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秋高气爽。走进花梨镇翁昭村的次早熟蔬菜示范基地,随处可见务工人员们忙碌的身影,基地里人头攒动,数十名农户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栽种白菜苗,按照分工,翻土、打箱、运苗运料、脱盘、打窝、施肥、移栽……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一颗颗嫩绿的菜苗正在田野里集聚“能量”、迸发“生机”。
据了解,花梨镇千亩次早熟蔬菜基地位于翁昭坝区,受益于低海拔得天独厚的特殊自然气候和水源条件,是典型的传统蔬菜种植农业村落,但由于种植“小、散、弱”现象十分突出,加之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多方面原因,产业逐渐萎靡。
为切实扛起蔬菜保供责任,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花梨镇主动探索,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引进并培育农业种植主体,联结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通过与农户走访谈心,积极宣传政策,鼓励农户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蔬菜种植。目前,坝区有3家专业蔬菜种植公司,以每亩500元的租金共流转了近600亩土地,形成了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等多主体种植的局面。其中,贵州睿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发展订单农业,由公司提供菜苗、技术指导和蔬菜收购服务,农户不仅可以到种植基地务工,还可以学习到新种植技术。
据翁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文权介绍,基地内蔬菜全部是纯露天种植,目前已种植麻叶菜300余亩,上海青近100亩,此外还有花菜、生菜、莴苣等品种,预计11月上中下旬陆续销售,欢迎广大蔬菜商贩到基地考察和签订订单收购。蔬菜基地还为当地大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长期吸纳50余名村民在基地参与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每人每天工资100元,极大地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下一步,花梨镇将持续立足气候地理比较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种植模式,不断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扩大品牌效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助农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