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开阳 » 地理资源
地质地貌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地质

开阳县地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属黔中高原区。地势较高、起伏不平,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在频繁、剧烈的地壳运动中,境内多次出现深断裂和大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北东东向、东西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这些断裂常相互交切,形成复杂的交叉断裂,对控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在地层构造区域中,开阳地区南及西南属前震旦系板溪群、下江群出露区。地层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微生物化石较丰富,并蕴藏着丰富的磷块岩和锰矿,如县境洋水、用砂、龙水、翁昭等地磷矿蕴藏区。在贵州震旦系地层分布区中,开阳地区属震旦系峡东型(黔中型)——台地相沉积建造露头分布区,地层发育较差。包括两统、三组或两统、二组、一群。该层震旦系地层下统发育极差,在开阳、清镇、息烽一带,为冰河(湖)相的马路坪群;在开阳、息烽、福泉等地为上升洋流富集成磷组合(曾被称作洋水组),富含磷质迭层石及藻类,厚仅数十米,具有台地潮坪——浅滩相沉积特征。

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县地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中部黔中早拱断褶束,在吕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等构造运动中,多次隆升,间断沉积,沉积多遭剥蚀,后在燕山期宁镇运动中断褶成山,故本县地层出露不全,沉积厚度较小。

县境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等,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奥陶系中上统,以及摆佐组以上的石炭系地层。前震旦系板溪群出露厚度约400米,出露面积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震旦系厚395米,出露面积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寒武系厚1626米,出露面积14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3.0%;奥陶系厚108米,出露面积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4%;石炭系厚12米,出露面积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2%;二叠系厚516米,出露面积18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3%;三叠系厚1523米,出露面积19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白垩系——下第三系残留最大厚度200米,面积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0.3%。全县各时代地层中,碳酸盐组厚3027米,占出露地层总厚度的61.8%,面积153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5%;碎屑岩组(包括峨嵋山玄武岩)厚1868米,占出露地层总厚度的32.2%,面积48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1%。前震旦系、震旦系地层主要出现在金中中部和双流、白马、翁昭、南龙、顶兆、毛坪和新山,在龙水、龙广、哨上亦有小面积出现。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变余砂岩,板岩、千枚岩、紫色页岩、砂页岩、白云岩。

境内地层与下寒武系过渡层的灯影组、牛蹄塘组含有丰富的磷矿。寒武系地层是本县的主要地层,各乡(镇)均有出现,占全县总面积的60%。出露的岩石主要为页岩、砂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二叠系地层在县内出现面积亦较大,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主要出现在原羊场区和原马场区,在毛栗、毛坪、马江、穿洞、双流、南龙等地亦有少量呈带状和零星分布。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砂岩、页岩、砂页岩、玄武岩,夹有煤层。

三叠系地层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0%,主要在坝子、水口、杠寨、久场坝、宝星、宅吉等地出露。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

第三系地层主要出现在花梨乡的枫桥一带。出露的岩石为紫红色砾岩、泥质砂岩,含钙质丰富。

第四系地层在全县各地零星分布,为红色粘土覆盖层。在高寨乡的平寨、杠寨有少量奥陶系地层。在穿洞、双流、马江等地三叠系的边缘有小面积的呈带状石岩系地层分布。

县境第四系土被发育较好。在碳酸页岩区海拔1000~1400米的丘陵剥夷面上往往有厚约2米以下的风化壳,为黄褐色至棕红色亚粘土,与基岩界线明晰。由于基岩表面参差不齐,风化壳厚度变化较大,在碟形洼地之中,厚度可达5米以上。在碎屑岩区,为土黄至灰黄色亚粘土,夹有较多的岩石碎块,土被与基岩界线模糊,其厚度一般小于1米。在溪流旁侧或一些喀斯特坡立谷中,常有河岸阶地发育,阶地一般上部为砂质壤土或砂质粘土,下部为砾石层或砂砾层。禾丰河谷阶地发育良好,可见五级。其它第四纪堆积为小型洪积扇,常分布于地表径流较强的碎屑岩地带;在陡峻地貌附近常有堕积物;在碳酸盐岩区的溪流上常有石灰华堆积;在喀斯特洞穴中有碳酸钙堆积及古地下河阶地堆积等。

