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社会团体,县直有关部门:
《开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已经县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开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
为促进我县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要,根据《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筑府办发〔2022〕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强省会”五年行动计划要求,构建符合县情、覆盖城乡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开阳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完成3个街道的4个“15分钟体育生活圈”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立健身设施更加完善、群众健身更加便利、赛事活动更具特色、健身指导更加科学、健身组织更具活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根据需求科学、合理布局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全面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以及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80%以上,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8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名,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5%以上,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力争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基础
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盘活城乡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公共体育场馆、多功能球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营地、社会足球场及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按省、市体育指标相关要求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开展“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工作,完善城镇老旧小区体育设施,积极谋划建设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到2025年,新建1个体育公园,力争统筹新建足球场4块,县级全民健身中心(或小型体育综合体)1个、健身步道20公里、多功能球场(或智能健身驿站)8个、社区健身路径设施(或“三人制”篮球场)15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15个。
按照《贵阳市推进全民健身规定》要求,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按“室内健身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和室外健身场地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闲置的山地资源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健身休闲场地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场地)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全面开放。通过配送体育消费券等方式,鼓励经营性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平战两用改造,在公共体育场馆新建或改建过程中预留改造条件,强化其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等方面的功能。(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各乡〈镇、街道〉)
(二)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持续举办职工运动会、“美丽乡村”篮球联赛、中小学生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老年人健身交流活动等赛事活动。以赛事推动我县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依托开阳独特的山地户外优势,以精品线路为纽带,创新开发极限酷玩、激情漂流、山地骑行、低空滑翔等山地户外项目,巩固我县获批的首批“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成果,打造以极限酷玩体验为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积极组团参加第14届运动会、第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12届残疾人运动会和第9届老年人运动会;积极争取承办省、市级赛事活动。乡(镇、街道)每年举办4次及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其中至少包括1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社区(村)每年举办2次及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民宗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总工会、县残联、县团委、县妇联、县卫健局〈县老龄办〉、各乡〈镇、街道〉)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积极参与“体质监测黔中行”活动。利用多媒体手段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鼓励体育明星、退役运动员、体育科学工作者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科普活动。充分发挥我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作用,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质量,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线上线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全县每年培训(含送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名以上。到2025年,力争完成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建设,配备体质监测设备,定点开展常态化、公益性的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团县委、各乡〈镇、街道〉)
(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制度建设,全面推动各级社会体育组织中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引领各级社会体育组织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构建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化社会体育组织体系。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社会体育组织参加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提供体育服务。到2025年,新增县级体育社会组织3个。(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五)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实施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农民、残疾人、职工等重点人群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县域实施覆盖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农民、残疾人、职工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体育干预,配备适合学龄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进一步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以“贵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亚高原人才开发计划为抓手,组织和选拔优秀人才参加体育传统项目的竞赛交流活动。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健身设施的适老化程度,科学合理规划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参加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及赛事交流活动。结合妇女节等节日,积极开展广场舞等适合妇女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广“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积极参与贵阳市“百村农民篮球赛”等适合农民的赛事活动。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切实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加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进社区、康复健身方法进家庭、康复健身指导员进家庭“三进”服务,举办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将职工健身列入工作计划,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如: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工间操等体育活动,让更多职工参与健身。到2025年,力争全县新增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站(点)15个。(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民宗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总工会、县残联、县团委、县妇联、县卫健局〈县老龄办〉、各乡〈镇、街道〉)
(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以赛事、体验、拓展、生产、销售等为主导与教育、研学、康养、农耕、美食相融合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汽车运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体育产业链;大力扶持健身培训、竞赛表演、场馆运营、赛事运营等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山地自行车、智慧健身、低空飞行等体育产业。以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实施全民健身消费动能提升工程,创新体育消费机制、模式、产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服务供给,促进体育健身休闲消费不断升级。到2025年,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力争将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商促局、县工信局、各乡〈镇、街道〉)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深化体教融合。推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举办符合我县实际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开展游泳池进校园试点工作。评定一批县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构建具有开阳特色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模式。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到2025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游泳课,力争成为遴选游泳课进中小学试点县,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常年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人数超过1千人,县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1个。创建县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不少于2所。(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2.推动体卫融合。积极发挥街道、社区、村委会力量,引导我县共同参与探索推进运动促健康、“体育+健康”新模式。逐步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面向市民开展“体医”健康观念宣传,积极组织居民开展体质监测,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积极打造以“养生·养心·养老”为主题的体育康养带。推广增强体质、运动康复、中医养生等项目计划,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各乡〈镇、街道〉)
3.促进体旅融合。依托我县山地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徒步、山地骑行、低空滑翔、户外极限等优势项目,扶持推广高脚、陀螺、板鞋、押加、蹴球、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和示范基地,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谋划体育旅游展会或体育旅游论坛,充分发挥“爽爽贵阳·硒养开阳”品牌效应,着力将我县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山地体育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力争重点建设1个以上城镇(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1条以上特色体育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
(八)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升级。
建设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融入省、市、县联动的智慧服务体系,提升赛事监管、运动员注册等数据化管理水平,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加全面的在线查询、场馆预订、赛事预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运动技能培训、运动康复、体育消费等“互联网+体育”服务,优化完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生态体育公园智慧化建设,新建一批智能健身驿站。到2025年,力争新建百姓智慧健身房不少于2个,数字化升级改造智慧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1个。(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各乡〈镇、街道〉)
(九)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强化全民健身文化宣传,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坚持开展我县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进我县体育文化对外开放和交流。到2025年,实现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发展壮大,体育设施实用便捷,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浓厚氛围。全力配合贵阳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民宗局、各乡〈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群众赛事活动推广,强力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同时,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二)强化政策保障
完善以促进全民健身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安排体育专项引导资金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积极申报相关政策扶持基金。拓宽社会资本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渠道,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
(三)壮大人才队伍
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四)筑牢安全保障
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五)突出监管评估
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工作统计制度,按上级体育部门要求定期开展体育场地和产业普查、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状况调查等数据分析工作。
解读:1、音频解读《开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音频解读
2、文字解读《开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文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