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2021-2030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环境保护 » 监督管理
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2021-2030年)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目  录

第1章 总则................................................................................................................. 1

1.1 规划编制的背景、意义............................................................................... 1

1.1.1 规划编制的背景............................................................................... 1

1.1.2 规划编制的意义............................................................................... 3

1.2 指导思想....................................................................................................... 3

1.3 编制依据....................................................................................................... 3

1.3.1 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规、文件....................................................... 3

1.3.2 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资料................................................... 7

1.3.3 相关规划和其他基础资料............................................................... 8

1.4 基本原则....................................................................................................... 8

1.5 规划内容..................................................................................................... 10

1.6 规划范围..................................................................................................... 10

1.7 规划期限..................................................................................................... 11

1.8 规划目标..................................................................................................... 12

第2章 区域概况....................................................................................................... 14

2.1 区位条件..................................................................................................... 14

2.1.1 地理区位......................................................................................... 14

2.1.2 行政区划......................................................................................... 14

2.2 自然气候条件............................................................................................. 14

2.2.1 气象................................................................................................. 14

2.2.2 水资源............................................................................................. 15

2.2.3 地质................................................................................................. 15

2.2.4 地形、地貌..................................................................................... 16

2.2.5 土壤、植被..................................................................................... 17

2.2.6 水系分布......................................................................................... 17

2.2.7 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 18

2.3 社会经济状况............................................................................................. 18

2.3.1 规划区人口..................................................................................... 18

2.3.2 经济发展及财政收入情况............................................................. 20

2.3.3 特色产业......................................................................................... 21

2.4 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22

2.4.1 生态环境敏感区............................................................................. 22

2.4.2 水环境质量状况............................................................................. 24

2.5 相关规划解读............................................................................................. 26

2.5.1 《开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26

2.5.2 《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19-2021年)................ 27

第3章 污染源分析................................................................................................... 28

3.1 用水及排水体制......................................................................................... 28

3.1.1 用水情况......................................................................................... 28

3.1.2 排水情况......................................................................................... 28

3.1.3 农户改厕普及情况......................................................................... 29

3.1.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34

3.2 污染负荷预测............................................................................................. 40

3.2.1 农村生活污水量预测..................................................................... 40

3.2.2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确定................................................................. 44

第4章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46

4.1 治理方式选择............................................................................................. 46

4.2 设施选址布局............................................................................................. 48

4.2.1 总体布局......................................................................................... 48

4.2.2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 49

4.3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 50

4.3.1 污水收集系统规划原则................................................................. 50

4.3.2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规划................................................................. 51

4.4 污水处理技术工艺选择............................................................................. 56

4.4.1 污水处理技术工艺选择原则......................................................... 56

4.4.2 污水处理工艺................................................................................. 56

4.5 设施出水排放要求..................................................................................... 57

4.6 验收移交..................................................................................................... 59

第5章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60

5.1 农村黑臭水体环境现状调查..................................................................... 60

5.1.1 水文条件调查................................................................................. 60

5.1.2 水质现状调查................................................................................. 60

5.2 污染源调查................................................................................................. 61

5.3 整治目标..................................................................................................... 61

5.4 整治方案..................................................................................................... 61

第6章 工程估算与资金筹措................................................................................... 63

6.1 工程估算..................................................................................................... 63

6.2 资金筹措..................................................................................................... 64

6.2.1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64

6.2.2 有效整合涉农专项资金................................................................. 65

6.2.3 加强社会资本引导与合作............................................................. 65

第7章 设施运行管理............................................................................................... 67

7.1 管理组织架构............................................................................................. 67

7.1.1 政策层面......................................................................................... 67

7.1.2 县级层面......................................................................................... 67

7.1.3 乡镇层面......................................................................................... 68

7.1.4 村级层面......................................................................................... 68

7.1.5 农户层面......................................................................................... 69

7.1.6 运维机构层面................................................................................. 69

7.2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69

7.2.1 目前存在的问题............................................................................. 69

7.2.2 确立竣工验收与运维移交准则..................................................... 70

7.2.3 处理设施定期维修保护措施......................................................... 73

7.2.4 运维机构的考核体系建设............................................................. 75

7.3 运维资金估算............................................................................................. 76

7.3.1 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资金估算............................................. 76

7.3.2 分散式设施运维资金估算............................................................. 80

7.3.3 污水收集管网运维资金估算......................................................... 82

7.4 运维资金筹措............................................................................................. 84

第8章 效益分析....................................................................................................... 85

8.1 环境效益..................................................................................................... 85

8.2 社会效益..................................................................................................... 85

8.3 经济效益..................................................................................................... 86

第9章 保障措施....................................................................................................... 87

9.1 加强组织领导............................................................................................. 87

9.2 保障项目投资............................................................................................. 87

9.3 规范项目建设............................................................................................. 87

9.4 加强技术支撑............................................................................................. 88

9.5 强化督导考核............................................................................................. 89

9.6 加强运营监管............................................................................................. 89

9.7 鼓励群众参与............................................................................................. 90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 91

10.1 结论........................................................................................................... 91

10.2 建议........................................................................................................... 92



第1章  总则

1.1 规划编制的背景、意义

1.1.1 规划编制的背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省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从农村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2018年10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明确由生态环境部牵头负责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改善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予以大力推进。2008年以来,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37亿元,共完成17.3万个村庄环境整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近30万套,2亿多农村人口受益。整治后的村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但是,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还比较薄弱,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强化科学规划和统筹推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近期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县级人民政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9年9月20日印发了《关于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9〕756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规划的编制可全面梳理、掌握县域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使用和损毁情况,为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规范化建设、运维、整改提升提供依据。

在此背景下,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开阳分局委托贵州宏益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旨在针对开阳县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改造规划方案,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改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估算投资运维费用。

1.1.2 规划编制的意义

通过此次《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依托开阳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下一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1.2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染物减量化、水资源再生利用,改善乡镇环境面貌,有效防止水环境污染,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要求,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坚决打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

1.3 编制依据

1.3.1 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规、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5)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6)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7)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8)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

(9)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修正);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

(11)        《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环水体〔2017〕);

(12)        《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9年5月);

(13)        《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2月);

(14)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5〕39号);

(15)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黔党办发〔2018〕32号);

(16)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责任分工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36号);

(17)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8〕1号);

(18)        《关于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7〕1号);

(19)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通知》(黔环办〔2019〕35号);

(20)        《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黔领办〔2019〕4号);

(21)        《关于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9〕756号);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环发〔2013〕130号);

(2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规范编制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19〕403号);

(24)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指南>和<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的通知》(农办社〔2020〕7号);

(25)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环土壤〔2018〕143号);

(26)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黔农领办〔2019〕14号);

(27)        《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农人居通[2019]3号);

(28)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土壤[2020]4号);

(29)        《关于印发<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试行)>的函》土壤函[2020]7号;

(30)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19]24号);

(31)        《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农发〔2019〕14号);

(32)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有关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33)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有关重点工作任务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

(34)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实施<贵州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环通[2018]328号);

(35)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黔环办[2020]62号);

(36)        《贵州省乡村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2018-2020年)》;

(37)        《贵州省中心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方案(2018-2022年)》。

1.3.2 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资料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3)             《城市排水工程规范》(GB50318-2017);

(4)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

(5)             《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CJJT163-2011);

(6)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4-2008);

(7)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8)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

(9)             《贵州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2013年4月);

(10)        《贵州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适用技术指南(试行)》(2014年3月);

(11)        《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14)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03);

(15)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2012);

(16)        《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

(1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19)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

(2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424-2019);

