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概念: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危害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一、泥石流
(一)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二)泥石流有哪些征兆
1.河水异常。如果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说明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2.异常声响。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音,但是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如果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的震动感,说明泥石流正在形成,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3.山体异常。山体出现很多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坡上物体出现倾斜。
4.其他异常情况:干旱很久的土地开始积水,道路出现龟裂,公共电话亭、树木、篱笆等突然倾斜,雨下个不停,或是雨刚停下来溪水水位却突然下降等。
(三)遭遇泥石流时如何自救
1.立即丢弃重物,尽快逃生。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如泥石流由北向南卷来,就要向东、西方向跑。如果自己身处沟底,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更不要在凹坡处停留。
3.要注意避开河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凹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4.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者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出体内的污水。
5.对昏迷的人,应将其侧卧,头后仰,尽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有外伤应先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送医疗机构救治。
二、崩塌
(一)崩塌形成的条件
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二)崩塌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三)如何预防崩塌避免伤亡
1.尽量避免在大雨后、连续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2.雨季时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岩。
3.如果遇到陡崖往下掉土或石块,不要从下边经过。崩塌发生时,如果你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内,一定要绕行。
4.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时,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时,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5.行车中遭遇崩塌不要惊慌,应注意观察,停车等待或者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因崩塌造成车流堵塞时,应听从交警指挥,及时接受疏导。
三、滑坡
(一) 哪些因素会导致滑坡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二) 滑坡有哪些征兆
1.在滑坡前缘坡脚处,突然出现干涸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枯、浑浊,井水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是山体滑坡的重要前兆。
2.山坡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规律排列的裂缝,说明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在山坡坡脚处,土体突然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
4.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等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滑坡体四周岩体出现轻度崩塌和松弛现象。滑坡体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三)遭遇滑坡时如何自救
1.如果遇到山体滑坡时来不及转移,应尽快向两侧稳定地区撤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
2.当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撤离时,可以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当无法继续撤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3.滑坡发生后,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挖掘和寻找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给你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只有当滑坡完全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才能进入。
4.当确定自己处于安全地带后,要尽快向相关部门报告灾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