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阳县2021年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1-3139547 成文日期: 2021-05-22
文 号: 开府办函〔2021〕58号 发布时间: 2021-05-22 10:49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文件有效性: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阳县2021年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5-22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硒城、紫兴、云开街道办,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县属国有企业:

《开阳县2021年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开阳县2021年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强省会”五年行动部署,贵阳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贵阳市为民办“十件实事”工作安排、为提高我县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着力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根据《贵阳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工作要求,结合我县2021年城市治理工作实际,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六次、七次、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县级统筹、属地管理、建管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大力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城区背街小巷占道经营、违章建筑、路面破损、排水不畅、乱堆乱扔、乱停乱放、私搭乱建、墙面脱落等突出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2021年6月前背街小巷总体干净整洁、秩序规范、设施完善、环境舒适、生活便捷。

(二)目标任务。2021年集中全县力量,分阶段、分步骤全力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21年底完成全县15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任务。

二、组织领导

为统筹推进我县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工作,特成立开阳县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孙  昕(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张  勇(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胡宏亮(县政府办主任)

张  刚(硒城街道办事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主任<借调县政府办>)

邱彦伟(县委督办督查局局长)

秦锦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杜玉梅(县财政局局长)

强  勇(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

杨启成(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卢  彪(县商务投资促进局局长)

潘咣东(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

陈方勇(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唐  昊(县水务局局长)

李  栋(县民政局局长)

宋俊豪(县棚改办主任)

夏大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

申  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开阳供电局副总经理

方春华(开投集团总经理)

各乡(镇、街道办)政府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城管委,由张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强勇、张刚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统筹指挥、督促推进全县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刻制印章,因工作需要印发有关文件,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代章,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自行撤销。

三、整治内容

重点整治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范围背街小巷,其他乡(镇)参照执行。

(一)强化环卫保洁。清理野广告,清扫道路垃圾,冲洗人行道、车行道、道牙,将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纳入市场化保洁范围,实现市场化作业率95%以上。

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二)清理占道经营。取缔流动占道经营摊贩、非法洗车点,纠正违章堆放物品、延伸占道经营,规范早餐车管理。

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管局、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三)拆除私搭乱建。拆除沿街未经批准私自搭建的房屋、围栏、围墙、棚亭等建构筑物;封实开墙破洞,整治开窗改门。

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四)规范门头牌匾。拆除违规设置的各类门头牌匾、布幅标识,规范门头牌匾尺寸、颜色、材质。

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五)整治乱停乱放。及时处置各类僵尸车,从重处罚不按规定随意停放车辆行为,规范车辆通行和停放秩序。

牵头单位: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六)整顿架空管线。因地制宜,对具备入地条件的各类管线实施入地,不具备入地条件的进行梳理,重点整治有安全隐患、不规范、掉落的管线。

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电局;

责任单位: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中国电信开阳分公司、中国移动开阳分公司、中国联通开阳分公司、贵广网络开阳分公司。

(七)修复市政设施。排查、疏通、修复地下排水管网,修复破损路面、人行道,修复各类缺失、沉降、破损井盖,排查、修复路灯,确保装灯率、亮灯率95%以上。

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开投集团。

(八)整饰墙面立面。整修残墙断壁,对乱贴乱画进行清理,粉刷建筑物外立面,补齐门牌,规范或遮挡外挂空调、电表箱、水表箱等设施。

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水务局、县供电局、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九)培植绿化景观。沿街公共区域能绿尽绿,缺植补植、多元增绿、花木相宜、保护树木;充分挖掘背街小巷公共空间,拆围复绿、拆围建绿,利用小转角、小地块、小退界等实施绿化景观建设。

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十)规范夜市摊区。坚决取缔沿街违法占道夜市摊点,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占道商户入室经营。加强门面延伸占道的清理及处罚力度,严禁延伸占道行为。

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商促局、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