(2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2)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25)        《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9);

(2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DB52/T1057-2015)。

1.3.3 相关规划和其他基础资料

(1)             《开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2)             开阳县各乡(镇)城镇规划;

(3)             现场调查资料。

1.4 基本原则

结合开阳县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编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以县域总体规划为先导,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村庄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给排水、改厕和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状况、生活污水产排规律、环境容量、村民意愿等因素,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科学规划和安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突出重点,梯次推进

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综合考虑现阶段城乡发展趋势、财政投入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合理确定污水治理任务目标。优先整治生态环境敏感、人口集聚、发展乡村旅游以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梯次推进,全面覆盖。

(3)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综合考虑村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污水产排污状况、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等,科学确定本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靠近城镇、有条件的村庄,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人口集聚、利用空间不足、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采取管网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治理方式。污水产生量较少、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方式。

(4)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推动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鼓励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受益农户付费制度和多元化的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治理长效。

(5)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充分调查农村水环境质量、污水排放现状和治理需求,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污水产生规模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综合判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实用、管理方便、运行稳定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手段和途径。

(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农民以技工投劳等方式参与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第三方治理。

1.5 规划内容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现状水平,分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与达标率,结合相关规划、人口规模、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地形及规划用地布局等因素,合理地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规划:分析现有的运维管理模式,总结运维管理的困难及制约因素,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提出切实有效的运维管理规划。

1.6 规划范围

开阳县县域内的行政村共计111个,总面积为1973.86平方公里。

根据现有资料和现场调查,截至2020年底,贵阳市开阳县已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64个,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行政村数达到57.7%。其中,已开展污水治理率达60%及以上的行政村数为1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9%。污水治理率未达到60%的行政村数量为100个。根据编制指南的要求,本次规划重点治理优先选取水源保护区、中心村、“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传统村落、改厕整村推进、存在农村黑臭水体村庄。同时,结合相关上位规划与省、市主管部门对本次规划编制范围的界定,确定本规划编制范围为污水治理率仍未达到60%及以上的100个行政村中的60个。

表1.6-1 开阳县辖区内规划治理的村庄名录

序号

规划时期

村庄

数量

1

近期

硒城街道城西村、金中镇茅坡村、冯三镇四坪村、冯三镇双山村、冯三镇新华村、冯三镇毛坪村、冯三镇金龙村、冯三镇毛力村、楠木渡镇红星村、楠木渡镇谷阳村、楠木渡镇两路村、楠木渡镇新凤村、龙岗镇大荆村、龙岗镇大鸭村、花梨镇高坪村、花梨镇建中村、南龙乡东官村、南龙乡佘家营村、宅吉乡潘桐村、宅吉乡官庄村、龙水乡新场村、龙水乡花山村、米坪乡大坝村、米坪乡云湾村、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毛家院村、南江布依族苗族乡双塘村、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杠寨村、高寨苗族布依族乡平寨村、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久场村、毛云乡鲁底村

30

2

远期

云开街道石头村、双流镇用沙村、双流镇白马村、金中镇寨子村、金中镇丰厚村、金中镇岩脚村、金中镇茶园村、冯三镇堕秧村、冯三镇辉黔村、龙岗镇立京村、龙岗镇格林村、龙岗镇卡比村、龙岗镇坝子村、宅吉乡三联村、花梨镇新山村、花梨镇十字村、花梨镇翁昭村、南龙乡中桥村、南龙乡土香村、宅吉乡保星村、龙水乡龙江村、米坪乡大坪村、米坪乡伍寨村、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新隆村、高寨苗族布依族乡牌坊村、高寨苗族布依族乡高寨村、高寨苗族布依族乡大冲村、高寨苗族布依族乡石头村、毛云乡簸箕村、毛云乡黄孔村

30

1.7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21-2025年。

远期为2026-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

1.8 规划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率,实现贵阳市开阳县农村地区水环境的基本改善,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1、规划近期目标(2021-2025年)

近期优先治理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传统村落、中心村、改厕整村推进以及水体产生黑臭的村庄,重点考虑对生活饮用水源地有影响的、以及重要河流周边的行政村,并梯次纳入规划。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标准根据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农田灌溉区等地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污水处理系统尾水利用等因素综合确定,并符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 1424-2019)相应要求。近期(2021-2025)治理行政村30个(其中16个行政村已有污水处理设施,但污水收集治理率达不到60%的要求,本次规划提升治理率至60%以上),惠及人口总数为49678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总投资为5163.6万元。到2025年,全县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36.9%(治理行政村数41个),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行政村数达到70.3%(覆盖行政村数78个,包括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64个和基本无污水处理设施,近期规划中新增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14个)。其中,规划治理区内每个行政村污水收集治理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均能达标,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效率,污水得到有效管控,不形成地表径流、横流。

2、远期规划目标(2026-2030年)

远期(2026-2030)治理行政村30个(其中2个行政村已有污水处理设施,但污水收集治理率达不到60%的要求,本次规划提升治理率至60%以上),惠及人口总数为42032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总投资为4416.3万元。到2030年,全县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4.0%(治理行政村数71个),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的行政村数达到95.5%(覆盖行政村数106个,包括已建设施的行政村64个、近期规划覆盖的行政村14个、远期规划中新增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28个)。其中,规划治理区内每个行政村污水收集治理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均能达标,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效率,污水得到有效管控,不形成地表径流、横流。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区位条件

2.1.1 地理区位

贵阳市开阳县地处黔中,位于贵州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5′~107°17′,北纬26°48′~27°22′,南北长64.5公里,东西宽53公里,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总面积占贵州省面积的1.15%。南距省会城市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10公里,位于连接贵阳与遵义两大城市的次中心区域。

2.1.2 行政区划

全县辖区内共有3个街道,7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2个社区服务中心、111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包括硒城街道、云开街道、紫兴街道、金中镇、双流镇、冯三镇、楠木渡镇、龙岗镇、南龙乡、永温镇、宅吉乡、花梨镇、龙水乡、米坪乡、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毛云乡。

2.2 自然气候条件

2.2.1 气象

开阳县县境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无霜期长,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多云雾,湿度大。年平均气温介于10.6~15.30℃之间。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2.3℃,极端最高气温35.4℃;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1℃。春、冬、夏 季风交替,气温回升缓慢,寒潮频繁,天气多变,气温波动大。夏季光照充足,降水强度大;秋季多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凝冻大,雾多日照少。

2.2.2 水资源

县境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和部分客水。年均降水总量22.51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10.13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2.22亿立方米,平均年为7.8——9.7亿立方米,枯水年为5.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7亿立方米,占67.82%,地下水3.26亿立方米,占32.18%。平水年(50%保证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837立方米,为全省人均3530立方米的75.0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属中等水平。

贵阳市开阳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3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38.3万千瓦的大花水电站、格里桥电站、南江电站、紫江电站已建成投运。

2.2.3 地质

开阳县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属黔中高原区。地势较高、起伏不平,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在频繁、剧烈的地壳运动中,境内多次出现深断裂和大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北东向、东西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这些断裂常相互交切,形成复杂的交叉断裂,对控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在地层构造区域中,开阳地区南及西南属前震旦系板溪群、下江群出露区。地层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微生物化石较丰富,并蕴藏着丰富的磷块岩和锰矿,如县境洋水、用砂、龙水、翁昭等地磷矿蕴藏区。在贵州震旦系地层分布区中,开阳地区属震旦系峡东型(黔中型)——台地相沉积建造露头分布区,地层发育较差。包括两统、三组或两统、二组、一群。该层震旦系下统地层发育极差,在开阳、清镇、息烽一带,为冰河(湖)相的马路坪群;在开阳、息烽、福泉等地为上升洋流富集成磷组合(曾被称作洋水组),富含磷质叠层石及藻类,厚仅数十米,具有台地潮坪——浅滩相沉积特征。

