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平台+服务”营造气氛。利用线下宣传主阵地,针对农村人口年龄、教育差异,创新线下宣传渠道,利用赶集日搭建便民服务微平台,提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熟练掌握宣传月内涵及意见,深化红马褂队伍答疑解惑能力。紧紧围绕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契机,扩宽线上宣传范围,聚焦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收集汇总相关微视频,以网格微信群的形式推广到每家每户。目前,利用23日赶集日开展1次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6人,活动时长超3小时;转发推广小视频3条,浏览人数达1000人。
二是“载体+解说”增添趣味。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和面对面提问等方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推广“1+N”志愿者解说模式,每个志愿者作为流动宣传载体,详细向群众介绍,耐心听取并答疑,吸引群众注意力。创新宣传活动方式,拟定宣传项目清单,加快宣传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宣传局面,构建多维度“宣传网”。目前,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200余份,覆盖人口300余人,将在学校试行1期宣传主题班会。
三是“内容+案例”增强效果。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涉及面广、适用性强的板块进行充分讲解,包括土地承包、移民搬迁、婚姻家庭等群众较为关心的内容进行声情并茂的解说,提高普及率。结合现场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解答清单,充分挖掘利用身边案例典型作用,打消群众粗暴式处理方式,并指明方向、明晰措施,促使问题矛盾依法依规合理解决。目前,解答群众问题4个,涉及婚姻2个,财产纠纷1个,教育医疗1个。
(赵 宇 张 杨 丁光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