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开阳)第二届黄柏杜仲交易大会暨贵州道地药材初加工培训会在开阳举行

进入
老年模式

无障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中国(贵州开阳)第二届黄柏杜仲交易大会暨贵州道地药材初加工培训会在开阳举行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4月9日,中国(贵州开阳)第二届黄柏杜仲交易大会暨贵州道地药材初加工培训会在开阳县龙岗镇举行,会议采取“一主一分”联动模式,在贵州开阳设主会场、安徽亳州设分会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农、加工企业、药企及行业专家等600余位代表线上线下共襄盛举,共同见证贵州道地药材从“田间”走向“市场”的全链条跃升。

本次大会由省农业农村厅、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主办,贵州德昌祥中药饮片公司、贵州双壶堂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神农谷中药产业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共享道地药材市场资源,共商道地药材产地规范加工,共话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省中药材专班常务副班长)冯文豪在致辞中介绍了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举措;县委副书记周鹏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开阳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了解,贵州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的美誉,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贵州拥有中药材品种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品种的80%以上。截至2024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余万亩,产量近100万吨,产值超过300亿元。

近年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开阳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含野生抚育)已超7.57万亩,覆盖黄柏、杜仲、黄精、茯苓等20个品种,2024年中药材年产量2.29万吨、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24.8%。目前,开阳正依托双壶堂药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2025年将新增10个以上中药材初加工点,推动实施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黄柏杜仲集散交易中心,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道地中药材交易集散地,服务贵州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来自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对中药材GAP规范、共建政策进行了讲解,相关药企分享了黄柏杜仲初加工经验,与会专家学者、药企围绕黄柏、杜仲等乔木类药材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探讨,对14家黄柏杜仲优质供应商进行了授牌。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首次设立亳州分会场,通过线上连线实现南北联动。亳州分会场同步展示贵州黄柏、杜仲产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探索跨区域资源互补的合作模式。

作为大会的核心亮点之一,实操培训环节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模式,重点讲解黄柏杜仲质量分级标准与初加工关键技术。参会代表实地观摩道地药材加工机械,学习乔木类中药材初加工操作流程。

“烘干要像‘炕腊肉’,火候温柔,及时压平。”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玮用生动比喻讲解初加工细节,现场学员则纷纷用手机记录要点。

在实操演示区,乐山市聂明强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聂明强手持黄柏原材现场示范,刮皮刀与树皮摩擦发出清脆声响。培训区设置的多个实操工位被药农们围得水泄不通,从原料挑选到刮皮手法的讲解,专家手把手传授初加工技巧。

在特别设计的“流动课堂”深入周边初加工车间,学员们跟随老师边参观边学习。“原来烘干温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这样烘出来的药材会更好!”药农们在笔记本上记下笔记。

此次大会通过技术培训精准“把脉”产业痛点,以产销对接打通“田间到市场”堵点。未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将持续推动技术升级与产销融合,进一步擦亮“贵药”金字招牌,为全国道地药材产区贡献可复制的“贵州经验”。

贵州省中药材专班、省林业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及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中医药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全国黄柏、杜仲主产区供应商及需求企业负责人参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