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县地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中部黔中早拱断褶束,在吕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等构造运动中,多次隆升,间断沉积,沉积多遭剥蚀,后在燕山期宁镇运动中断褶成山,故本县地层出露不全,沉积厚度较小。

2.2.4 地形、地貌

开阳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地带,北临长江南岸的重要支流乌江。南北长约64.5km,东西宽约53km,总面积2026km2。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势最高处位于金钟镇狼鸡岭,海拔1731m;最低处位于龙水乡小河口,海拔529m。全县平均海拔1073m。境内河流最终流向东北方汇入乌江,终归长江干流。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地势起伏大。东—西南部为低中山河谷,河谷纵横、山高坡陡,沿河谷多分布宽谷盆地和冲积坝子(冲积平原);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相对平缓,但河谷地区因为以下切侵蚀为主,多形成“V”形河谷,河岸陡峭,很少有阶地、盆坝形成;东南部是中山丘陵,山间多坝子,丘陵起伏平缓;西部以低中山丘陵为主。总体来说,开阳县境内山地、丘陵、盆地、河谷错综分布,但盆地、坝子少,山区面积最广。由于石灰岩分布广泛,加上受湿热气候影响,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2.2.5 土壤、植被

开阳县土壤属黔中山原丘陵黄壤、黄色石灰土、大眼泥土区。地带性土壤为黄壤,土壤类型比较单一,土层深厚,酸性较重。据开阳县土壤调查,砂质土约占30%,黏壤约40%,黏土占10%,土壤占20%。

开阳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代表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等多种植物。乔木有青冈、白杨、板栗、枫树、樟树等。林下有杜鹃、竹、马桑、红子等灌木草丛。由于湿度大,近地层苔藓、地衣发达。木本植物1000多种,草类120多种,中药材580余种。全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2.9%,林地总面积约71万亩,总木材蓄积量约40万立方米。

2.2.6 水系分布

境内河流均属山区雨源型河流,由降雨补给河川径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乌江、清水江、鱼梁河、谷撒河,分别流经县境的北、东、南和西北。全县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30余条,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下的溪流亦有3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有乌江,流域面积在1000~10000平方公里的有清水江和鱼梁河,流域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谷撒河、翁昭河、花桥河、细泥河、洋水河,其余河流流域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境内河流总的流向是由西南流向东北。河流总长911.7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450米。

2.2.7 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筑府函〔2017〕110号)相关规定,贵阳市开阳县水环境功能区划如附表1、附表2所示。

2.3 社会经济状况

2.3.1 规划区人口

根据调查统计资料,全县 2019 年末常住人口为39.04万人。生活污水纳管治理服务人数18.0489万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收集处理服务人数涉及2.4573万人;本次规划涉及的 60个村庄需要治理污水的人数约 9.1710万人。各村常住人口统计表见表2.3-1。

表2.3-1 本规划涉及60个村庄常住人口统计表

序号

县区

乡镇(街道)

行政村

是否中心村

是否涉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集镇污水处理厂治理覆盖人口数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治理受益人口数

需要治理污水人口人数

需要治理污水户数

1

开阳县

云开街道

石头村

0

0

2560

640

2

开阳县

硒城街道

城西村

1216

0

3020

755

3

开阳县

双流镇

用沙村

0

0

936

234

4

开阳县

双流镇

白马村

0

0

2090

523

5

开阳县

金中镇

寨子村

0

0

1824

456

6

开阳县

金中镇

丰厚村

0

0

798

200

7

开阳县

金中镇

岩脚村

0

0

1172

293

8

开阳县

金中镇

茅坡村

0

0

1260

315

9

开阳县

金中镇

茶园村

0

0

1118

280

10

开阳县

冯三镇

四坪村

0

1500

981

245

11

开阳县

冯三镇

堕秧村

0

0

1476

369

12

开阳县

冯三镇

双山村

0

265

867

217

13

开阳县

冯三镇

辉黔村

0

0

1132

283

14

开阳县

冯三镇

新华村

0

210

1768

442

15

开阳县

冯三镇

毛坪村

0

190

2054

514

16

开阳县

冯三镇

金龙村

0

120

1894

474

17

开阳县

冯三镇

毛力村

0

0

2200

550

18

开阳县

楠木渡镇

红星村

0

0

2373

593

19

开阳县

楠木渡镇

谷阳村

0

460

2571

643

20

开阳县

楠木渡镇

两路村

0

0

1853

463

21

开阳县

楠木渡镇

新凤村

0

348

2432

608

22

开阳县

龙岗镇

立京村

0

0

1334

334

23

开阳县

龙岗镇

格林村

0

0

1152

288

24

开阳县

龙岗镇

卡比村

0

0

1472

368

25

开阳县

龙岗镇

大荆村

0

312

1560

390

26

开阳县

龙岗镇

坝子村

0

0

1850

463

27

开阳县

龙岗镇

大鸭村

0

290

1741

435

28

开阳县

花梨镇

新山村

0

0

1930

483

29

开阳县

花梨镇

十字村

0

0

990

248

30

开阳县

花梨镇

高坪村

0

410

1978

495

31

开阳县

花梨镇

翁昭村

0

0

2318

580

32

开阳县

花梨镇

建中村

0

730

990

248

33

开阳县

南龙乡

中桥村

0

0

1820

455

34

开阳县

南龙乡

东官村

0

0

896

224

35

开阳县

南龙乡

土香村

0

0

1102

276

36

开阳县

南龙乡

佘家营村

0

0

845

211

37

开阳县

宅吉乡

保星村

0

0

2190

548

38

开阳县

宅吉乡

三联村

0

0

832

208

39

开阳县

宅吉乡

潘桐村

0

350

1890

473

40

开阳县

宅吉乡

官庄村

0

580

1340

335

41

开阳县

龙水乡

新场村

0

0

1890

473

42

开阳县

龙水乡

花山村

0

0

1180

295

43

开阳县

龙水乡

龙江村

971

0

1788

447

44

开阳县

米坪乡

大坪村

0

0

1304

326

45

开阳县

米坪乡

大坝村

0

0

886

222

46

开阳县

米坪乡

云湾村

112

0

1276

319

47

开阳县

米坪乡

伍寨村

0

0

1618

405

48

开阳县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新隆村

0

0

1646

412

49

开阳县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毛家院村

0

1109

1783

446

50

开阳县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双塘村

0

0

1400

350

51

开阳县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杠寨村

0

272

2240

560

52

开阳县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牌坊村

0

0

1000

250

53

开阳县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高寨村

0

1231

1100

275

54

开阳县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平寨村

0

0

1820

455

55

开阳县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大冲村

0

0

800

200

56

开阳县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石头村

0

0

950

238

57

开阳县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久场村

0

1170

1750

438

58

开阳县

毛云乡

簸箕村

0

0

1094

274

59

开阳县

毛云乡

黄孔村

0

0

636

159

60

开阳县

毛云乡

鲁底村

0

0

940

235

合计








91710

22938

2.3.2 经济发展及财政收入情况

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4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84.59亿元,下降7.5%;第三产业增加值98.19亿元,增长7.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08%,比上年上升3.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7%,比上年下降15.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54%,比上年上升11.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56975元,下降0.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5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GDP比重为69.1%,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1.2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58.19亿元,下降5.9%,第三产业62.88亿元,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7%,涨幅比2018年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控制在3.5%以内。

