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民族概况
政府信息公开

开阳县民族概况

发布时间: 2020-11-02 字体:[]

一、民族概况

开阳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辖7镇8乡3街道,111个行政村,23个社区。其中:民族乡3个(南江布依族苗族乡、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3个民族乡辖行政村20个,布依族、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375个。全县总人口45.2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82万人,其中,布依族26234人,苗族19729人,仡佬族、土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3个民族乡和城关、龙岗、双流、永温等乡镇,占全县总人口的11%,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二、民族乡基本情况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该乡位于贵阳市东部,距省会贵阳66公里,西北与开阳县龙岗镇、毛云乡毗邻,东与黔南州的福泉、贵定、龙里等县(市)隔江相望,地理上处在贵阳市的边缘和交界地带,下辖8个行政村99个村民组,8291户26668人,其中苗族和布依族占全乡总人口的33.8%。高寨乡是贵州省100个贫困乡之一,也是开阳县贫困面最大的乡镇,8个行政村中有6个国家级贫困村、2个省级贫困村,其中久场村是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该乡境内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以苗族“斗牛节”、“杀鱼节”为主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以大坪溶洞和清水江峡谷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风景秀丽,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该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北部,开阳县南部,东接龙岗,西连禾丰,北靠城关、南龙,南邻乌当区羊昌、百宜;乡政府所在地距省城贵阳市36公里、距开阳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乡村村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是开阳南部交通枢纽和咽喉要道,素有开阳南大门之称。全乡面积120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28个村民组4987户2179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7% 。该乡境内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文化底蕴厚重,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江大峡谷、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清龙河“十里画廊”、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龙广村、打儿窝古人类文化遗址、数谷小镇、河湾小镇、水上欢乐谷等一批丰富的旅游文化景观;是贵州省10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之一。发展优势有贵开城际轻轨南江站、贵阳精品旅游环线公路、贵开路、贵遵复线公路,4A景区南江大峡谷、清龙河“十里画廊”、富硒农产品等十大品牌,森林覆盖率52%。民族节庆有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2012年南江乡被列为100个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2014年升级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示范点。目前,示范小城镇建设已规划完成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具备企业入驻条件。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该乡位于开阳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乡,东与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接壤,南与乌当区羊昌镇毗邻,西接修文县六屯乡,西北与双流交界,北连城关镇。距省城贵阳60公里,距县城开阳28公里,总面积为83.13平方公里。全乡辖6个村1个居委会113个村民组,总人口16414人,有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该乡素有"玉水绕金盆"之称。土壤富含硒元素,是开阳县富硒中心地带,所生产的富硒茶叶、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花生等在省内外已小有名气。距乡政府西南方向0.5公里的马头寨是元、明水东土司总管府所在地,元、明、清古建筑群保存较完好,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火岩峡谷景区是省级名胜风景区,清龙河“十里画廊”大部分景区在该乡境内。青龙河已开发为自助式漂流对外开放,是贵阳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乡镇。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原是禾丰布依族对歌相表的节日,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有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参与的重大活动节日。该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狠抓“旅游+”发展模式,狠抓脱贫攻坚、旅发大会暨农业嘉年华、农村“三变”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村镇建设和社会稳定等工作,有效保持了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绿色、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三、民族事业发展

(一)落实好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行动工作,坚决做到“四不摘”政策落实

一是坚持力度不减,做到摘帽不摘责任。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全力支持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工作。投入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20万元,涉及项目14个,均已用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二是坚持目标不降,做到摘帽不摘政策。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上来,确保已脱贫群众不返贫;突出引导性,利用干部入户方式,大力宣传脱贫目标、现行脱贫标准和扶贫措施,给群众传递摘帽不摘政策的明确信号,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三是坚持靶心不散,做到摘帽不摘帮扶。对高寨乡高寨村赵友权、贾真友等11户(其中2户已搬迁至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结队帮扶对象,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坚持走访常态化,及时了解掌握贫困户相关信息,并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感恩教育、居住环境等。今年,共为结队帮扶群众捐赠价值10900元的生活物资。四是坚持频道不换,做到摘帽不摘监管。对我县2017—2019年所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再一次进行“逐个见面,逐一评估”,确保资金切实发挥应有效益。全力做好2020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推进工作。

