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情 况 |
名 称 |
能天和磷业5000吨/年甲酰胺 |
所属行业 |
磷化工 |
| |||||||
地 址 |
开阳县双流镇 |
建设性质 |
新建√ 改扩建□ | |||||||||
简 介 |
甲酰胺是西南院于8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的有机化工产品,采用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路线,1998年该院在四川泸州建有1500吨/年生产装置。目前该项目采用甲醇羰基合成路线。 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将为黄磷尾气的治理与利用做出新的示范,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双高一优”(即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化、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要求,使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与西部黄磷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大幅提升西部工业的技术水平。 | |||||||||||
实施地点及 相关情况 |
贵州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品位高(含P2O5 32%以上的磷矿,占全国储量的78%),贵州省开阳县已探明磷矿储量11.5亿吨。 全国产生黄磷尾气约为17亿m3,其中贵州达4~4.8亿m3,该废气绝大部分是经燃烧后直接向大气排放。17亿m3黄磷尾气经热值测算,相当于63万吨的标煤。 | |||||||||||
必要性 |
甲酰胺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医药、农药、染料的原料,也是优良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聚丙烯腈共聚物的纺丝和离子交换树脂中以及塑料制品的防静电涂饰或导电涂饰等。 国内黄磷尾气常用的净化方法是通过水洗和碱洗,初步净化后除用于锅炉燃烧外,少部分再用0.1~0.5%的次氯酸钠溶液氧化吸收,去除磷、砷和有机硫等有害杂质,最后再经碱洗除去氯后用于草酸、甲酸的生产。但由于生产成本偏高、经济性下降,导致其应用局限性很大。所以,开发新的净化工艺很有必要。 | |||||||||||
项 目 资 源 评 价 |
现 状 |
本项目采用四项最新技术成果——世界领先的原始性创新黄磷尾气净化与提纯技术、羰基合成甲酸甲酯自主创新技术、新的甲酰胺合成路线及其集成创新技术,利用黄磷尾气生产价值较高的化学品——甲酰胺。 | ||||||||||
可开发条件 |
本公司黄磷生产所产生480万Nm3的尾气加以回收利用,相当于减少近1800吨的标准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该项目每年减排SO2十二吨,CO 3660吨。净化回收黄磷尾气并综合利用具有很好示范作用,基本可实现黄磷尾气零排放。 | |||||||||||
科研部门 确认情况 |
西南化工设计院 | |||||||||||
市场预测 |
定位 |
国际√ 国内 √ | ||||||||||
供求状况 |
市场需求量: 万吨 |
现有供应量: 万吨 | ||||||||||
投 资 收 益 分 析 |
投资估算 |
项目总投资:52684.25万元 |
自筹:30000.25万元 | |||||||||
引进:22684万元 | ||||||||||||
财务评价 |
年销售收入 |
81895万元 |
投资回收期 |
4年 | ||||||||
年利润率 |
42.87% |
内部收益率 |
| |||||||||
投资利润 |
22586万元 |
净现金流量 |
| |||||||||
需要合作提供 |
资金√ 技术□ 设备□ 市场□ 管理□ 其他: | |||||||||||
投资方式 |
独资√ 合资√ 合作√ 租赁□ BOT□ TOT□ 重组□ 兼并□ | |||||||||||
项目前期情况 |
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 |||||||||||
联系方式 |
贵州省开阳县招商引资服务中心 陈 黔 0851—7227956 盛志勇 0851—7224519 贵州省开阳县工业园区招商部 潘光东 0851—7229766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