2.3.3 特色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旅游活县的思路,强力推进磷化工、富硒农产品、喀斯特生态旅游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磷化工业:现已基本形成了“双流-永温-金中磷化工走廊”和初具规模的磷及磷化工和相关产业集群。主要生产能力为:优质磷矿400万吨/年、黄磷10万吨/年、三聚磷酸钠10万吨/年、工业磷酸10万吨/年、食品级磷酸1.5万吨/年、饲料级脱氟磷酸三钙1.5万吨/年、固体五氧化二磷0.2万吨/年、六偏磷酸钠0.25万吨/年、工业级磷酸一铵0.5万吨/年、赤磷0.1万吨/年,以及硫酸6万吨/年、普通过磷酸钙10万吨/年、钙镁磷肥6万吨/年、颗粒磷肥和多元复合肥各3万吨/年等。年创产值20亿元,税金1.25亿元以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将依托资源平台和优越的电力支撑条件,打造“中国磷都”。到2010年磷化工总产值达到100个亿,成为全省、全市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在市的支持下建设国家级的新材料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磷化工生态工业园,在省的支持下兴办省级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2.4 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2.4.1 生态环境敏感区

南江峡谷景区:

2000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开阳省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01年批复了《贵州省贵阳市开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阳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80.29km2,包含了南江峡谷景区、香火岩景区和紫江地缝景区。

南江峡谷景区面积30.87km2,景区定位于“以峡谷风光为主、以珍贵奇特的钙华壳景观为特色,集瀑布跌水、奇峰异石、原始植被等景物景观于一体,是开展生态观光、峡谷漂流、休闲度假的峡谷型景区”;整个景区划分为入口服务、峡谷漂流、水库观光三个片区,风景资源26处,其中一级景点共4处、二级景点共17 处、三级景点共5处,详见表2-1;概括为地景、水景2个种类层以及奇峰、峡谷、洞府、石林石景、泉井、溪流、瀑布跌水等7个形态层。

表2.4-1  南江景区景点综合评价一览表

序号

景点名称

类型特征

景点级别

1

滴水岩瀑布

水景—瀑布跌水

三级

2

思悟崖

地景—奇峰

三级

3

一唱三合

水景—瀑布跌水

二级

4

水落亭台

水景—瀑布跌水

二级

5

猴子望天梯

地景—奇峰

二级

6

盼鹊桥

地景—石林石景

二级

7

滴水观音

地景—石林石景

二级

8

天外天瀑布

水景—瀑布跌水

一级

9

卡木屯瀑布

水景—瀑布跌水

三级

10

金丝猴吃香蕉

地景—石林石景

二级

11

金钟瀑布

水景—瀑布跌水

一级

12

灵龟戏水

地景—石林石景

三级

13

瀑布群落

水景—瀑布跌水

三级

14

灵台观音

地景—石林石景

二级

15

珠帘玉带

地景—洞府

二级

16

虬龙入海

水景—瀑布跌水

一级

17

鬼斧神工

地景—洞府

二级

18

飞鹰壁

地景—峡谷

二级

19

诸葛亮峰

地景—奇峰

二级

20

渔舟唱晚

水景—溪流

二级

21

诸葛亮授计

地景—石林石景

二级

22

石门圣泉

水景—泉井

二级

23

石门鬼怪

地景—洞府

一级

24

观音石

地景—奇峰

二级

25

少女沐浴

水景—瀑布跌水

二级

26

海豚送客

地景—奇峰

二级

景区定位于“以峡谷风光为主、以珍贵奇特的钙华壳景观为特色,集瀑布跌水、奇峰异石、原始植被等景物景观于一体,是开展生态观光、峡谷漂流、休闲度假的峡谷型景区”。整个景区有污水处理站3座,分别为龙广桥办公区污水处理站(6立方米/小时)、梯子岩度假村污水处理站(6.25立方米/小时)、锣鼓冲度假村污水处理站(4.6立方米/小时);公测污水处理站3座,分别为龙广桥公厕污水处理站(4.5立方米/小时)、梯子岩操子塘环保公厕污水处理站(2.5立方米/小时)、桃坑环保公厕污水处理站(5.2立方米/小时);污水处理站采用的工艺均为兼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目前,开阳县有15处水源地均已划分保护区,涉及村庄有19个,开阳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情况见附表3,开阳县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存在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措施不完善,一、二级保护区内有村寨原住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等情况。

2.4.2 水环境质量状况

开阳县主要河流为乌江、清水江、鱼梁河、谷撒河,主要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见表2.4-2。


表2.4-2   主要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

断面

监测

时间

监测值(mg/L)

pH

BOD5

COD

溶解氧

总磷

氨氮

挥发酚

氟化物

硫化物

氰化物

石油类

高锰酸钾指数

大寨河

05.08

7.89

2.0

10

7.88

0.02

0.070

0.0003L

0.23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2.8

石河

05.08

7.95

1.5

5

7.61

0.01

0.111

0.0003L

0.20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2.1

翁共河

05.08

8.39

1.7

4L

7.11

0.01

0.027

0.0003L

0.15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2.2

夹山河

05.08

8.35

0.8

6

7.37

0.10

0.059

0.0003L

0.19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1.6

石龙过江

05.08

8.21

1.4

10

8.28

0.04

0.210

0.0003L

0.19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2.6

光洞河

05.07

8.36

2.4

8

8.15

0.68

0.183

0.0003L

0.43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40

0.00004L

0.0001L

0.9

罗广河

05.06

8.21

1.1

4L

7.70

0.01L

0.082

0.0003L

0.11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0.8

渔梁河

05.06

0.02

1.9

4L

7.64

0.06

0.097

0.0003L

0.19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1.3

马岔河-翁昭

05.08

8.22

2.0

17

6.92

0.70

0.126

0.0003L

0.22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3.4

洋水河

05.07

8.34

0.9

12

8.00

0.18

0.137

0.0003L

0.90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2.0

中间河

05.07

7.67

1.2

9

8.77

0.02

0.169

0.0003L

0.15

0.005L

0.001L

0.01L

0.0004L

0.001L

0.05L

0.0003L

0.00004L

0.0001L

0.7

标准

6~9

≤4

≤20

≥5

≤0.2

≤1.0

≤0.005

≤1.0

≤0.2

≤0.2

≤0.05

≤0.01

≤1.0

≤1.0

≤0.05

≤0.0001

≤0.005

≤6


由表2.4-2可知,11个监测断面中,对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大寨河、石河、翁共河、夹山河、石龙过江、光洞河、罗广河、渔梁河、马岔河-翁昭、洋水河、中间河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中,光洞河和马岔河的总磷超标,其余监测因子均未超标。

2.5 相关规划解读

2.5.1 《开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发展片区划定:

形成县域规划区和外围五个发展区。分别以楠木渡为核心,宅吉、冯三共同组成的北部农业发展区;以双流、永温为核心的磷煤化工发展区;以花梨为核心,龙水、米坪共同组成的港口发展区;以南江、禾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发展区以及以龙岗为核心、南龙、毛云、高寨共同组成的南部农业发展区。

县域空间结构:

构建“一城、两镇、三域”的空间结构。以一城为中心,以两镇为县域南北服务支点,以三域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区域。

