持续干旱导致城乡供水保障出现突发事件,所采取的预警预防、应急响应和救援处置等一系列紧急行动。

应急响应分级:根据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由低到高划分为Ⅳ级(蓝色)、Ⅲ级(黄色)、Ⅱ级(橙色)、I级(红色)四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启动条件和处置措施。

先生活、后生产:抗旱供水的基本调度原则,即在可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其次再考虑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

分时分片供水:在干旱导致水源紧张时,为避免水资源浪费、延长供水时间,采取的按统一时段或分区域轮流供水的方式。

拉水送水:当工程性供水措施无法满足基本需求时,组织车辆等运输工具向缺水区域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的应急保障措施,尤其要确保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送水到户。

 原文:开府办函〔2025〕37号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阳县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