县境内的褶皱构造,具有背斜短而宽缓呈穹状、向斜窄而紧凑呈条线状的特点。褶皱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南部则偏转为北东——南西。主要的褶皱构造有:翁昭背斜,展布于县境东部;洋水背斜为本县褶皱构造主要格架,展布在西部;最宽开阔的清河背斜展布于南部。这三大背斜,形成本县构造的主要格架。除此,北部尚有五台山向斜,中部有两路口向斜,西南部为穿洞盆地,东南部为平寨向斜。

东西走向的黔中深断裂,自瓮安入境,经花梨、顶兆、白马洞一带,向修文、息烽方向展延,在县境内断距约1000米。黔东北的几组东北向断裂——湄潭断裂、敖溪断裂、钟灵塘头断裂在本县境内与黔中东西向深断裂交汇。在清河至哨上一线,展布着一条与黔中深断裂大致平行的次级断裂(在修文县境内与黔中深断裂交汇),为黔东西向深断裂的派生构造,使开阳县境南部形成一个东西向的地堑式构造。黔中深断裂的南盘为下降盘,下降盘的羽毛状次级断层发达。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的断裂均有发育,断裂纵横交错,构造复杂。在县境西南部,主要呈帚状构造,东部则主要呈“多”、“歹”形构造。

二、地貌

县境地貌由于风化强烈,流水侵蚀、溶蚀严重,岩溶较为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山地、丘陵、盆地(坝地)皆有,以山地为主。全县山地面积187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2.7%,丘陵面积10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9%;盆地(坝地)面积4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4%。土地以低中山为主,占山地面积的60.7%;中山次之,占山地面积的26%;低山最少,占山地面积的13.3%。另外,由河流切割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比较突出,由岩溶发育形成的岩溶地貌比重较大,占全县面积的75.9%。依照各种地貌的组合,全县可分为四个地貌区。

(一)西部中中山地貌类型区:西部中中山地貌类型区包括双流、白马的大部分,高云、金中的一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海拔1400~17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主要岩层为上寒武系白云岩、砂页岩。大部分地区呈现覆盖式和半覆盖式岩,如在双流到刘育一带,分布着由水平白云岩层遭受侵蚀后形成的桌状山、阶梯式山,其上覆盖着第四纪红色粘土。双流西部的狼鸡岭为地壳褶皱运动形成的背斜山,相对高差在300米左右,山体主要由寒武系硬质页岩组成,山高坡陡,冲刷严重,冲沟发育。

(二)羊场、城关低中山丘陵地貌类型区:羊场、城关低中山丘陵地貌类型区,包括原羊场区、城关区的大部分和高云、永温的一部分地区。属于1200~1400米高原剥夷面。在原羊场区和城关区的大部分地区,高原面保存较完整,地面起伏不大。由许多相对高差在100米左右的老风化壳缓丘和半覆盖式岩溶缓丘组成。在羊场与城关之间,由于受河流的冲刷和切割,原来的高原面受到破坏,形成低中山河谷地貌,但大部分山头仍保留在1200米左右的高原面水平。河谷深度达300~400米,在沿河一些地区由河漫滩和阶地发育形成宽谷盆地和冲刷坝子。主要岩层为寒武系页岩、白云岩、二叠系、石灰岩、砂页岩,三叠系砂岩、石灰岩。

(三)清河、花梨低中山山地河谷地貌类型区:清河、花梨低中山山地河谷地貌类型区,包括原清河区和原花梨区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1100~1200米之间,河谷低部海拔500米,相对高差600~700米。由于乌江河、洛旺河、南贡河贯穿本地区,受水流的冲刷切割,沟壑纵横,山高坡陡。中部花梨、新场、中桥等地残存部分低中山丘陵。岩层以寒武系白云岩、石灰岩为主。