(1)“一城”指县城,全县的中心与枢纽。

(2)“两镇”指县域北部的楠木渡镇和南部的龙岗镇两个服务中心。

(3)“三域”指以磷煤化工产业基地为主的双流-永温、以旅游集聚区建设为主的南江-禾丰、以港口物流为主的花梨-龙水等优势产业区内的城镇群片区。

(4)搬迁磷化工产业发展影响的金中镇镇区人口至县城。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重点镇为楠木渡、龙岗、双流、永温、花梨、南江。一般乡镇:冯三、南龙、高寨、龙水、米坪、宅吉、禾丰、毛云。

2.5.2 《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19-2021年)

规划目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支撑体系和城乡统筹治理管理体系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变,农村在实现卫生整洁、生态和谐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小水库、自然山塘、天然湿地的保护,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站上更高台阶。


第3章  污染源分析

3.1 用水及排水体制

3.1.1 用水情况

开阳县农村用水主要来源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小部分偏远农村有利用山泉水的情况,对于行政村所在地,用水一般来源于集中供水工程,村民取水较为方便。农村生活用水主要用于淘米、洗菜、饮用、洗衣、洗漱和冲厕,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安装淋浴设施,总体而言,开阳县农户用水量处于一般水平。

3.1.2 排水情况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尽管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活污水治理效率和纳管率不断提高。但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住宅布局不规则,居民对生活污水的概念认识有偏差,农村污水呈现无序排放,大多就近排入村庄附近农田和水体,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可能威胁到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农村居民的健康埋下隐患。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为洗衣、洗漱、粪尿等厕卫污水,淘米、洗菜等厨房废水和散养牲畜圈舍污水。对于开阳县而言,农户多自家散养牲畜,淘米和洗菜等厨房排水多用于喂食牲畜(平均每户养殖1头猪或牛),农村农业种植仍然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农户厕所粪尿和牲畜圈舍粪尿多经过腐化后还田还土,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漱、洗衣废水。乡镇所在地或发展旅游的村庄,存在餐饮生活污水,经过现场调查,多数餐饮店仍然未采取隔油处理,污水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农村污水排放存在如下特点。

(1)水量特性。第一,水量小,一般情况下,农村由于人口分散以及生活习性等特点,所产生的污水量也小。第二,变化系数大,农村污水排放量和农民生活规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但是在节假日或婚丧嫁娶期间,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

(2)水质特点。第一,一般情况下,农村污水浓度低; 第二,大部分农村污水多为洗漱、洗衣废水和部分牲畜圈舍粪尿污水,性质相差不大,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和磷,但是在节假日或婚丧嫁娶期间,生活污水多为淘米、洗菜和屠宰等厨房高浓度有机废水。

(3)污水收集不完善。农村尚无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至就近水体,或经化粪池简单治理后随意渗入地下。

3.1.3 农户改厕普及情况

2018年以来,按照《开阳县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18-2020年)》,开阳县积极开展农村厕所改造,本次规划范围内60个行政村的具体改厕情况见表3.1-1。涉及1220个自然村,约9.1710万人,到目前为止,进行农村改厕整村推进工作的有13个行政村,完成439个自然村的卫生厕所改造,改厕比例达到35.98%,说明本县规划内农村居民生活卫生状况有了一定提升,但是,这与国家需要和民众期盼仍然存在差距。农村改厕后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比例为84.05%,改厕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比例为2.73%,这与现场调研情况相符,说明大部分农村厕所改造后进行了资源化利用,但是,农村“改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厕过程中,同时注意强化农村改厕工作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衔接。


表3.1-1  开阳县各行政村规划改厕情况

序号

乡镇

行政村

常住人口

自然村数

完成改厕自然村数

改厕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自然村数

改厕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村数

1

硒城街道

城西村

8651

15

15

11

4

2

云开街道

石头村

4475

30

30

30

0

3

楠木渡镇

谷阳村

5676

42

38

38

0

4

红星村

1434

45

40

40

0

5

两路村

5102

28

20

20

0

6

新凤村

4977

32

32

32

0

7

金中镇

寨子村

1548

10

1

1

0

8

丰厚村

641

6

1

1

0

9

岩脚村

1345

6

1

1

0

10

茅坡村

1437

8

1

1

0

11

茶园村

866

7

1

1

0

12

花梨镇

十字村

1289

21

21

21

0

13

新山村

1680

34

34

34

0

14

高坪村

4619

32

32

32

0

15

建中村

1540

15

15

15

0

16

翁昭村

4500

35

35

35

0

17

龙水乡

花山村

2676

12

12

12

0

18

龙江村

1788

6

6

6

6

19

新场村

4604

27

27

27

0

20

南江乡

毛家院村

3761

26

11

7

7

21

双塘村

3165

20

3

0

0

22

新隆村

3539

22

2

0

0

23

高寨乡

大冲村

1969

14

0



24

杠寨村

5389

14

0



25

高寨村

3319

7

7

1

1

26

久场村

4478

19

3

3

3

27

牌坊村

2239

13

0



28

平寨村

4531

13

0



29

石头村

2146

11

0



30

毛云乡

黄孔村

1637

10

10

0

0

31

鲁底村

2840

19

19

0

0

32

簸箕村

3208

21

21

0

0

33

米坪乡

大坝村

872

4

0



34

大坪村

1109

10

0



35

伍寨村

1487

10

0



36

云湾村

1376

12

0



37

龙岗镇

大鸭村

4237

19

0



38

大荆村

3720

28

0



39

卡比村

3741

20

0



40

格林村

1665

19

0



41

立京村

2719

17

0



42

坝子村

4356

40

0



43

双流镇

白马村

4824

30

0



44

用沙村

4662

15

1

0


45

冯三镇

毛栗村

5889

39

0



46

堕秧村

3430

24

0



47

辉黔村

2737

15

0



48

金龙村

4471

25

0



49

毛坪村

4695

36

0



50

双山村

2120

16

0



51

四坪村

2247

16

0



52

新华村

4193

32

0



53

南龙乡

东官村

3818

23

0



54

佘家营村

1738

23

0



55

土香村

2302

17

0



56

中桥村

1753

25

0



57

宅吉乡

保星村

4994

27

0



58

三联村

1738

12

0



59

潘桐村

4229

28

0



60

官庄村

2934

18

0



总计


189125

1220

439

369

21

比例




35.98%

30.24%

1.70%


3.1.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自2008年开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开阳县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和传统村落项目建设累计投入10240.42万元,建成污水管网219.45公里,覆盖18个乡镇(街道)64个行政村,覆盖比例57.6%,总规模为16659吨/日,受益人口约为77800人,占规划农村人口的40.22%;其中,纳入管网处理规模14150吨/日,覆盖21个行政村(其中有4个村建有分散处理设施),集中式(指处理规模>20吨/日)污水处理设施37套,总规模2296吨/日,覆盖27个行政村,分散(处理规模<20吨/日)处理设施152套,总规模433吨/日,覆盖20个行政村。

在非纳管处理设施中,处理规模>50吨/日的20套,20吨/日<处理规模<50吨/日的17套,处理规模<20吨/日的分散处理设施152套(其中>5吨/日的16套)。处理工艺有一体化、稳定塘、化粪池+/人工湿地、净化槽、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目前,开阳县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是乡镇)主要由建设单位暂时负责运行维护,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设施由乡镇和农户进行管理,但有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开阳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见表3.1-2。


表3.1-2 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计

序号

乡镇

行政村

常住人口

受益人口

设施数量

规模(t/d)

管网长度(km)

