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宅吉乡坚持以高质量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强化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狠抓“强省会”和农村“五治”各项工作,推动“沃土计划”项目实施和农业“接二连三”。
一是抓产业振兴。聚焦县委、县政府对宅吉富硒功能农业先导区定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奋力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烤烟优势产业基础上,恢复烤烟万担乡镇规模,进一步发展红薯、辣椒、油菜、精品桃、猕猴桃等富硒农产品。扎实推进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土地肥沃度,采取“沃土计划”项目区“水稻+速生蔬菜”轮种模式,提升土地经济贡献率,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现象。新建官庄村腊肉加工厂,同时,盘活堰塘村富硒农特产品加工厂、保星村榨油厂、菊花烘烤厂、潘桐村陶黔爽辣椒加工厂、三联村畜牧养殖场,多举措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二是抓人才队伍。一方面通过乡邻举荐、入户走访、发放倡议书等形式推选宅吉在外政商学界成功人士、本地致富能手、创业带头人和善于协调村民事务的能人进入乡贤队伍,搭建“乡贤+产业发展”“乡贤+乡村治理”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通过抓合作社,根据各村合作社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找准症结,确保发挥实效。同时,抓好“输血”和“造血”两个关键环节,根据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驻村干部“娘家”单位支持。
三是抓土地经营。围绕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四本台账”,结合农村“五治”,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争取林业资金,用好用活林地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目前全乡已发展林下企业4家,种植中药材茯苓150亩,养殖蜜蜂800箱,实现经济效益300余万元,带动群众致富20户。推动农户分散化居住向相对集中居住转变,并对常年闲置房屋引导拆除或盘活成为民宿。通过清收集镇历史遗留土地,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完善停车场、文化服务等设施建设。
四是抓美丽乡村。以强化规划引领、补齐硬件短板、提升软件实力为举措,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持之以恒抓好农村“五治”工作,积极协调,实现北部抗旱应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新建安家洞、野猫洞等水源补充工程,确保了全乡在持续干旱的天气中人畜饮水正常,得到了群众高度认可。创新利用电信平安乡村平台推进乡村版“雪亮工程”建设,共接入410个摄像头,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在全县率先完成2022年942户厕所改造任务,让小厕所体现大民生。协调80余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助学助教,得到了师生及家长好评。全乡共建立垃圾收集点90处、配置垃圾箱90个,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点各1处,厨余垃圾处理点5个,确保了垃圾集中代收存放、统一处理。动员群众将木房更换琉璃瓦600余栋,打造“治污”示范点2个,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