(四)北部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区:北部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区包括原冯三、马场区的大部分地区,面积56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8%。地势较平缓,海拔多在800~1000米左右。该地貌类型区是乌江南岸保存较好的800~1000米级高原面貌的一部分。地面平缓,相对高差在100米以下的老风化壳缓丘分布较广。岩层以寒武系白云岩、二叠系石灰岩、三叠系砂页岩为主。在石灰岩地区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纪红色粘土,形成覆盖式或半覆盖式岩溶地貌。山体浑圆,坡度平缓。本地区河流较少,冲刷较轻,切割亦浅,相对高差多在50~100米之间。乌江绕北流过,切割成很深的“V”形河谷,河床海拔600米左右,河岩陡峻,极少阶地发育。

三、山脉

贵州山脉,来自昆仑,至云南宣威入威宁县。分三大支:北曰娄山山脉,南曰苗岭山脉,东曰武陵山脉。苗岭山脉自清镇境内分一支东北行,止于乌江南岸,为贵阳、修文、息烽、开阳诸山,开阳山脉即此支山脉。洛旺河外之花梨,为武陵山脉之余脉。开阳山脉总分为三系。

(一)中部及西北山脉:自息烽南望山、开阳狼鸡岭入境,至双流高峰寺,分布于城关、双流、冯三等地。自双流起,迤逦东行,分为三大支:

中支:经干把衙、竹根寨,至县城;由老灌田、老王坡分一支经石头、马田、王必、白安营、赵家寨、蛇场、马江、三合场、毛坪、毛栗,南达新南河,北达两路口、中火炉、马场、宅吉。其东北抵大角口,至五台山,抵清水口。

右支:由干把衙,经打铁哨、耳环屯、博上,至枇杷哨;于耳环屯分一支走顶方、顶坝,脚盆坡、佘家营,达南贡;于脚盆坡分一支走翁朵、毋溪、中坝,达洛旺河;于耳环屯分一支走顶兆、何家营、谷光、箐口,达翁昭。

左支:由双流走芦蒿坝、刘家衙、杨家衙、永温,达山板桥。

其西北边境诸山,由狼鸡岭分一支走用沙坝、勒马山、玉皇观、洋水新场、大水沟、大坝田、洪水营,直抵大塘口。

(二)南部山脉:由贵阳蔡家关、新铺分二支入开阳境,布满清河、羊场南部。

西支:由乌当马场入境,右为哨上、南江河南岸,左为洗泥坝、马头寨、猴场诸山。

东支:由拐二、拐堕入境,经坝子新场、羊场、高寨、杠寨,达平寨、蒲窝八寨。又一支由拐二分一支,西北走谷光、立京、立贾,其东北走毛栗庄,抵棉花渡。

(三)江外山脉:由福泉、瓮安县入境,至洛旺河东岸轿顶山。一支走花梨、米坪,抵清水口;一支东走石家卡、高楼、狗场、龙坑,抵乌江南岸。分布于花梨全境。



四、山岭

县地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地带,属黔中苗岭山群。县境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1000~1400米。县境南部多山,北部多峡谷。地势最高为双流狼鸡岭,海拔1702米,最低为龙水两河口,海拔506.5米,最大相对高差1195.5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主要山岭:西面为赤金山,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北起于息烽县黑石头,经南极顶至天堰山,沿开阳、息烽边境南延,经刺竹山、狼鸡岭、龚家大岭进入修文县。过境长度约18公里,最高为狼鸡岭,海拔1702米。中部有冷淡坡,北起冯家坡,经羊角岭,大云盘,冷淡坡,老王坡至大营坡,北段与赤金山平行;自大营坡后,向西南方向偏转,走向东北——西南,经大岩坡,岩上、燕窝,沿修文边境与赤金山交汇,绵延约40公里,以大岩坡最高,海拔1504米。东南部为云顶山,山岭脉络不甚明显,主要有琴堡大坡、牛尾大坡、地也山,野猫山等,以和尚坡顶最高,海拔1537米。除此,县境南部尚有梨园坡(海拔1455米)、脚盆坡(海拔1351米)、祖阳坡(海拔1346米)、马鞍山(海拔1342米)、太子山(海拔1430米)、三角坡(海拔1415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