技术类型

出水水质

运行主体

治理模式

1

紫兴街道

鱼上村

2600

400

1

15

1.62

G

B

乡镇

分散

2

顶方村

3282

632

2

20

1

G

B

乡镇

集中

3

群兴村

2186

2186


6000





纳管

4

云开街道

东山村

6030

3288







纳管

5

温泉村

3955

967

3

250





集中

6

南中村

5400

3690







纳管

7

硒城街道

城西村

4236

1216

1


42.3

H

A


纳管

8

刘育村

3080

280

1

15

1.81

G

B

乡镇

分散

9

白安营村

2360

260

1

15

2.77

G

B

乡镇

分散

10

双流镇

凉水井村

2112

340

1

30

1.6

A、B

B

乡镇

集中

11

三合村

2260

280

1

50

2.6

A、B

B

乡镇

集中

12

双永村

9594

6500


800

11.9

E

A

企业

纳管

13

金钟镇

中心村

4049

1998


800

17.75

E

A

企业

纳管

14

大水村

2050

280

15

金华村

3911

1511

16

沙坝村

3788

28

17

冯三镇

安坪村

2021

280

1

10

1.45

G

B

乡镇

分散

18

马江村

4680

2800


500

0.23

E

A

企业

纳管

19

新华村

1978

210

1

28

1.35

A

B

乡镇

集中

20

双山村

1132

265

1

30

1.4

A

B

乡镇

集中

21

毛坪村

2244

190

1

34

2.45

A

B

乡镇

集中

22

金龙村

2014

120

1

28

1.25

A

B

乡镇

集中

23

楠木渡镇

黄木村

2601

280

1

10

1.94

G

B

乡镇

分散

24

中合村

1536

167

1

5

1.71

G

B

乡镇

分散

25

胜利村

1505

215

1

15

1.66

G

B

乡镇

分散

26

临江村

8930

4130


1000

13.01

E

B

企业

纳管

27

新凤村

2780

348

90

90

1.7

H

B

农户

分散

28

谷阳村

3031

460

1

38

1.1

A

B

乡镇

集中

29

花梨镇

花梨村

2506

986


500

9.556

E

A

企业

纳管

30

清江村

2070

580

1

50

 1.5

A

B

乡镇

分散

31

建中村

1720

730

1

30

0.75

A

B

乡镇

集中

32

高坪村

2388

410

42

42

0.6

A

B

农户

分散

33

龙岗镇

大石板村

2655

1236

2

25

3.04

G

B

乡镇

集中

34

龙岗一村

4729

2126

928


1500

10.72

E

B

企业

纳管

35

龙岗二村

2768

36

大鸭村

2031

290

1

40

1.55

A

B

乡镇

分散

37

大荆村

1872

312

1

31

0.8

A

B

乡镇

分散

38

永温镇

永亨村

2572

1170

1

5+800

1.13

G+E

B

乡镇

纳管+分散

39

坤建村

2713

1073

1

10+800

1.64

G+E

B

乡镇

纳管+分散

40

安大村

2021

201

1

10

1.31

G

B

乡镇

分散

41

双合村

1762

350

1

5

1.3

G

B

乡镇

分散

42

大坝村

1715

265

1

10

1.83

G

B

乡镇

分散

43

南龙乡

田坎村

2243

365

1

50

1.61

G+D+A

A

建设方

集中

44

翁朵村

3264

850


200

0.5

A

B

企业

纳管

45

禾丰乡

田冲村

1535

455

2

60

8.77

A、C、G

B

乡镇

集中

46

穿洞村

1078

188

2

65

5.6

A、G

B

乡镇

集中

47

马头村

1841

836

1

120

5.514

G

A

建设方

集中

48

王车村

1676

596

1

80

3.661

A

B

建设方

集中

49

长红村

3168

1848

1

30

2.2

A

B

乡镇

集中

50

典寨村

2708

1288

1

100

5

A

B

企业

集中

51

南江乡

南江村

3300

1598

2

10+400

2.43+5

G+E

B

乡镇

分散+纳管

52

苗寨村

1984

822

1

60

9.3

A、B

B

乡镇

集中

53

龙广村

3459

2099

1

60

2.966

G

A

建设方

集中

54

毛家院村

2892

1109

1

70

2.1

G

A

乡镇

集中

55

高寨乡

久场村

2920

1170

1

120

0.5

G

A

乡镇

集中

56

谷丰村

1471

231

1

35

1.3

A

B

乡镇

集中

57

高寨村

2331

1231

1

400

0.7

H

A

乡镇

集中

58

杠寨村

2512

272

1 

30

0.9

A

B

乡镇

集中

59

毛云乡

毛栗庄村

5330

2830

2

15+250

1.7+2.7

G+E

A

乡镇

分散+纳管

60

宅吉乡

堰塘村

4210

3000


400

 1.22


A

第三方

纳管

61

潘桐村

2240

350

1

35

3.6

A

B

乡镇

集中

62

官庄村

1920

580

1

28

3.85

A

B

乡镇

集中

63

龙水乡

龙江村

10190

9402







纳管

64

米坪乡

米坪村

2325

1021


200





纳管

总计

64

193446

77805

186

16659

219.45





备注:技术类型:A:人工湿地;B:稳定塘;D:膜生物反应器;E:生物膜;F:活性污泥;G:净化槽等一体化处理设施;

H:三格化粪池+小型垂直流人工湿地

出水水质:A: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B: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 标准。

治理模式为集中是指处理规模>20吨/日。


当前,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开阳县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不集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居住分散,导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分散,同时由于存在“邻避效应”,大部分设施建设远离居民点,造成集中收集处理投资成本过高。在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导致大多数项目推进缓慢。

(3)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目前,已经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率较低,导致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量远小于设计规模,影响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4)缺乏激励和鼓励措施,市场主体参与模式单一。农村污水治理存在整体投资大、但布局分散,单个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运行维护成本高、资本回报率低、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使得利用市场化手段融资难度加大,难以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当前,开阳县在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虽有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意愿,但是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创新不足,未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导致市场主体仍然以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未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资本和专业优势,未能实现环境治理从“买工程”向买“整体环境服务”转变。

(5)认识偏差大。农村地区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农村环境保护宣传不够深入,受固有生活习惯影响,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包括散养牲畜圈舍溢流分水)带来的危害,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认识不足,远未实现“要我建设”到“我要建设”的观念转变,项目建设过程中群工矛盾突出,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进而增加项目建设成本;项目建成后,不愿进行接户管网的自我维护,不愿意缴纳污水处理费,导致项目运行困难。

3.2 污染负荷预测

3.2.1 农村生活污水量预测

开阳县农村用水主要来源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部分偏远农村有利用山泉水的情况,对于行政村所在地,用水一般来源于集中供水工程,村民取水较为方便。农村生活用水主要用于淘米、洗菜、饮用、洗衣、洗漱和冲厕,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安装淋浴设施,总体而言,开阳县农户用水量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用水量小,一般情况下,农村产生污水量也小,同时,农村污水排放量和农民生活规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尤其是在节假日或婚丧嫁娶期间,生活污水排放量非常大。参考《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9月)中关于农村用水量调查结果,结合开阳县已建污水处理站进水水量和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农户数量、开阳县社会发展情况等现场调研情况,取居民用水量70L/d,污水形成系数为60%,本次规范范围内60个行政村估算农村污水总产生量为8450吨/日,需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5070吨/日,各行政村污水量估计和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估算(按照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0%进行估计)见表3.2-1。

表3.2-1 开阳县规划内各行政村生活污水估算

乡镇

行政村

村民组个数

户数

常住人口

污水产生量(t/d)

处理设施规模(t/d)