四、工作步骤

(一)摸底排查阶段(2021年2月底前)。以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社区街道办为主体摸清问题底数清,明确任务清单,逐街逐巷制定整治工作方案,细化整治责任、措施和时限,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3月—2021年6月)。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商务投资促进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水务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电局、云开街道办、硒城街道办、紫兴街道办按照部门职责工作,组织开展辖区环卫保洁、占道经营、私搭乱建、门头牌匾、乱停乱放、架空管线、市政设施、墙面立面、绿化景观、夜市摊区等集中治理,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整治过程中,各部门要统筹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以面上的城市更新消除点上的城市乱象。2021年3月底前已纳入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背街小巷,可暂不开展专项整治。

(三)组织验收阶段(2021年7月—2021年8月)。县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综合整治情况组织县直相关部门逐街逐巷进行联合验收,同时做好市级验收工作准备。

(四)长效管理阶段(2021年9月起同步推进)。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宣传发动机制。县委宣传部以文明创建活动向广大市民发倡议书,协调县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各部门通过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加大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切实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完善城管交警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基层执法管理力量下沉和队伍管理力度,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在综合整治期间开展联合执法,提升执法效率和效果。

(三)建立领导包保机制。明确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本辖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机制。

(四)建立网格管理机制。由背街小巷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督促各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并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建立完善综合执法、网格管理巡查、问题处置、反馈、考核奖惩等机制,落实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实现背街小巷问题巡查、反馈、整改、督促有机统一,确保各种问题发现早、反应畅、处置快,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乡(镇、街道),形成背街小巷管理工作闭环。

(五)建立统筹调度机制。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全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半月调度一次工作推进情况,街道办每周调度一次工作推进情况,在调度中分析研判和协调解决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每月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工作专报报县委、县政府。

(六)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由县财政局负责将背街小巷乱象治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列入预算资金只用于2021年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得随意挪用,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七)建立督促指导机制。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每月联合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县委督办督查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公安交警大队等部门,对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实地检查,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建立责任包保、网格管理等机制及整改进度,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八)建立物业参与机制。由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各部门负责,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服务辖区范围内的环境治理工作,将物业服务企业参与配合背街小巷治理工作情况纳入企业诚信档案,作为参与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物业项目评优、开具企业诚信证明的参与依据。

(九)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在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中,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入企业资金对背街小巷进行整体改造,企业通过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文化、商业等价值逐步收回成本,弥补背街小巷专项治理资金缺口,让政府、企业、市民在背街小巷治理工作中形成合力。

(十)建立检查验收机制。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相关业务职能部门负责开展联合验收,按照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内容和要求,制定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验收细则,并于2021年7月组织县直相关部门逐街逐巷进行联合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

(十一)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由县委督办督查局负责,将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进行管理,严格考核。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相关部门每月对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且屡次不改的,移送县委督办督查局,县委督办督查局视情况进一步开展督查。各部门负责将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治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肃处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各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责任领导要及时对部门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进行研究部署、科学谋划、找准背街小巷治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问题深入分析研判,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有效解决背街小巷治理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各部门、乡(镇、街道)要因街施策,根据职能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工作统筹调度,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提高思想认识,压实责任意识。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各部门、乡(镇、街道)要以抓具体、抓深入的务实作风着力解决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从市民群众身边小事抓起,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切实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强化经费保障,推动项目落实。县财政局和各部门要多渠道争取省、市补助资金,结合棚户区改造、民生实事、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资金,共同建立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背街小巷综合治理项目落实落地。

(四)积极发动宣传,凝聚奋进合力。县委宣传部要积极协调县级媒体加大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宣传力度,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12345、百姓拍APP等平台,及时受理、办理市民群众诉求和建议;充分利用宣传栏、各类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共同推进全县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五)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整治成果。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在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着力打造一批有效果、有亮点、有特色、群众满意的文明街巷、文明小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部门及时总结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适时组织学习交流并在全县推广借鉴,同时要巩固整治提升成果,实现“整治一批、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的目标。


解读:开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开阳县背街小巷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解读