(二)持续开展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落实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共贵州省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精神,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抓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二是持续开展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和落实好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开阳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开委办字〔2020〕42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启动、系统安排巩固提升团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成果落实全市创建全国民族进步示范市各项工作,并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要求,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在8月14日召开了全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落实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各项工作任务动员部署会,会上对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和创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要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切实维护和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9月30日,召开了全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成果和落实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会。会议进一步要求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切实增强做好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和落实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保障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和落实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落到实处。10月19日再次召开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调度会,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四是以“九进”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简报、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积极营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目前已开展“统战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全县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成果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县融媒体中心“诗画开阳”APP平台开辟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宣传专栏、“开阳发布”不定期推送民族团结宣传信息,在《贵阳日报》《贵州民族报》等媒体刊发全县民族团结创建文章10余篇。五是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支部的年度学习内容,纳入干部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已将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列入今年的干部培训内容,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以会代训方式开展了两次培训。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部门已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六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扎实开展各民族嵌入式社区社会服务管理,通过开展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民族团结进步杯”职工篮球赛等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文体娱乐及类型多样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各民族相互欣赏、增进交流,教育引导全社会成员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清楚认识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构筑起全社会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执行国民教育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制度,引导各族学生互助共学。实行无差别的民族就业创业扶持制度,不论民族、不论年龄均享受就业机会均等,随时享受就业服务,截至2020年8月底完成城镇无民差别的新增就业442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45人,就业困难对象3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25人;截至2020年8月底共向286名创业人员发放场租补贴共计413.826万元,为22人发放自主创业补贴11万元。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设置“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依法合理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七是县委县政府和县直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全县民族乡、民族村寨的发展支持,民族同胞生产生活持续改善,与全县人民一道迈入了幸福的小康生活。2020年以来共投入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00余万元,涉及项目17个,均用于少数民族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扶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全面完成了《开阳县“十三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启动了《开阳县“十四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支持民族旅游、民族文化、民族特色产业、民族村落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纳入了乡(镇、街道)和县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列入了县人大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内容。县委督办督查局与县创建办对创建工作定期开展了督查,县人大常委会于9月3日至4日对高寨、南江、禾丰三个民族乡就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了执法检查,确保了民族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抓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契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全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精品工程。推荐禾丰乡王车村大寨组、高寨乡谷丰村窝卜组、高寨乡平寨村新卜组申报贵州省第五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二是着力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积极引导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民族产品生产销售带动方式不断壮大民族手工艺人才队伍和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艺,提升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知名度,使得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实现了一举多得。推荐贵州技承黔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申报第五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三是进一步抓好民族文化体育进校园工作,支持做好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及双语和谐示范点建设。积极争取民族教育专项经费31万元,在高寨乡平寨小学开展“双语”教学及双语和谐示范点建设,在南江乡中学、禾丰民族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四是认真做好市、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及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和贯彻落实《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到高寨、南江、禾丰等少数民族乡、民族村寨开展走访调研工作,持续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用好扶持政策,制定思路、因地制宜,提升民族乡村自我造血功能,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创设载体、加大宣传,让亮点更亮、让特色更特。五是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扶持,对我县民贸民品企业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民族贸易企业各项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推动我县民族地区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今年在高寨乡拟举办1期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大赛。六是抓好民族成分的信息化管理和变更、确认工作,及时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切实维护好少数民族权益。2020年1至9月份完成民族成分变更17人,民族档案确认3人。

(四)不断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是坚持定期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定期排查、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和苗头性事件。二是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尤其是对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调度指导,收集整理民族社会事业工作相关数据及信息工作,常态化为少数民族流动提供便利条件、优质服务、政策咨询,法制教育。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及时防范化解纠纷。加大与县委政法委、城市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化解因执法引起的矛盾纠纷。四是严把民族成分变更初审关。上半年,共接待来访者53余人次,更改民族成分8人,民族档案认定3人。五是积极参加省、市民族宗教调训任务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提高民族宗教工作人才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水平。

(五)重要民族活动

协助高寨乡、南江乡、禾丰乡等乡镇,成功举办了“斗牛节”、“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活动。

1.苗族斗牛节。“斗牛节”分别在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在高寨乡平寨举行。斗牛活动吸引了周边省区如云南、湖南、广西及黔东南、黔南等地州斗牛爱好者参加,各地赶来观看斗牛赛的人数多达三万人次以上。活动开始前,还举行芦笙跳圆舞,芦笙跳圆舞的曲调丰富多彩,有浪漫抒情的、有委婉叙事的、有明快欢畅的,是苗乡多声部的合唱。

2.苗族杀鱼节。杀鱼节是高寨苗族同胞一个隆重而盛大的活动,带有浓厚的原始群居狩猎的生活遗风。杀鱼节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药头根据化香树叶的长势,按十二生肖属相来推算决定日辰,一般逢“鸡”和逢“虎”的日子举行,习惯称为杀甲子。日子规定后,村民风雨无阻,到期必来参加,不得失约,每次参与人数上千人。高寨苗族杀鱼节2009年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活动,主要集中在南江、禾丰两个民族乡举行,“三月三”是布依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炒蚕节”,主要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日期间还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求来年风调雨顺。节日当天,主要以歌会形式开展,来自周边乌当、修文等区县民族村寨的几十支布依族歌舞队参加歌会的名次争夺,精彩纷呈。

4.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节日“六月六”主要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禾丰乡举行,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往参与,成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品牌。以前,“六月六”是被布依族称为小年的传统节日,当天,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打糯米粑、烧香、敬酒祭奠盘古,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