云开街道

石头村

30

1555

6071

255

153

硒城街道

城西村

15

2107

7212

303

182

双流镇

用沙村

15

567

2193

92

55

白马村

32

1502

4899

206

123

金中镇

寨子村

11

456

1824

77

46

丰厚村

4

124

798

34

20

岩脚村

6

293

1172

49

30

茅坡村

8

316

1267

53

32

茶园村

5

279

1118

47

28

冯三镇

四坪村

12

580

2300

97

58

堕秧村

12

908

3459

145

87

双山村

16

605

2032

85

51

辉黔村

15

663

2653

111

67

新华村

32

1041

4142

174

104

毛坪村

36

1331

4814

202

121

金龙村

25

1118

4439

186

112

毛栗村

40

1539

5987

251

151

楠木渡镇

红星村

47

1226

5560

234

140

谷阳村

43

1508

6024

253

152

两路村

28

1042

4342

182

109

新凤村

32

1401

5699

239

144

龙岗镇

立京村

17

715

3125

131

79

格林村

19

700

2716

114

68

卡比村

8

862

3449

145

87

大荆村

16

974

3656

154

92

坝子村

40

1129

4335

182

109

大鸭村

19

918

4079

171

103

花梨镇

新山村

32

1189

4523

190

114

十字村

21

635

2337

98

59

高坪村

32

1211

4636

195

117

翁昭村

35

1448

5433

228

137

建中村

15

639

2326

98

59

南龙乡

中桥村

42


6246

262

157

东官村

12

525

2100

88

53

土香村

14

650

2600

109

66

佘家营村

11

495

1980

83

50

宅吉乡

保星村

27

1181

5134

216

129

三联村

12

448

1949

82

49

潘桐村

28

1027

4429

186

112

官庄村

18

778

3142

132

79

龙水乡

新场村

27

1338

4448

187

112

花山村

12

767

2786

117

70

龙江村

6

488

1788

75

45

米坪乡

大坪村

10

317

1309

55

33

大坝村

4

224

886

37

22

云湾村

12

392

1376

58

35

伍寨村

10

404

1618

68

41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新隆村

19

958

3857

162

97

毛家院村

26

1046

4186

176

105

双塘村

20

912

3400

143

86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杠寨村

12

1564

5255

221

132

牌坊村

11

759

2364

99

60

高寨村

10

664

2658

112

67

平寨村

14

1295

4576

192

115

大冲村

12

562

1881

79

47

石头村

12

672

2226

93

56

久场村

19

1244

4123

173

104

毛云乡

簸箕村

6

641

2564

108

65

黄孔村

10

445

1492

63

38

鲁底村

19

555

2223

93

56

合计

60

1153

50932

201216

8450

5070


3.2.2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确定

(1)进水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为厕卫污水和洗衣、洗米、洗菜废水,具有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等特点,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为洗衣、洗漱、粪尿等厕卫污水,淘米、洗菜等厨房废水和散养牲畜圈舍溢流污水。对于开阳县而言,农户多自家散养牲畜,淘米和洗菜等厨房排水多用于喂食牲畜(平均每户养殖1头猪、牛和羊),农村农业种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故农户厕所粪尿和牲畜圈舍粪尿一般经过腐化后施入农田;有旅游业发展的村庄,存在餐饮生活污水,经过现场调查,多数餐饮店仍然未采取隔油处理,污水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故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漱、洗衣废水、部分牲畜圈舍溢流粪尿污水及大量餐厨废水(旅游业发展核心区的村庄)。

参考《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9月)中关于贵州省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进水监测结果,结合开阳县已建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现场调研情况,确定规划农村污水水质见表3.2-2。

表3.2-2 开阳县农村污水水质预测表         单位:mg/L

项目

pH

CODCr

SS

TN

NH3-N

TP

水质

6~9

≤250

≤150

≤40

≤25

≤4

(2)出水水质

目前,贵州省已经制定并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424-2019),即出水直接排入GB 3838规定的III类(划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除外)、IV类及V类等功能水域且规模大于10 m3/d(含)的处理设施执行一级标准;出水直接排入GB 3838规定的III类(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除外)、IV类及V类等功能水域且规模小于10 m3/d(不含)或出水经沟渠、自然湿地等间接排入GB 3838规定的III类(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除外)、IV类及V类等功能水域或出水直接排入村庄附近环境功能未明确水体且规模大于10 m3/d(含)的处理设施执行二级标准;出水直接排入村庄附近环境功能未明确水体且规模小于10m3/d(不含)的处理设施执行三级标准。各级排放标准指标值具体见表3.2-3。开阳县所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放水质将严格执行该标准。

表3.2-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L

序号

污染物或项目名称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1

pH

6~9

2

化学需氧量

60

100

120

3

悬浮物(SS)

20

30

50

4

氨氮(以N计)

8(15)①

15

-

5

总氮(以N计)②

20

30

-

6

总磷(以P计)②

2

3

-

7

动植物油③

3

5

10

①括号外的数值为水温>12℃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的控制指标;

②排入封闭/半封闭水体或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富营养化控制的水域;

③仅针对含提供餐饮服务的农村旅游项目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执行。



第4章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4.1 治理方式选择

1、治理模式分类

根据村庄人口规模、聚集程度、距城镇市政管网的距离、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运行管理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种类、特点和适用条件差异,处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纳管处理。将具有纳管条件的村庄或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接入市政污水管道系统中,具有处理厂规模大,水质、水量稳定,单位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易于集中管理等优点。该模式适用于距离市政管网近、具备施工条件且城市污水处理厂有接纳能力的村庄。

(2)集中处理。通过对村庄或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并建设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的方式。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水质相对稳定,运行稳定,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适用于居住相对密集、人口较多、管网施工难度不大的村庄。

(3)分散处理。对单户或几户分散住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小型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的方式。适用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布局分散、污水不宜集中收集的村庄或零星分散居住的住户。

根据实际的调研结果和收集的资料,贵阳市开阳县已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包含了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及分散处理两种技术路线。同时,辅以改厕后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模式,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不出现地表径流、污水横流的现象。本次规划充分考虑了各村当地的条件,结合污染情况,环境敏感情况,地形地貌情况和经济发展条件等,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手段,主要采用了分散处理的建设模式和工艺技术,尽量降低末端治理成本,逐步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2、治理模式规划

根据以上三种治理模式,结合当地的人口数量、住户集中程度、乡镇污水处理厂距离、经济条件等现状条件,对贵阳市开阳县近期需要优先治理的村庄进行治理模式的规划,如表4.1-1所示。远期治理的村庄见表4.1-2。

表4.1-1 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规划(2021-2025)

规划治理方式

涉及村庄数量(个)

所在乡镇

涉及村庄名称

备注

推荐分散式

处理模式

30

硒城街道

城西村


金中镇

茅坡村


冯三镇

四坪村、双山村、新华村、毛坪村、

金龙村、毛力村


楠木渡镇

红星村、谷阳村、两路村、新凤村


龙岗镇

大荆村、大鸭村


花梨镇

高坪村、建中村


南龙乡

东官村、佘家营村


宅吉乡

潘桐村、官庄村


龙水乡

新场村、花山村


米坪乡

大坝村、云湾村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毛家院村、双塘村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杠寨村、平寨村、久场村


毛云乡

鲁底村


注:分散式处理模式主要是指三格化粪池、植草沟、人工湿地(小于20t/d),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分散式处理模式的具体治理工艺。

表4.1-2 开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规划(2026-2030)

规划治理方式

涉及村庄数量(个)

所在乡镇

涉及村庄名称

备注

推荐分散式处理模式

30

云开街道

石头村


双流镇

用沙村、白马村


金中镇

寨子村、丰厚村、岩脚村、茶园村


冯三镇

堕秧村、辉黔村


龙岗镇

立京村、格林村、卡比村、坝子村


花梨镇

新山村、十字村、翁昭村


南龙乡

中桥村、土香村


宅吉乡

保星村、三联村


龙水乡

龙江村


米坪乡

大坪村、伍寨村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新隆村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牌坊村、大冲村、石头村、高寨村


毛云乡

簸箕村、黄孔村


注:分散式处理模式主要是指三格化粪池、植草沟、人工湿地(小于20t/d),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确定分散式处理模式的具体治理工艺。

4.2 设施布局选址

4.2.1 总体布局

1、布局原则

(1)分区域分重点分阶段规划;

(2)合理有效利用现有处理设施;

(3)统筹城乡发展,优先纳管;

(4)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分散型处理设施;

(5)鼓励资源化利用。

2、系统总体布局

依据开阳县各行政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所处的生态功能区位,并结合各村的原有规划、地理位置、水环境及污水治理现状,对本次规划作总体布局。

(1)重点整治对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有影响的行政村,以及重要河流周边的行政村,梯次纳入规划;

(2)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网扩建改造,不断提高收集率,在设施站点可服务范围内,实现应接尽接;

(3)对于无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属于近期规划优先治理的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的建设。现状有条件或规划有市政管网经过的,优先考虑合并到市政污水集中处理,减少治理终端数量,降低运维费用。属于远期规划治理的村庄结合近期现状有序开展污水收集和治理工作;

(4)对于分散型居民住户或地形地貌复杂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污水就近资源化利用。有必要进行治理的,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选取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成本设施进行处理;

(5)进一步推进卫生厕所的改造,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水体。

4.2.2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

1、按照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要求,合理安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和布局。

2、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应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环境敏感区;不宜设置在低洼易涝区和饮用水源的上游,尽量做到不占用良田;选址应尽量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以方便施工,降低造价。位于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其他特殊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处理终端和排放口的选址,应同时满足设施用地、供电、防洪、防灾等方面的要求。按规划期控制规模和节约用地。对于进行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要考虑其便利性,不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3、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符合选址要求并能够正常运行的,应进行统筹考虑并充分利用,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对不能正常运行的处理设施,应根据情况进行修缮改造。

4.3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

4.3.1 污水收集系统规划原则

结合开阳县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各生活污水管网工程主要设计原则为:

1、各村庄污水管网建设应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已建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

2、根据区域内各村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进行污水收集管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优先采用顺坡就势、沟底铺管(在现有排水沟底铺设污水管道)等建设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的管道布设方式。结合村庄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按照接管短、埋深合理、尽可能利用重力流的原则布置污水管道。对不能利用重力流排水的住户,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采用分散式处理模式,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

3、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等规范设计污水收集系统,结合各村庄实际情况,尽量实现应收尽收,有效提高污水治理率。

4、统筹卫生改厕与污水收集处理。采用水冲厕的地区,需配备化粪池,并对化粪池出水进行收集、利用和处理,根据污水产生量、利用情况和村庄布局,确定是否建设统一收集管网;采用旱厕的地区,结合实际,做好粪污利用和定期清理,避免粪污下渗和直排。

4.3.2 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规划

1、排水体制规划

在需要进行污水集中处理的区域内,使污水应纳尽纳、应接尽接、应治尽治,逐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对于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根据本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应优先考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一般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见图4.3-1所示)。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地面、道路边沟、明渠或小河沟等进入水体,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雨水进入污水系统,引起水量的剧烈波动,冲击污水处理设施。

                                              

图4.3-1排水体制示意图

(a)完全分流制,(b)不完全分流制

1.污水管道;2雨水管道;3.雨水灌渠;4污水站;5.出水口

2、户内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户内污水收集系统主要是收集农户庭院内厕所、厨房、洗浴和洗涤等污水,其布设方式需考虑农户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庭院布局、污水处理方式等因素。将厕所粪便污水与厨房污水、洗涤洗浴污水分开收集。农村居民住宅粪便污水需先经化粪池厌氧处理后方可进入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洗浴、洗衣和厨房污水等可直接进入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农家乐、饭店等餐饮废水必须经隔油池(器)预处理后,方可接入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化粪池上清液、厨房、洗浴间污水收集后,经接户管进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或通过支管汇入干管,最终进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图4.3-2  典型户内接户管布置图

3、户外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户外污水收集系统是在农户庭院内污水收集系统基础上,将各户的污水用管道引入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农家乐、饭店等餐饮废水应经隔油池(器)预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方可进入村庄污水收集系统。

村庄污水收集系统适用于地形条件有利于生活污水依靠重力流汇集、人口聚集程度高的聚集点、地理位置相邻的单个或多个自然村寨。对于聚居程度相对较高,但受山地、沟壑和河道阻隔等地形条件限制,难以依靠重力流收集全村寨各户的污水,宜采用分片收集农户污水或分散就地就近处理的模式。

村庄污水收集系统包括接户管、支管、干管、检查井等设施。利用村内地势差和现有沟渠收集村庄污水时,应采取密封和防渗措施。由于农户排水量小且排水集中在几个时段,会造成管道流速过低沉积等严重问题;当有大块悬浮物进入管道时,往往会沉积造成管道堵塞,因此宜安装滤网,同时适当增加管道坡度,并在管道转弯处、汇合处、或一定距离(一般可为50m)内设置检查井。

图4.3-3 典型户外污水收集系统布置图

4、污水处理出水排放系统

污水处理出水排放系统主要是将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出水输送到受纳水体或指定的位置,可采用管道或沟渠。污水处理出水排放系统应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村庄的自然条件,经过周边沟渠、水塘、土地等方式进一步处理后再排入受纳水体。

5、全县污水收集系统规划统计

表4.3-1 开阳县污水收集系统近期(2021-2025)规划统计

序号

乡镇

涉及行政村名称

涉及行政村个数

规划管网长度(m)

规划检查井个数(个)

备注

1

硒城街道

城西村

1

4530

-


2

金中镇

茅坡村

1

1890

-


3

冯三镇

四坪村、双山村、新华村、毛坪村、

金龙村、毛力村

6

19554

-


4

楠木渡镇

红星村、谷阳村、两路村、新凤村

4

13842

-


5

龙岗镇

大荆村、大鸭村

2

4950

-


6

花梨镇

高坪村、建中村

2

4458

-


7

南龙乡

东官村、佘家营村

2

2610

-


8

宅吉乡

潘桐村、官庄村

2

4848

-


9

龙水乡

新场村、花山村

2

4608

-


10

米坪乡

大坝村、云湾村

2

3246

-


11

南江布依族苗族乡

毛家院村、双塘村

2

4776

-


12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

杠寨村、平寨村、久场村

3

8718

-


13

毛云乡

鲁底村

1

1410

-


合计

30

79440

-


注:分散式处理模式由于其复杂性,检查井不单独列出,近期投资按照每户0.65万元包干计,详细参照第6章内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管网长度按照每户接户管10米计算。

表4.3-2 开阳县污水收集系统远期(2026-2030)规划统计

序号

乡镇

涉及行政村名称

涉及行政村个数

规划管网长度(m)

规划检查井个数(个)

备注

1

云开街道

石头村

1

3840

-


2

双流镇

用沙村、白马村

2

4542

-


3

金中镇

寨子村、丰厚村、岩脚村、茶园村

4

7374

-


4

冯三镇

堕秧村、辉黔村

2

3912

-


5

龙岗镇

立京村、格林村、卡比村、坝子村

4

8718

-


6

花梨镇

新山村、十字村、翁昭村

3

7866

-


7

南龙乡

中桥村、土香村

2

438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